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及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17289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1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及空调系统,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筒体上设置进管和出管,进管供流体流入气液分离器内,出管包括依次连接的长管段、U型管段、以及短管段,短管段位于气液分离器内,长管段向上伸出筒体的顶部,出管供气液分离器内的流体流出,长管段的靠上位置设置均压孔,U型管段上设置下回油孔,短管段上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上回油孔和第二上回油孔,下回油孔回油量+第一上回油孔的回油量+第二上回油孔的回油量>油循环量调节装置的回油量,油循环量调节装置通过管路设于进管的进口侧。该气液分离器在不增加成本、不改变回油系统的情况下,改善油、冷媒分层时的回油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1、空调系统中,较多的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会改变压缩机内润滑油与冷媒的混合状态,导致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较低。为了保证压缩机的正常工作,需要在与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气液分离器,来减小进入压缩机的液态工质量。气液分离器作为空调系统的辅助部件,位于系统的低压侧,具有防止压缩机液击、暂存制冷剂、保证压缩机回油等作用,对于压缩机的稳定运行、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能效具有重要意义。

2、图10所示为现有一种气液分离器,筒体100上设置进管200和出管300。进管200为l型结构,设于筒体100的顶部,进管200的出口朝向筒体100的周向内侧壁。出管300为u型结构,包括长管段351和短管段352,长管段351与短管段352之间通过u型管段353连接,短管段352位于筒体100内,长管段351向筒体100的顶部伸出。u型管段353上设置下回油孔310,短管段352上设置上回油孔340。该气液分离器通过上、下回油孔的设计调节不同室外机模块间的油分配。在某一室外机气液分离器中的存油量过多,没过上回油孔340时,上回油孔340和下回油孔310同时回油,使得该室外机上油率增加,为其他室外机补充冷冻机油。

3、当冷媒与油相溶性良好时,上述方案成本低,可靠性好,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冷媒与油互溶性较差、且油密度小于液态冷媒密度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回油孔仅能够接触富冷媒层的情况,此时富油层1位于上、下回油孔之间或上回油孔之上。此时回油量急剧减少,易发生压缩机空油,摩擦加剧,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图11所示为富油层1位于上回油孔340与下回油孔310之间,可能出现在低温正常运行时。图12所示为富油层1位于上回油孔340之上,可能出现在低温除霜、低温启动等过程。图13所示为富油层1位于上回油孔340之上时的冷媒流向图,实线箭头代表流体主要是油和冷媒的混合物,虚线箭头代表流体主要是冷媒。

4、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及空调系统,在不增加成本、不改变回油系统的情况下,改善油、冷媒分层时的回油情况。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包括:

4、筒体,其内形成容纳腔;

5、进管,其设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供流体流入所述容纳腔;出管,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长管段、u型管段、以及短管段,所述短管段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长管段向上伸出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出管供所述容纳腔内的流体流出,所述长管段的靠上位置设置均压孔;所述出管上设置:

6、下回油孔,其设于所述u型管段上;

7、第一上回油孔,其设于所述短管段上;

8、第二上回油孔,其设于所述短管段上,位于所述第一上回油孔的下方;

9、所述下回油孔回油量+所述第一上回油孔的回油量+所述第二上回油孔的回油量>油循环量调节装置的回油量,所述油循环量调节装置通过管路设于所述进管的进口侧。

10、对于冷媒与油互溶性较差、且油密度小于液态冷媒密度的情况下,采用如图10所示的气液分离器有可能出现回油孔仅能够接触富冷媒层的情况。本申请中的气液分离器通过将图10中的上回油孔分成上下两个上回油孔,大大降低气液分离器中冷媒和油分层所造成的回油可靠性缝隙,同时不影响现有的回油系统。在不增加成本、不改变回油系统的情况下,改善油、冷媒分层时的回油情况。

11、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回油孔的直径为d1,所述出管的内径为d,所述第一上回油孔的面积为a1,所述第二上回油孔的面积为a2,在d1= a×(d)0.9且 0.1<a<0.16时,a1+a2≤π/4×(d1.8/16+d12)。

12、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va2>(v0-vc)/(1-cr),其中,va2为所述第二上回油孔到所述筒体底部的内部容积,v0为单个室外机模块内油的总体积,vc为压缩机内油体积量,cr为所述气液分离器内冷媒溶解度。

1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va2+(va2-v下)/(n-1)>va1>va2,其中,va1为所述第一上回油孔到所述筒体底部的内部容积,va2为所述第二上回油孔到所述筒体底部的内部容积,v下为所述下回油孔到所述筒体底部的内部容积,n为空调系统并联室外机模块的上限数量。

1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回油孔、所述第二上回油孔的开孔方向朝向所述筒体的周向内侧壁。

15、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回油孔的开孔方向朝向所述筒体的周向内侧壁。

16、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回油孔与所述筒体的周向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4r,r为所述筒体的内腔半径。

1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管的出口端距离所述筒体的上壁之间距离不小于1/8r;

18、所述进管的进口端距离所述筒体的上壁之间距离不小于1/8r。

19、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包括:

20、筒体,其内形成容纳腔;

21、进管,其设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供流体流入所述容纳腔;

22、出管,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长管段、u型管段、以及短管段,所述短管段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长管段向上伸出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出管供所述容纳腔内的流体流出,所述长管段的靠上位置设置均压孔;所述出管上设置:

23、下回油孔,其设于所述u型管段上;

24、上回油孔,其设于所述短管段上,所述上回油孔具有多个、沿所述短管段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

25、油循环量调节装置的回油量>所述下回油孔回油量>压缩机上油量,所述油循环量调节装置通过管路设于所述进管的进口侧;

26、多个所述上回油孔的回油量+所述下回油孔回油量>所述油循环量调节装置的回油量。

2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和多个室外机,每个所述室外机内设置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如上所述的气液分离器。

28、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9.一种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包括:

10.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和多个室外机,每个所述室外机内设置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心怡辛电波高永坤郭官明井旭高雨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