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1214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39
一种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包括若干并排固定的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若干并排固定的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若干条顶部后浇型钢混凝土梁和顶部后浇U形梁;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的右端部向下突伸设有一个顶部左固定块;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的左端部向下突伸设有一个顶部右固定块;顶部左固定块和顶部右固定块内分别开设有若干个顶部工作孔;若干条顶部后浇型钢混凝土梁浇筑成型在若干个顶部工作孔内;顶部后浇U形梁浇筑成型在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和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的下部;顶部后浇U形梁的左端抵压在顶部左固定块的左侧,其右端抵压在顶部右固定块的右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对隧道环间形成纵向支撑,保证了环间连接强度和刚度,保证大断面矩形隧道的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技术。


技术介绍

1、大断面矩形隧道分线暗挖施工是一种新型工艺,国内以往尚无工程经验,对分线暗挖施工时管线交接位置环间连接和刚度不足以与立柱形成结构体系这一问题尚无技术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大断面矩形隧道分线暗挖施工时管线交接位置环间连接和刚度不足以与立柱形成结构体系,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以对隧道环间形成纵向支撑,在管线交接位置保证了环间连接强度和刚度,协同立柱形成梁-柱内支撑体系,保证大断面矩形隧道的结构安全。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下列技术方案:一种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包括若干并排固定的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若干并排固定的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若干条顶部后浇型钢混凝土梁和顶部后浇u形梁;

3、若干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紧挨着安装固定在若干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的右侧;

4、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的右端部向下突伸设有一个顶部左固定块;

5、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的左端部向下突伸设有一个顶部右固定块;

6、顶部左固定块和顶部右固定块内分别开设有若干个顶部工作孔;

7、若干条顶部后浇型钢混凝土梁浇筑成型在若干个顶部工作孔内;

8、每一条顶部后浇型钢混凝土梁都包括有位于顶部工作孔内的工字型钢以及浇筑在工字型钢和顶部工作孔之间的后浇混凝土;

9、顶部后浇u形梁包括顶部u形梁外包钢板以及顶部后浇混凝土;顶部u形梁外包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固定在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的底壁上和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的底壁上,中间突起部位悬空地位于顶部左固定块和顶部右固定块的下方;

10、顶部后浇混凝土被浇筑在顶部u形梁外包钢板与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和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之间;

11、顶部后浇u形梁浇筑成型在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和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的下部;

12、顶部后浇u形梁的左端抵压在顶部左固定块的左侧,其右端抵压在顶部右固定块的右侧,从而将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和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牢固地连接起来。

13、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和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之间留有上部接缝,上部接缝内设有环氧树脂。

14、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顶部左固定块的底部和其左侧的管片底部都预埋有顶部左侧锚筋,顶部右固定块的底部和其右侧的管片底部都预埋有顶部右侧锚筋,顶部u形梁外包钢板将顶部左侧锚筋和顶部右侧锚筋罩在其内。

15、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紧贴着顶部工作孔的内壁固定设有顶部工作孔预留钢板,后浇混凝土浇筑在工字型钢和顶部工作孔预留钢板之间的。

16、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和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的宽度都相同。

17、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顶部后浇u形梁还包括顶部u形梁钢筋笼,顶部u形梁钢筋笼安装在顶部u形梁外包钢板与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和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之间。

18、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顶部u形梁外包钢板的底壁上设有向上延伸的顶部外包钢板锚钉。

1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下列技术方案:一种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步骤1:将若干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和若干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各自并排地固定,若干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紧挨着安装固定在若干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的右侧;

21、步骤2:在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和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的每一个顶部工作孔内插入工字型钢,工字型钢由隧道两端首、尾环处同时插入,完成后应检验工字型钢总插入长度是否达标,检验完成后注入高强度等级自密实混凝土,形成若干个顶部后浇型钢混凝土梁;

22、步骤3:将顶部u形梁钢筋笼和顶部u形梁外包钢板安装固定在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和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的下部;

23、步骤4:在顶部u形梁外包钢板与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和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形成的空间内注入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形成顶部后浇u形梁;

24、步骤5:顶部后浇型钢混凝土梁和顶部后浇u形梁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即形成所述的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

25、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在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在若干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和若干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之间的上部接缝内注入防水剂,注入防水剂时应从隧道中部环开始,向隧道两端首、尾环依次逐环注入,防水剂注入完成后检测若干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和若干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的上部接缝内是否存在空腔,如有空腔二次注入防水剂;

26、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上述防水剂是环氧树脂。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下列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对隧道环间形成纵向支撑,在管线交接位置保证了环间连接强度和刚度,协同立柱形成梁-柱内支撑体系,保证大断面矩形隧道的结构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若干并排固定的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5)、若干并排固定的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6)、若干条顶部后浇型钢混凝土梁(9)和顶部后浇U形梁(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其特征在于,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5)和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6)之间留有上部接缝(51),上部接缝(51)内设有环氧树脂(5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其特征在于,顶部左固定块(501)的底部和其左侧的管片底部都预埋有顶部左侧锚筋(503),顶部右固定块(601)的底部和其右侧的管片底部都预埋有顶部右侧锚筋(603),顶部U形梁外包钢板(1001)将顶部左侧锚筋(503)和顶部右侧锚筋(603)罩在其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其特征在于,紧贴着顶部工作孔(505)的内壁固定设有顶部工作孔预留钢板(507),后浇混凝土(94)浇筑在工字型钢(92)和顶部工作孔预留钢板(507)之间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其特征在于,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5)和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6)的宽度都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其特征在于,顶部后浇U形梁(10)还包括顶部U形梁钢筋笼(1002),顶部U形梁钢筋笼(1002)安装在顶部U形梁外包钢板(1001)与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5)和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6)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其特征在于,顶部U形梁外包钢板(1001)的底壁上设有向上延伸的顶部外包钢板锚钉(1012)。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在若干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5)和若干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6)之间的上部接缝(51)内注入防水剂,注入防水剂时应从隧道中部环开始,向隧道两端首、尾环依次逐环注入,防水剂注入完成后检测若干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5)和若干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6)的上部接缝(51)内是否存在空腔,如有空腔二次注入防水剂。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水剂是环氧树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若干并排固定的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5)、若干并排固定的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6)、若干条顶部后浇型钢混凝土梁(9)和顶部后浇u形梁(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其特征在于,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5)和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6)之间留有上部接缝(51),上部接缝(51)内设有环氧树脂(5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其特征在于,顶部左固定块(501)的底部和其左侧的管片底部都预埋有顶部左侧锚筋(503),顶部右固定块(601)的底部和其右侧的管片底部都预埋有顶部右侧锚筋(603),顶部u形梁外包钢板(1001)将顶部左侧锚筋(503)和顶部右侧锚筋(603)罩在其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其特征在于,紧贴着顶部工作孔(505)的内壁固定设有顶部工作孔预留钢板(507),后浇混凝土(94)浇筑在工字型钢(92)和顶部工作孔预留钢板(507)之间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环间支撑纵梁体系,其特征在于,左隧道环预制顶管片(5)和右隧道环预制顶管片(6)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浩蒋首超柳献吴永照朱其凯阳文胜姚浩宇周胜阳刘树亚马晓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