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空调的换热器,具体是用于冷暖空调的换热器。该包括管路上依次连接的进口管、多个传热管组件和出口管,每个传热管组件包括若干传热管和若干散热翅片,该若干传热管组成至少一个传热管支路,其特征在于:各传热管组件按照其传热管的管径大小依次连接。由于各传热管组件中的传热管的管径是不同的,并按照其传热管管径的大小依次连接。因此无论是作为冷凝器还是蒸发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空调的换热器,具体是用于冷暖空调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冷暖空调无论是室内机中的换热器,还是室外机中的换热器,都既要作为蒸发器 使用,也要作为冷凝器使用。但是对于气液法制冷系统而言,换热器在作为蒸发器和冷凝器 使用时的最优状态是不同的。具体是当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采用管径较小的传热管 可以提高冷媒在系统中的流动速度,有利于提高传热系数;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采 用管径较大的传热管可以减少冷媒压力的损失,有利于蒸发器的沸腾换热。因此现有的冷暖空调换热器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换热器的传热管都是等径管, 不能够充分发挥其蒸发或冷凝时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同时提高制冷和制热换热效率的冷暖 空调换热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暖空调的换热器,其包括管路上依次连接的进口管、多个传热管组件和出 口管,每个传热管组件包括若干传热管和若干散热翅片,该若干传热管组成至少一个传热 管支路,其特征在于各传热管组件按照其传热管的管径大小依次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之一该换热器包括管径较大的第一传热管组件和管径较小的 第二传热管组件,进口管、第一传热管组件、第二传热管组件和出口管在管路上依次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之二所述第一传热管组件的传热管数量大于所述第二传热管 组件的传热管数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之三所述第一传热管组件包括两个传热管支路,该两个传热 管支路的输入端通过第一分配器与进口管连接,且该两个传热管支路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分 配器与所述第二传热管组件连接;所述第二传热管具有一个传热管支路。为进一步提高换 热器作为蒸发器的换热效率,第一传热管可以分流为两个支路。同时第一传热管分流为两 个支路也有利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的制冷剂液化效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之四所述第一传热管组件通过连接件固定设置在第二传热管 的上方。该改进有利于换热器的制热除霜。室外机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容易结霜,且 由于重力影响,冰水向下流动,最底部的冰霜较厚。因此在换向除霜,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 器使用时,将温度较高的支路设置在下方有利于对底部冰霜的融化,缩短了除霜时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之五所述第一传热管组件的两个传热管支路的输入端均设置 在上方,输出端均设置在下方;所述第二传热管组件的输入端设置在下方,输出端设置在上 方,并紧邻所述第一传热管组件的下部,该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分配器连接,该输出端与所述 出口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各传热管组件中的传热管的管径是不同的,并按照其传热管管径的大小依次连 接。当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将从传热管管径较大端向传 热管管径较小端流动。开始时气态制冷剂在管径较大的传热管中流动,由于制冷剂与传热 管的接触面积也较大,有利于气态制冷剂的换热液化。此后,全液态的制冷剂将在管径较小 的传热管中流动,进入过冷段,由于过冷段里面的冷媒流动速度慢,换热效率低。通过对过 冷段的流动内径缩小,提高过冷度,进而提高了质量流量,有利于提高制冷能力和能效。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高压液态制冷剂将先经过节流装置降压变为气液两 相态,然后从传热管管径较小端流向传热管较大端流动。开始时,制冷剂中气态含量低,液 态含量高,冷媒流速慢,将制冷剂设置在管径较小的传热管中流动,可以提高制冷剂的流 速,有利于制冷剂的吸热汽化。此后,气态含量逐渐升高,冷媒流速逐渐变快,压力损失成为 制约换热的主要因素,将制冷剂设置在管径较大的传热管中流动,制冷剂与传热管的接触 面积较大,压力损失减小,提高了系统的质量流量,进而提高了制热能力和能效。因此无论是作为冷凝器还是蒸发器,本专利技术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 尚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放大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传热组件和第二传热组件的正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包括管路上依次连接的进口管1、第一传热管组件 2、第二传热管组件3和出口管9。每个传热管组件均包括若干传热管和设置在传热管上的 散热翅片。如图2所示,第一传热管组件2包括由若干传热管组成的两个传热管支路,第二传 热管组件3包括由若干传热管组件组成的一个传热管支路。且第一传热管组件2的传热管 的管径大于第二传热管组件3的传热管的管径。此外,每个传热管支路均由4根传热管和 若干连接弯管组成。因此第一传热管组件2传热管的数量多于第二传热管组件3传热管的数量。如图2、图3所示,第一传热管组件2的两个传热管支路的输入端11、13均设置在 上方,输出端则均设置在下方12、14。且两个传热管支路的输入端11、13,分别通过第一分 配器4与进口管1连接,且该两个传热管支路的输出端12、14通过第二分配器5与所述第 二传热管组件3连接。如图2、图3所示,第二传热管组件3通过连接件6固定设置在第一传热管2的上 方,并具有一个传热管支路。第二传热管组件3的输入端22与第二分配器5连接,该输出 端22与所述出口管9连接。且该输入端21设置在下方,该输出端22设置在上方并紧邻第一传热管组件2的下部。当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压缩机排出的气态制冷剂从进口管1经分 配器4进入第一传热管组件2的两个传热管支路。随后制冷剂从两个传热管支路的输出端 12、14汇总至分配器5。然后再从位于换热器底部的第二传热管组件的输入端21进入第 二传热管组件2。最后已经液化的制冷剂从第二传热管组件的输出端22经出口管9排出。而本专利技术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制冷剂的流向与本专利技术作为冷凝器时的流向相反。权利要求一种冷暖空调的换热器,其包括管路上依次连接的进口管(1)、多个传热管组件和出口管(9),每个传热管组件包括若干传热管和若干散热翅片,该若干传热管组成至少一个传热管支路,其特征在于各传热管组件按照其传热管的管径大小依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空调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换热器包括管径较大的 第一传热管组件(2)和管径较小的第二传热管组件(3),进口管、第一传热管组件、第二传 热管组件和出口管在管路上依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暖空调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管组件的传 热管数量大于所述第二传热管组件的传热管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暖空调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管组件包括 两个传热管支路,该两个传热管支路的输入端(11、13)通过第一分配器(4)与进口管连接, 且该两个传热管支路的输出端(12、14)通过第二分配器(5)与所述第二传热管组件连接; 所述第二传热管具有一个传热管支路。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冷暖空调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管 组件通过连接件(6)固定设置在第二传热管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暖空调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管组件的两 个传热管支路的输入端(11、13)均设置在上方,输出端均设置在下方(12、14);所述第二传 热管组件的输入端(21)设置在下方,输出端(22)设置在上方,并紧邻所述第一传热管组件 的下部,该输入端(22)与所述第二分配器(5)连接,该输出端(22)与所述出口管(9)连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暖空调的换热器,其包括管路上依次连接的进口管(1)、多个传热管组件和出口管(9),每个传热管组件包括若干传热管和若干散热翅片,该若干传热管组成至少一个传热管支路,其特征在于:各传热管组件按照其传热管的管径大小依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根贵,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