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手持导航机,特别涉及一种后模块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北斗技术的发展,应用北斗导航的手持终端机越来越多,现有的手持导航终端机中有一个后模块,其通过三个触角孔与天线模块的三个触角接触,以达到供电和信号传输的目的,如图3所示,该后模块通过四个角的螺钉固定在手持导航终端机的背板上,安装操作时需要使触角孔对准触角,因而需要左右平移后模块来试探位置,过程中容易造成后模块外表面刮花、触角尖损伤,且耗时更长,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且由于在天线模块下方还设有镜头模块和马达模块,组装时一般需要先装镜头模块和马达模块,再安装后模块,而当测试不合格需要拆解后模块上的不良件时,又需要先把镜头模块和马达模块拆掉,导致工时更长,也容易引起次生质量问题。
2、因此,一种装配质量高、生产效率高的后模块装配结构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后模块装配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后模块安装时容易产生质量缺陷、影响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后模块装配结构,包括背板、天线模块、后模块和定位块,所述天线模块固定在所述背板上部,两个所述定位块平行且间隔设置在所述背板上,且所述定位块的顶端与天线模块的底面相抵接,两个所述定位块的相对侧均设有滑槽,所述后模块的顶部两侧可拆卸插接在两个所述定位块的滑槽内,所述后模块的顶部设有三个触角孔,所述天线模块的底面设有与触角孔位置对应的三个触角。
3、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
4、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螺孔和限位槽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槽开设在所述后模块的下部两侧。
5、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后模块与滑槽为间隙配合。
6、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滑槽低端设有倒角。
7、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滑槽的截面形状为l字型,所述滑槽靠近背板的一侧贯通所述定位块,所述后模块贴合背板。
8、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天线模块的底部设有镜头模块,所述后模块位于背板与镜头模块之间。
9、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天线模块的底部设有马达模块,所述后模块位于背板与马达模块之间。
10、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技术提供的后模块装配结构包括背板、天线模块、后模块和定位块,天线模块固定在背板上部,两个定位块平行且间隔设置在背板上,且定位块的顶端与天线模块的底面相抵接,两个定位块的相对侧均设有滑槽,后模块的顶部两侧可拆卸插接在两个定位块的滑槽内,后模块的顶部设有三个触角孔,天线模块的底面设有与触角孔位置对应的三个触角,采用该结构,通过定位块上的滑槽来定位和约束后模块,装配时无需左右移动后模块即可准确对齐触角孔和触角,减少了对触角和后模块的磨损,提高了装配质量,后模块顶部采用插接的连接方式无需螺钉固定,返工时无需额外拆除其他模块,装配时间更短,使得本技术的实用性更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天线模块(2)、后模块(3)和定位块(4),所述天线模块(2)固定在所述背板(1)上部,两个所述定位块(4)平行且间隔设置在所述背板(1)上,且所述定位块(4)的顶端与天线模块(2)的底面相抵接,两个所述定位块(4)的相对侧均设有滑槽(5),所述后模块(3)的顶部两侧可拆卸插接在两个所述定位块(4)的滑槽(5)内,所述后模块(3)的顶部设有三个触角孔(6),所述天线模块(2)的底面设有与触角孔(6)位置对应的三个触角(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接有螺钉(8),所述后模块(3)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螺钉(8)的限位槽(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孔和限位槽(9)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槽(9)开设在所述后模块(3)的下部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块(3)与滑槽(5)为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模块装配结构,其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后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5)的截面形状为L字型,所述滑槽(5)靠近背板(1)的一侧贯通所述定位块(4),所述后模块(3)贴合背板(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模块(2)的底部设有镜头模块(10),所述后模块(3)位于背板(1)与镜头模块(1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模块(2)的底部设有马达模块(11),所述后模块(3)位于背板(1)与马达模块(1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天线模块(2)、后模块(3)和定位块(4),所述天线模块(2)固定在所述背板(1)上部,两个所述定位块(4)平行且间隔设置在所述背板(1)上,且所述定位块(4)的顶端与天线模块(2)的底面相抵接,两个所述定位块(4)的相对侧均设有滑槽(5),所述后模块(3)的顶部两侧可拆卸插接在两个所述定位块(4)的滑槽(5)内,所述后模块(3)的顶部设有三个触角孔(6),所述天线模块(2)的底面设有与触角孔(6)位置对应的三个触角(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接有螺钉(8),所述后模块(3)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螺钉(8)的限位槽(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孔和限位槽(9)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金龙,刘丽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瀚邦为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