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车后斗侧壁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228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40
本技术涉及车辆车身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工程车后斗侧壁加强结构。后斗侧壁具有外板,分别以外板上、下挡边向外侧连有上搭接边、下搭接边,工程车后斗侧壁左、右侧分别设有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包括与外板上、下搭接边固接的加强板,以及与加强板同侧面一体连接的下凹槽支架、上凹槽支架和L形支架,上、下凹槽支架凹槽内设有减振胶条,加强板上部弯向外板成弯折区,加强板下部由弯折区均匀向下过渡到竖直区,竖直区底部与车身地板焊接;加强板由上而下对应与上、下搭接边通过电阻焊固定外板上,同时使上、下凹槽支架凹槽内减振胶条经高温膨胀贴合外板,以及同时使L形支架自由端贴合外板,三者起辅助支撑外板作用。该加强结构不会与外板发生碰撞,也不会导致异响;其间运用电阻焊提高焊接效率,减少打磨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该技术涉及车辆车身,具体说是一种工程车后斗侧壁加强结构,属于车辆部件的辅装。


技术介绍

1、据申请人了解:目前国内的斗式工程车后斗侧壁结构在设计时,主要采用方管搭建成骨架的形式对后斗侧壁进行加强,即用气体保护焊将在后斗侧壁内部焊接方管,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地支撑车身侧壁,但是会一定程度上增加整车质量。由于方钢与车身外板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方钢与外板会发生碰撞,导致异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会对后斗侧壁进行发泡处理。大量的焊接、发泡工作,会增加工程车车身制作时间,且面临着发泡层老化脱落的风险,影响正整车质量。在传统结构无法满足需求时,就需要开发一种新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该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装快捷,成本低的工程车后斗侧壁加强结构,有效防止车身表面在后续的生产、使用中出现变形。

2、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该技术提供一种工程车后斗侧壁加强结构,所述后斗侧壁具有外板,分别以外板上、下挡边自由端长边向外侧且垂直方向一体连有上搭接边、下搭接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后斗侧壁左、右侧分别设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与外板上搭接边、下搭接边固接的加强板,以及与加强板同侧面由上而下一体连接的下凹槽支架、上凹槽支架和l形支架,上、下凹槽支架各凹槽内设有减振胶条,加强板上部弯向外板成弯折区,加强板下部由弯折区均匀向下过渡到竖直区,竖直区底部与车身地板焊接;所述加强板由上而下对应与上、下搭接边通过电阻焊固定外板上,同时使上、下凹槽支架各凹槽内减振胶条经高温膨胀贴合外板,以及同时使l形支架自由端贴合外板,三者起辅助支撑外板作用。

3、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上至少间隔设有六个电泳孔,所述六个电泳孔分别以周边向弯折方向一体冲压成两个下凹槽支架、两个上凹槽支架和两个l形支架,两个下凹槽支架并排、间隔分布在加强板弯折区上方一侧,两个上凹槽支架并排、间隔分布在加强板弯折区上方另一侧,两个l形支架并排、间隔分布在弯折区下方。

4、进一步的,所述下凹槽支架始端为一平台,终端为下翻边,下翻边至少具有一条开口朝向外板的凹槽,凹槽内设有若干条减振胶条;所述上凹槽支架始端为一平台,终端为上翻边,上翻边至少具有一条开口朝向外板的凹槽,凹槽内设有若干条减振胶条;所述l形支架始端为一平台,l形支架终端为上翻边;所述加强板由上而下对应与上、下搭接边通过电阻焊固定外板上,同时上、下凹槽支架凹槽内减振胶条经过涂装车间烘房高温膨胀后与外板充分接触达到无间隙配合的软连接,起到辅助支撑外板效果,同时l形支架通过其上翻边贴合外板并进行焊接。

5、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弯折区相对于竖直区构成5.9°-6.1°范围弯折角,弯折角度保证加强板与外板搭接边充分贴合,致使加强板弯折区与外板之间存在间隙,间隙中采用加强板上两个上凹槽支架、两个下凹槽支架和两个l形支架进行辅助支撑外板;所述弯折区占据整个加强板大部分面积,便于三种支架布置和稳定支撑,竖直区露于外板以外。

