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车辆的冷却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17091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17
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车辆的冷却系统及车辆,其中,导风结构包括内循环导流通道和外循环导流通道。其中,内循环导流通道的内循环进风口与内循环出风口经由内循环风道连通,且内循环风门设置于内循环风道与内循环进风口的相接端部;内循环进风口设置于乘客舱内,内循环出风口设置于冷却模块周侧、朝向冷却模块设置;外循环导流通道的外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出风口经由外循环风道连通,外循环进风口设置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盖内侧、与空调格栅相应的位置,外循环出风口设置于冷却模块周侧、朝向冷却模块设置。本方案从更靠近冷却模块的位置引风,提高了冷却模块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的空气输送系统相关,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以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冷却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1、车辆的冷却模块主要用于乘客舱的制冷,冷却模块工作在高效区间对于车辆的乘坐舒适度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冷却模块能够工作在高效区间,需要为冷却模块设置相应的冷却系统以保证冷却模块工作在较佳的温度环境。具体地,一般采用从外部环境中引风以对冷却模块进行冷却。例如专利文献cn208827584u中提到的,冷却模块被安装在车身上、位于防撞梁的后部,主动进气格栅安装于防撞梁的上下两侧,冷却模块与主动进气格栅之间设置有导风装置,外部环境中的冷风从主动进气格栅中进入后经导风装置对冷却模块进行冷却。

2、一般情况下,冷却模块呈立式结构、且设置在整车最前端。随着用户对车辆前脸造型的个性化需求,冷却模块的布置位置会发生后移,甚至会设置在发动机舱内更靠近乘客舱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片状导风装置的导风效果会大打折扣;即使是加装导风通道,冷却效果仍不理想。

3、因此,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冷却模块,特别是设置于发动机舱内、且更靠近乘客舱的冷却模块面临着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模块的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冷却模块包括集成在同一壳体内的冷凝器、散热风扇、以及散热器,冷却模块位于车辆的发动机舱内部、靠近乘客舱的位置,并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布置;并且,导风结构包括:内循环导流通道,内循环导流通道包括内循环进风口、内循环出风口、内循环风道和内循环风门,其中,内循环进风口与内循环出风口经由内循环风道连通,且内循环风门设置于内循环风道与内循环进风口的相接端部;内循环进风口设置于乘客舱内,内循环出风口设置于冷却模块周侧、朝向冷却模块设置;外循环导流通道,外循环导流通道包括外循环进风口、外循环出风口、以及外循环风道,外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出风口经由外循环风道连通,外循环进风口设置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盖内侧、与空调格栅相应的位置,外循环出风口设置于冷却模块周侧、朝向冷却模块设置。

3、采用上述方案,将外循环进风口设置于与冷却模块距离更近的位置,提高了冷却模块的冷却效率。并且,内循环导流通道的设置使得流向冷却模块的气流可以来源于乘客舱,实现了对乘客舱内废冷或废热的二次利用,节省了整车能耗,对于新能源车辆的热管理及续驶里程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内循环风门及车辆的空调风门均经由同一转轴与风门执行器连接;其中,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车辆的宽度方向,风门执行器在驱动车辆的空调系统利用空调风门在内循环状态以及外循环状态之间切换时、内循环风门在关闭状态以及开启状态之间同步切换。

5、采用上述方案,将内循环风门和空调风门均与同一转轴连接,无需为内循环风门和空调风门分别设置对应驱动的风门执行器和转轴,降低了整车成本和能耗。

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内循环风门包括第一扇形风板、第二扇形风板、以及第一弧形风板,在转轴的延伸方向上,第一扇形风板和第二扇形风板分别固定于第一弧形风板的两侧;空调风门包括第三扇形风板、第四扇形风板、以及第二弧形风板,在转轴的延伸方向上,第三扇形风板和第四扇形风板分别固定于第二弧形风板的两侧;第一扇形风板、第二扇形风板、第三扇形风板、以及第四扇形风板的圆心端均间隔地固定于转轴;并且,内循环风门可在打开内循环风道的第一位置和关闭内循环风道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空调风门可在打开空调内循环并关闭空调外循环的第三位置、以及关闭空调内循环并打开空调外循环的第四位置之间切换。并且,当内循环风门位于第一位置时,空调风门位于第四位置;当内循环风门位于第二位置时,空调风门位于第三位置。

