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框架的玻璃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2336 阅读:5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框架的玻璃主体结构,该玻璃主体包括玻璃幕墙、玻璃窗体、玻璃隔断和玻璃门体,其中,所述的玻璃框架为采用玻璃材质,根据所受荷载不同,可选用通长式或分段式玻璃框架与玻璃主体的正面和/或背面固定连接,玻璃框架在支撑结构上固定。玻璃框架与玻璃主体的固定采用胶膜、胶水或结构胶相互粘结固定、紧固件夹紧连接或一体成型。优点是:用玻璃做为框架结构,代替原来的金属或其他材质框架,降低加工难度,制造及组装工艺简单,方便现场的安装,从根本上解决原有玻璃边框的不通透性,框架工艺复杂、成本过高等缺陷,减少金属材料的使用,并且玻璃原材料来源广泛,降低了成本,降低整体产品的资源消耗,有利于环境的保护。(*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玻璃主体结构,尤其是一种玻璃框架的玻璃主体结构,可用于任 何行业中与玻璃幕墙、玻璃窗体、玻璃隔断、玻璃门体(包括屏蔽门、全高安全门、半高安全 门产品)等有关领域的产品。
技术介绍
在现代化城市的城市规划中,越来越多地需要考虑良好的采光性,这就使在更多 的地方需要采用玻璃产品来实现透光。在安装后,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或者其他安装 玻璃的地方,都能增加透光效果,改善环境,使身处其中的人感到舒适安静,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玻璃主体(包括玻璃幕墙、玻璃窗体、玻璃隔断、玻璃门体等)在受外界荷载压力 较大的情况下,通常会将玻璃分割成小面积玻璃、或加厚的整体玻璃、或增加金属或其他材 质的框架来增大玻璃主体的抗荷载强度,确保玻璃所受应力不超出破坏值。但是,这种手段也有其劣势采用加厚的整体玻璃会大大增加玻璃材料费用,且自 重较大;而采用小面积玻璃或金属等材质的框架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们的视线,使 人不能全面的观察事物,难以满足高透光的要求。因此,如何减少甚至去除金属或其他材质框架的使用是业内人士研究的课题,这 不仅可以拓宽人的视野,给建筑物增添更多的通透感,而且具备省材、节能保护的优点,可 产生一定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将成为未来各行业的使用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玻璃框架的玻璃主体结构,使玻璃 主体更具通透感。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框架的玻璃主体 结构,包括框架和玻璃主体,该玻璃主体包括玻璃幕墙、玻璃窗体、玻璃隔断和玻璃门体,其 中,所述的玻璃主体采用玻璃材质的玻璃框架,设置在玻璃主体的边缘处,且该玻璃框架与 玻璃主体固定连接,玻璃框架固定在支撑结构上。本技术采用玻璃框架结构,玻璃在力学性能上是一种脆性材料,抗压性能好、 抗拉性能差,应力应变关系表现为线性,弹性模量在70 73Gpa之间。一般浮法玻璃的抗 弯强度为50Mpa,经过热处理后玻璃的性能可显著改善,钢化玻璃的抗弯强度高于70Mpa, 淬火玻璃的抗弯强度则可超过120Mpa,甚至可达到200Mpa,而玻璃的自重为2500kg/m3,所 以玻璃的强重比要优于普通钢材,玻璃结构能给人一种轻巧的感觉。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为 9X10—6,与钢材的相近。玻璃的耐腐蚀性能很强,可抵抗强酸的侵蚀,因此玻璃结构的防腐 费用较低。所述玻璃框架根据所受风荷载和玻璃主体重量的不同,设在玻璃主体的正面和/ 或背面(包括仅设置正面、或仅设在背面、或设在正面和背面),玻璃框架为长条式或分段式。利用玻璃框架代替传统的金属或其他材质的框架,可使各种玻璃主体更加美观大 方,且透光性好;另外,由于玻璃表面压应力大小与玻璃的厚度成反比,所以玻璃越厚,玻璃 表面压应力越小,通过对玻璃主体表面采用玻璃框架进行局部加厚,分散了玻璃的应力,从 而实现玻璃框架代替传统的金属或其他材质框架。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玻璃框架与玻璃主体为以胶膜、胶水或结构胶相互 粘结固定。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玻璃框架与玻璃主体为以紧固件夹紧固定。这里所 述的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夹具等,具体的,可采用螺栓穿过玻璃框架和玻璃主体,在另一 端通过螺母紧固;也可采用夹具从玻璃框架和玻璃主体的前后端面将两者夹紧固定。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玻璃主体与玻璃框架为一体成型。本技术采用玻璃框架与玻璃主体结合,构成玻璃主体的局部加厚结构。