6、进一步的,所述下凹槽支架平台与所对应下翻边交界处间隔设有三个加强肋,所述上凹槽支架平台与所对应上翻边交界处间隔设有两个加强肋。

7、更进一步的,各加强板下方对应具有车轮占位的拱形空位区。

8、再进一步的,所述外板、加强板均为钢性材质。

9、该技术的有益效果:该后斗侧壁加强结构具有合适的强度,由于加强板与车身外板之间很明显存在一定间隙,当中间隙运用三种支架进行支撑,所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显然加强板与外板不会发生碰撞,不会导致异响。其间用电阻焊的方式代替气体保护焊,可以提高焊接效率,减少打磨时间。另外,在后斗侧壁内板上设置上、下凹槽支架,并且凹槽内加装减振胶条,能有效地支撑车身外板,防止车身表面在后续的生产、使用中出现变形。侧壁处用加强板代替传统的方管骨架结构,在保证车身强度的同时,也极大地减轻车身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车后斗侧壁加强结构,所述后斗侧壁具有外板,分别以外板上、下挡边自由端长边向外侧且垂直方向一体连有上搭接边、下搭接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后斗侧壁左、右侧分别设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与外板上搭接边、下搭接边固接的加强板,以及与加强板同侧面由上而下一体连接的下凹槽支架、上凹槽支架和L形支架,上、下凹槽支架各凹槽内设有减振胶条,加强板上部弯向外板成弯折区,加强板下部由弯折区均匀向下过渡到竖直区,竖直区底部与车身地板焊接;所述加强板由上而下对应与上、下搭接边通过电阻焊固定外板上,同时使上、下凹槽支架各凹槽内减振胶条经高温膨胀贴合外板,以及同时使L形支架自由端贴合外板,三者起辅助支撑外板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车后斗侧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上至少间隔设有六个电泳孔,所述六个电泳孔分别以周边向弯折方向一体冲压成两个下凹槽支架、两个上凹槽支架和两个L形支架,两个下凹槽支架并排、间隔分布在加强板弯折区上方一侧,两个上凹槽支架并排、间隔分布在加强板弯折区上方另一侧,两个L形支架并排、间隔分布在弯折区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车后斗侧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槽支架始端为一平台,终端为下翻边,下翻边至少具有一条开口朝向外板的凹槽,凹槽内设有若干条减振胶条;所述上凹槽支架始端为一平台,终端为上翻边,上翻边至少具有一条开口朝向外板的凹槽,凹槽内设有若干条减振胶条;所述L形支架始端为一平台,L形支架终端为上翻边;所述加强板由上而下对应与上、下搭接边通过电阻焊固定外板上,同时上、下凹槽支架凹槽内减振胶条经过涂装车间烘房高温膨胀后与外板充分接触达到无间隙配合的软连接,起到辅助支撑外板效果,同时L形支架通过其上翻边贴合外板并进行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车后斗侧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弯折区与竖直区构成5.9°-6.1°范围弯折角,致使加强板弯折区与外板之间存在间隙,间隙中采用加强板上两个上凹槽支架、两个下凹槽支架和两个L形支架进行辅助支撑外板;所述弯折区占据整个加强板大部分面积,竖直区露于外板以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车后斗侧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槽支架平台与所对应上翻边交界处间隔设有两个加强肋,所述下凹槽支架平台与所对应下翻边交界处间隔设有三个加强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车后斗侧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加强板下方对应具有车轮占位的拱形空位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车后斗侧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加强板均为钢性材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车后斗侧壁加强结构,所述后斗侧壁具有外板,分别以外板上、下挡边自由端长边向外侧且垂直方向一体连有上搭接边、下搭接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后斗侧壁左、右侧分别设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与外板上搭接边、下搭接边固接的加强板,以及与加强板同侧面由上而下一体连接的下凹槽支架、上凹槽支架和l形支架,上、下凹槽支架各凹槽内设有减振胶条,加强板上部弯向外板成弯折区,加强板下部由弯折区均匀向下过渡到竖直区,竖直区底部与车身地板焊接;所述加强板由上而下对应与上、下搭接边通过电阻焊固定外板上,同时使上、下凹槽支架各凹槽内减振胶条经高温膨胀贴合外板,以及同时使l形支架自由端贴合外板,三者起辅助支撑外板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车后斗侧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上至少间隔设有六个电泳孔,所述六个电泳孔分别以周边向弯折方向一体冲压成两个下凹槽支架、两个上凹槽支架和两个l形支架,两个下凹槽支架并排、间隔分布在加强板弯折区上方一侧,两个上凹槽支架并排、间隔分布在加强板弯折区上方另一侧,两个l形支架并排、间隔分布在弯折区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车后斗侧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槽支架始端为一平台,终端为下翻边,下翻边至少具有一条开口朝向外板的凹槽,凹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毅刚常陇军丁伟张威王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