7、采用上述方案,在空调外循环开启的同时,冷却模块的内循环开启,外部环境中不断进入乘客舱的气体可以经冷却模块的内循环导流通道流至冷却模块,并经由发动机舱内与外界连通的通孔或者泄压阀进行泄压,从而减少了乘客舱内泄压阀的布置,降低了整车布置成本。

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内循环出风口和外循环出风口集成为同一个出风口;并且,内循环风道沿车辆的车长方向延伸,且靠近内循环出风口的内循环风道至少部分地设置于外循环风道内部。

9、采用上述方案,将内循环出风口和外循环出风口集成可以节省出风口对空间的占用。并且,内循环风道至少部分地设置于外循环风道内部也可以降低风道占用的空间,提高该导风结构的集成度。

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外循环进风口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平行,外循环进风口的宽度方向与车辆的高度方向平行;并且,外循环风道的宽度自外循环进风口至外循环出风口逐渐减小。

11、采用上述方案,外循环风道在靠近外循环进风口处的宽度最大,可以大量引入气流。在外循环出风口处的宽度最小,可以适应冷却模块的长度,在不浪费风量的前提下增大对冷却模块的冷却面积、提高冷却效果。

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外循环进风口的开口面积的范围为0.12㎡~0.27㎡;其中,外循环进风口的长度范围1.5m~1.8m;外循环进风口的宽度范围为0.08m~0.15m。

13、采用上述方案,将外循环进风口的开口面积的范围设置为0.12㎡~0.27㎡,保证了外循环的进风量,进而保证了冷却模块的冷却效果。

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在车辆的高度方向,内循环出风口与外循环出风口均设置于冷却模块的下方,且内循环出风口与外循环出风口内还设置有出风风扇;并且,风门执行器为电机;内循环风门远离内循环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板。

15、采用上述方案,将内循环出风口与外循环出风口均设置于冷却模块的下方,冷气可以从冷却模块下方朝向上方运动,提高了冷却效果。

16、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冷却系统,包括如上任意实施方式所描述的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以及冷却模块。其中,冷却模块的冷凝器和散热风扇设置于散热器两侧;冷凝器和散热器经由冷却管路连通。

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车辆的冷却系统,冷却模块设置于车辆的防火墙靠近车辆的发动机舱的一侧。

18、采用上述方案,冷却模块与导风结构中内循环进风口的距离较短,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冷却模块的冷却效果。

19、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意实施方式所描述的车辆的冷却系统。

20、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包括集成在同一壳体内的冷凝器、散热风扇、以及散热器,所述冷却模块位于车辆的发动机舱内部、靠近乘客舱的位置,并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布置;并且,所述导风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门及所述车辆的空调风门均经由同一转轴与风门执行器连接;其中,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述风门执行器在驱动车辆的空调系统利用所述空调风门在内循环状态以及外循环状态之间切换时、所述内循环风门在关闭状态以及开启状态之间同步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门包括第一扇形风板、第二扇形风板、以及第一弧形风板,在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扇形风板和所述第二扇形风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弧形风板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外循环进风口的宽度方向与车辆的高度方向平行;并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车辆的高度方向,所述内循环出风口与所述外循环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冷却模块的下方,且所述内循环出风口与所述外循环出风口内还设置有出风风扇;并且

8.一种车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以及所述冷却模块;其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设置于车辆的防火墙靠近车辆的发动机舱的一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的冷却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包括集成在同一壳体内的冷凝器、散热风扇、以及散热器,所述冷却模块位于车辆的发动机舱内部、靠近乘客舱的位置,并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布置;并且,所述导风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门及所述车辆的空调风门均经由同一转轴与风门执行器连接;其中,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述风门执行器在驱动车辆的空调系统利用所述空调风门在内循环状态以及外循环状态之间切换时、所述内循环风门在关闭状态以及开启状态之间同步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门包括第一扇形风板、第二扇形风板、以及第一弧形风板,在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扇形风板和所述第二扇形风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弧形风板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的冷却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荣辉牛凤仙傅军亮顾宁宁王磊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