这种 局部加厚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胶膜粘结、胶水粘结、结构胶粘结,螺栓、螺母、夹具等紧 固件的机械固定,或者在制造生产玻璃时,直接做成玻璃主体与玻璃框架连成一体的整体 结构,且不限于上述形式。只要能将玻璃主体边缘的玻璃框架与玻璃主体结合,构成横剖面 呈“ L”或“ T ”型等的结构,都应是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采用本技术的连接结构可使组装工艺简化、施工方便快捷、且由于这些连接 材料来源广泛,可降低玻璃主体的组装成本,完全满足各种玻璃主体的安全要求,玻璃框架 也能安全稳当地固定在各种支撑结构上。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玻璃主体为交通站台屏蔽门、全高安全门或半高安 全门的玻璃主体。本技术适用于建筑物的玻璃幕墙、设于交通站点屏蔽门及安全门的玻璃门体 等,尤其在交通站台的屏蔽门/安全门(含全高及半高安全门)的玻璃门体均可采用本实 用新型的玻璃框架结构。同时此结构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玻璃幕墙/任何种类的玻璃窗体 /玻璃隔断/玻璃门体等产品。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长玻璃条的高度与玻璃主体的高度相同或不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玻璃做为框架结构,代替了原来的金属或其他材质的框架,降 低加工难度,制造及组装工艺简单,方便现场的安装;2、玻璃框架的玻璃主体可采用粘接形式、机械固定形式或整体制作形式,从根本 上解决原有玻璃边框的不通透性,框架工艺复杂、成本过高等缺陷;3、由于是玻璃主体及玻璃框架全是玻璃组成的,增加了玻璃幕墙/玻璃窗体/玻 璃隔断/玻璃门体(含屏蔽门/安全门包括全高和半高安全门)的整体通透性能,良好的 采光性起到节能作用;4、减少了金属材料的使用,并且玻璃原材料来源广泛,降低了成本,降低整体产品 的资源消耗,有利于环境的保护。附图说明图Ia为本技术在玻璃主体背面用胶膜粘结玻璃框架的俯剖结构示意图。图Ib为本技术在玻璃主体正面和背面采用胶膜粘结玻璃框架的俯剖结构示 意图。图2a为本技术在玻璃主体背面用胶水粘结玻璃框架的俯剖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在玻璃主体正面和背面用胶水粘结玻璃框架的俯剖结构示意 图。图3a为本技术在玻璃主体背面用结构胶粘结玻璃框架的俯剖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在玻璃主体正面和背面用结构胶粘结玻璃框架的俯剖结构示 意图。图4a为本技术在玻璃主体背面设置玻璃框架并打孔用紧固件夹紧的俯剖结 构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在玻璃主体正面和背面设置玻璃框架并打孔用紧固件夹紧的 俯剖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在玻璃主体背面设置玻璃框架且不打孔用紧固件夹紧的俯剖 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在玻璃主体正面和背面设置玻璃框架且不打孔用紧固件夹紧 的俯剖结构示意图。丄”型一体成型玻璃主体的俯剖结构示意图。 ‘T”型一体成型玻璃主体的俯剖结构示意图。图6a为本技术‘图6b为本技术‘附图中标号说明1-玻璃框架2-胶膜3-玻璃主体4-胶水5-结构胶6-紧固件7-—体式玻璃主体8-夹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Ia为本技术在玻璃主体背面用胶膜粘结玻璃框架的俯剖结构示意 图和图Ib为本技术在玻璃主体正面和背面采用胶膜粘结玻璃框架的俯剖结构示意图 所示,一种玻璃框架的玻璃主体结构,该玻璃主体为玻璃门体,作为轨道交通的屏蔽门或全 高、半高安全门,其中,所述的玻璃主体3的框架采用玻璃材质,在玻璃主体3的边缘处设置 玻璃框架1,且该玻璃框架1与玻璃主体3固定连接,玻璃框架1固定在支撑结构上。玻璃框架1与玻璃主体3的固定连接形式为在玻璃框架1(代替金属或其他材质 的框架)与玻璃主体3之间夹以强韧的胶膜2,将玻璃框架1和玻璃主体3连接在一起,再 通过紧固件连接的形式将连接在一起的玻璃框架1和玻璃主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框架的玻璃主体结构,包括框架和玻璃主体,该玻璃主体包括玻璃幕墙、玻璃窗体、玻璃隔断和玻璃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主体采用玻璃材质的玻璃框架,设置在玻璃主体的边缘处,且该玻璃框架与玻璃主体固定连接,玻璃框架固定在支撑结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活士尤利西斯简罗伯特
申请(专利权)人:法中轨道交通运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