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主要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中部为平面,在其两端设有突出部,突出部向合模方向的面为第一圆弧面;下模形状与上模形状对称,在下模的两端设有突出部,突出部向合模方向的面为第二圆弧面;在上模和下模两侧对称设有侧模,侧模向合模方向的面上设有与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配合的第三圆弧面,所述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空间。这种结构通过上模、下模和侧模组成的内部空间,限定双头铰链杆的形状,特别是模具两边倒额圆柱空间,有效地控制双头铰链杆的铰链结构的生产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和加工方法,特别是一种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和方法。
技术介绍
铰链连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机械连接结构,现有的铰链连接一般都是通过铁皮弯曲制作而成的,制作使用的材料较薄,材质较软,比较容易弯曲,制作方。由于材质较软,这种铰链连接配合容易存在间隙,并不是很精密,这将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品质。而且铰链连接往往还要承受横向的受力,在长时间使用情况下,铰链轴往往会慢慢把铰链连接的孔撑大,造成铰链连接配合的间隙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若能使用较厚的材料加工成铰链连接,将避免以上的问题,而对于较厚的材料,其硬度相对也较高,体积也会比较大,目前还没有一种较好的方法加工其铰链结构,使之能有效的弯曲成空心圆柱形结构用于铰链配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方便、有效、准确将厚度为5-10mm的材料弯曲成完整空心圆柱用于铰链连接,且能在板材两端同时加工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主要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中部为平面,在其两端设有突出部,突出部向合模方向的面为第一圆弧面;下模形状与上模形状对称,在下模的两端设有突出部,突出部向合模方向的面为第二圆弧面;在上模和下模两侧对称设有侧模,侧模向合模方向的面上设有与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配合的第三圆弧面,所述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空间。这种结构通过上模、下模和侧模组成的内部空间,限定双头铰链杆的形状,特别是模具两边倒额圆柱空间,有效地控制双头铰链杆的铰链结构的生产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模、下模和侧模合模后,在上模和下模之间留有长方体空间,在该长方体空间两端设有由上模、下模和侧模形成的圆柱空间。下模的两侧设有固定工件的突起,方便加工时固定工件。 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使用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加工双头铰链杆的方法是先将制作成型的杆板体两端冲压成弯曲圆弧状,然后将该两端弯曲的杆板体放置在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的下模上,接着上模下压与下模合模,将两端弯曲的杆板体完全固定在下模和下模之间,再下一步是两边的侧模同时向内合模,侧模的第三圆弧面推挤杆板体两端的弯曲部分,使杆板体两端的弯曲部分向内巻曲,在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的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的组成的圆柱空间的作用下,弯曲成一个空心圆柱。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模和侧模通过液压油缸驱动合模,且在所述的双头铰链杆的空心圆柱内表面附着一层工程塑料。 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有效的将厚度为5-10mm的金属板材弯曲成双头铰链杆,大大加强了铰链连接结构的强度和精度。本专利技术所述设计的加工双头铰链杆的方法,自动化流水线操作,能有精确地加工每个工件,保证工件的品质和质量。用这种加工方法加工得到的双头铰链杆,铰链连接机构坚固耐用,能形成精密有效地配合,同时在空心圆柱的内表面附着工程塑料,增加铰链连接转动的阻尼效果,消除转动时的噪音。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和方法,提供了一种铰链连接的新的加工思路,将铰链连接结构的材料厚度拓展了一个新的高度,大大增加了铰链连接的可靠性,使得铰链连接能被应用的更广泛的领域中。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下模的俯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合模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主要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中部为平面,在其两端设有突出部,突出部向合模方向的面为第一圆弧面3 ;下模2形状与上模1形状对称,在下模2的两端设有突出部,突出部向合模方向的面为第二圆弧面4 ;在上模1和下模2两侧对称设有侧模5,侧模5向合模方向的面上设有与第一圆弧面3和第二圆弧面4配合的第三圆弧面6,所述的第一圆弧面3和第二圆弧面4和第三圆弧面6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空间7。 所述的上模1、下模2和侧模5合模后,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留有长方体空间,在该长方体空间两端设有由上模1、下模2和侧模5形成的圆柱空间7。下模2的两侧设有固定工件的突起8。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加工双头铰链杆的方法是先将制作成型的杆板体9两端冲压成弯曲圆弧状,然后将该两端弯曲的杆板体9放置在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的下模2上,接着上模1下压与下模2合模,将两端弯曲的杆板体9完全固定在下模2和下模2之间,再下一步是两边的侧模5同时向内合模,侧模5的第三圆弧面6推挤杆板体9两端的弯曲部分10,使杆板体9两端的弯曲部分10向内巻曲,在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的第一圆弧面3、第二圆弧面4和第三圆弧面6的组成的圆柱空间7的作用下,弯曲成一个空心圆柱。其中,所述的上模1和侧模5通过液压油缸驱动。 同时还可在空心圆柱的内表面附着一层工程塑料,附着工程塑料的工艺,可以在冲压工艺的前后进行,也可以在空心圆柱推挤成型后进行。权利要求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主要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是所述上模中部为平面,在其两端设有突出部,突出部向合模方向的面为第一圆弧面;下模形状与上模形状对称,在下模的两端设有突出部,突出部向合模方向的面为第二圆弧面;在上模和下模两侧对称设有侧模,侧模向合模方向的面上设有与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配合的第三圆弧面,所述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空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下模和侧模合模后,在上模和下模之间留有长方体空间,在该长方体空间两端设有由上模、下模和侧模形成的圆柱空间。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模的两侧设有固定工件的突起。4. 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加工双头铰链杆的方法,其特征是先将制作成型的杆板体两端冲压成弯曲圆弧状,然后将该两端弯曲的杆板体放置在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的下模上,接着上模下压与下模合模,将两端弯曲的杆板体完全固定在下模和下模之间,再下一步是两边的侧模同时向内合模,侧模的第三圆弧面推挤杆板体两端的弯曲部分,使杆板体两端的弯曲部分向内巻曲,在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的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的组成的圆柱空间的作用下,弯曲成一个空心圆柱。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双头铰链杆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和侧模通过液压油缸驱动。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加工双头铰链杆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空心圆柱的内表面附着一层工 塑料。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主要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中部为平面,在其两端设有突出部,突出部向合模方向的面为第一圆弧面;下模形状与上模形状对称,在下模的两端设有突出部,突出部向合模方向的面为第二圆弧面;在上模和下模两侧对称设有侧模,侧模向合模方向的面上设有与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配合的第三圆弧面,所述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空间。这种结构通过上模、下模和侧模组成的内部空间,限定双头铰链杆的形状,特别是模具两边倒额圆柱空间,有效地控制双头铰链杆的铰链结构的生产过程。文档编号B21D37/10GK101786121SQ2009102156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主要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是所述上模中部为平面,在其两端设有突出部,突出部向合模方向的面为第一圆弧面;下模形状与上模形状对称,在下模的两端设有突出部,突出部向合模方向的面为第二圆弧面;在上模和下模两侧对称设有侧模,侧模向合模方向的面上设有与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配合的第三圆弧面,所述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祖承,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金太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