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992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9 17:1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属于汽车线束技术领域。该抗拉型汽车线束包括抗拉组件和缓冲组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螺栓连接,利用螺栓使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有利于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进行稳定的连接安装,也便于后期进行拆卸维护,其次当第二活动线束受到拉扯的力时,通过第一活动线束和第二活动线束上的第二弹性件在防护套内部进行移动,使得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当拉扯的力过大时通过第二弹性件和第一弹性件双重缓冲结构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第一活动线束和第二活动线束之间的抗拉扯力,防止造成损伤,同时便于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拆卸安装,便于进行检修,从而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线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


技术介绍

1、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连接汽车的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胶带组成,它既要确保传送电信号,也要保证连接电路的可靠性,向电子电气部件供应规定的电流值,防止对周围电路的电磁干扰,并要排除电器短,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223115033.x的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用于将线束与车辆连接的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上设置有固定件;用于连通电路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设置于插接件上,所述固定件与活动件之间活动连接;以及设置于活动件以及固定件之间的复位件;通过设置设备主体,在使用时,当活动线束受力后,其被拉动向外侧移动,移动时,由于接电线与其活动连接,不会对接电线与插座之间的正常连接产生影响,其次,接触座会跟随其向外侧左端移动,移动过程中,由于滚轮抵在接触座的左端,会导致压筒跟随向左侧移动,弹簧被压缩,当受力结束后,弹簧回弹,会推动活动线束复位,实现对外部受力的抵消效果。

2、但是上述方案仍然具有一定的缺陷:首先当拉扯的力大于弹簧被压缩的力容易导致活动线束造成损伤,其次设备主体为一体式结构,不便于根据需要进行拆卸安装,不便于对设备主体内部进行检修,从而降低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旨在改善相关技术中当拉扯的力大于弹簧被压缩的力容易导致活动线束造成损伤,其次设备主体为一体式结构,不便于根据需要进行拆卸安装,不便于对设备主体内部进行检修,从而降低了实用性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包括抗拉组件和缓冲组件。

3、所述抗拉组件包括插接件、接电线、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螺栓、第一活动线束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接电线设置于所述插接件一侧,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设置于所述插接件一侧,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所述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活动线束与所述接电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线束均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活动线束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组件包括防护套、第二活动线束和第二弹性件,所述防护套套接于所述第一活动线束表面,所述第二活动线束与所述防护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线束和所述第二活动线束表面,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防护套内部。

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插接件包括插座和插头,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固定连接。

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插座和插头用于连接线路。

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插座一侧设置有限位圈。

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插座一侧设置有限位圈,设置限位圈可以起到限位连接的作用。

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固定板,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螺纹连接。

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壳体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固定板,设置第一固定板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

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壳体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接触,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螺纹连接。

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壳体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固定板,使用者可以通过螺栓将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紧密接触,可以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固定,同时方便进行拆卸。

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均设置有弧形条,所述弧形条与所述限位圈相接触。

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均设置有弧形条,设置弧形条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

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移动环、第一弹簧和支撑环,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移动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与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均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部相接触。

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第一活动线束受到拉扯力时,其被拉动向外侧移动,移动时,由于接电线与其活动连接,不会对接电线与插座之间的正常连接产生影响,其次,移动环会跟随其向外侧左端移动,移动过程中,第一弹簧被压缩,当受力结束后,第一弹簧回弹,会推动第一活动线束复位,实现对外部受力的抵消效果。

1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滑块和第二弹簧,所述滑块与所述防护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防护套固定连接。

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第二活动线束受到拉扯力时,滑块会在防护套内部移动,移动过程中,第二弹簧被压缩,当受力结束后,第二弹簧回弹,会推动第二活动线束向第一活动线束相接触,实现对外部受力的抵消效果,提高了抗拉扯力。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首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螺栓连接,能够利用螺栓使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有利于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进行稳定的连接安装,也便于后期进行拆卸维护,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可拆性,其次当第二活动线束受到拉扯的力时,通过第一活动线束和第二活动线束上的第二弹性件在防护套内部进行移动,使得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当拉扯的力过大时通过第二弹性件和第一弹性件双重缓冲结构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第一活动线束和第二活动线束之间的抗拉扯力,进而通过第二弹性件和第一弹性件能提高第一活动线束和第二活动线束的延伸长度,防止造成损伤,同时便于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拆卸安装,便于进行检修,从而提高了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包括插座和插头,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一侧设置有限位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固定板,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接触,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均设置有弧形条,所述弧形条与所述限位圈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移动环、第一弹簧和支撑环,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移动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与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均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部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滑块和第二弹簧,所述滑块与所述防护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防护套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包括插座和插头,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一侧设置有限位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固定板,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拉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接触,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螺纹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蓝澜李鸿喜杜城愿张俊捷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拾米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