【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1、空调系统中,较多的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会改变压缩机内润滑油与冷媒的混合状态,导致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较低。为了保证压缩机的正常工作,需要在与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气液分离器,来减小进入压缩机的液态工质量。气液分离器作为空调系统的辅助部件,位于系统的低压侧,具有防止压缩机液击、暂存制冷剂、保证压缩机回油等作用,对于压缩机的稳定运行、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能效具有重要意义。
2、图10所示为现有一种气液分离器,筒体100上设置进管200和出管300。进管200为l型结构,设于筒体100的顶部,进管200的出口朝向筒体100的周向内侧壁。出管300为u型结构,包括长管段351和短管段352,长管段351与短管段352之间通过u型管段353连接,短管段352位于筒体100内,长管段351向筒体100的顶部伸出。u型管段353上设置下回油孔310,短管段352上设置上回油孔340。该气液分离器通过上、下回油孔的设计调节不同室外机模块间的油分配。在某一室外机气液分离器中的存油量过多,没过上回油孔340时,上回油孔340和下回油孔310同时回油,使得该室外机上油率增加,为其他室外机补充冷冻机油。
3、当冷媒与油相溶性良好时,上述方案成本低,可靠性好,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冷媒与油互溶性较差、且油密度小于液态冷媒密度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回油孔仅能够接触富冷媒层的情况,此时富油层1位于上、下回油孔之间或上回油孔之上。此时回油量急剧减少,易发生压
4、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及空调系统,在不增加成本、不改变回油系统的情况下,改善油、冷媒分层时的回油情况。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包括:
4、筒体,其内形成容纳腔;
5、进管,其设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供流体流入所述容纳腔;出管,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长管段、u型管段、以及短管段,所述短管段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长管段向上伸出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出管供所述容纳腔内的流体流出,所述长管段的靠上位置设置均压孔;所述出管上设置:
6、下回油孔,其设于所述u型管段上;
7、第一上回油孔,其设于所述短管段上;
8、第二上回油孔,其设于所述短管段上,位于所述第一上回油孔的下方;
9、所述下回油孔回油量+所述第一上回油孔的回油量+所述第二上回油孔的回油量>油循环量调节装置的回油量,所述油循环量调节装置通过管路设于所述进管的进口侧。
10、对于冷媒与油互溶性较差、且油密度小于液态冷媒密度的情况下,采用如图10所示的气液分离器有可能出现回油孔仅能够接触富冷媒层的情况。本申请中的气液分离器通过将图10中的上回油孔分成上下两个上回油孔,大大降低气液分离器中冷媒和油分层所造成的回油可靠性缝隙,同时不影响现有的回油系统。在不增加成本、不改变回油系统的情况下,改善油、冷媒分层时的回油情况。
11、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回油孔的直径为d1,所述出管的内径为d,所述第一上回油孔的面积为a1,所述第二上回油孔的面积为a2,在d1= a×(d)0.9且 0.1<a<0.16时,a1+a2≤π/4×(d1.8/16+d12)。
12、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va2>(v0-vc)/(1-cr),其中,va2为所述第二上回油孔到所述筒体底部的内部容积,v0为单个室外机模块内油的总体积,vc为压缩机内油体积量,cr为所述气液分离器内冷媒溶解度。
1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va2+(va2-v下)/(n-1)>va1>va2,其中,va1为所述第一上回油孔到所述筒体底部的内部容积,va2为所述第二上回油孔到所述筒体底部的内部容积,v下为所述下回油孔到所述筒体底部的内部容积,n为空调系统并联室外机模块的上限数量。
1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回油孔、所述第二上回油孔的开孔方向朝向所述筒体的周向内侧壁。
15、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回油孔的开孔方向朝向所述筒体的周向内侧壁。
16、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回油孔与所述筒体的周向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4r,r为所述筒体的内腔半径。
1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管的出口端距离所述筒体的上壁之间距离不小于1/8r;
18、所述进管的进口端距离所述筒体的上壁之间距离不小于1/8r。
19、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包括:
20、筒体,其内形成容纳腔;
21、进管,其设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供流体流入所述容纳腔;
22、出管,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长管段、u型管段、以及短管段,所述短管段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长管段向上伸出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出管供所述容纳腔内的流体流出,所述长管段的靠上位置设置均压孔;所述出管上设置:
23、下回油孔,其设于所述u型管段上;
24、上回油孔,其设于所述短管段上,所述上回油孔具有多个、沿所述短管段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
25、油循环量调节装置的回油量>所述下回油孔回油量>压缩机上油量,所述油循环量调节装置通过管路设于所述进管的进口侧;
26、多个所述上回油孔的回油量+所述下回油孔回油量>所述油循环量调节装置的回油量。
2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和多个室外机,每个所述室外机内设置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如上所述的气液分离器。
28、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9.一种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包括:
10.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和多个室外机,每个所述室外机内设置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心怡,辛电波,高永坤,郭官明,井旭,高雨,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