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槛加强模块,其包括有上加强块、下加强块以及中间块,其中所述上加强块和所述下加强块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空腔结构,所述中间块设置在空腔结构中,并且所述中间块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加强块和下加强块连接,从而将空腔结构分为两个部分,其中,所述门槛加强模块固定设置在门槛的内板和外板形成的空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门槛加强模块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并且当车辆侧面发生碰撞时,能够有效地保护车内人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门槛加强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高汽车侧面安全的加强模块,尤其地,本技术涉及一 种设置在汽车门槛中的加强模块结构。技术背景随着车辆的日益普及,车辆的安全性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是车辆性能的一 个最重要的标志。相应地,世界上多数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汽车碰撞安全法规,其具体的 涉及到乘员保护、行人保护、儿童保护等。目前汽车行业参照的主流试验标准为欧洲的 EuroNCAP,该试验法规包括两个基本试验,即64公里/小时的正面40%偏置碰撞和速度50 公里/小时的侧面碰撞。现行车辆安全设计中,由于工程师考虑到汽车碰撞多为正面碰撞,因此,对安全性 的研发重点集中在了汽车的前挡板和后挡板以及汽车中的正面碰撞安全气囊上等。这种 研发策略在中国似乎更是如此。相应地,对汽车的侧面碰撞的优化设计并没有像正面碰撞 那样深入。这就相应地导致了车辆的侧面碰撞结构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对于车辆的门槛结 构尤其如此。随着车用材料的强度提高,这种不足体现更加明显,影响了整车安全性能的提 尚ο在现有技术中,提高车辆侧面碰撞性能的一种常见做法是,设计门槛时在门槛的 内板和外板之间形成的空腔中填充多个结构复杂的加强件,或者对门槛的内板和外板进行 优化设计来提高门槛的刚度并尽可能地提高其吸能能力,来保护车内的乘客。但是,由于侧面碰撞发生时多数情况下引起门槛的较大弯曲变形,因此,这些方法 改善侧面性能方面作用有限,并且门槛的较强刚度会使得车内人员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这 同样不利于车内人员尤其是儿童的安全保护。此外,这种设计理念通常会将门槛的结构复 杂化,这显然会增加零件成型工艺的难度,导致制造成本的升高。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在门槛的空腔中增设有防撞杆,其类似于车门 内部的防撞杆设计。这种设计同样存在较大的缺陷,例如,会较大幅度地增加门槛的重量, 同时此类结构在碰撞时无法吸收能量,给约束系统开发增加难度,不利乘员保护。显然,这 同样不是一种理想解决方案。因此,在不显著增加门槛重量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制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结构 合理、安全性能较好的车辆侧面碰撞模块,诚为本领域所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车辆侧碰安 全性能的车辆门槛加强模块,使其更加有利于整车安全性能的提升,有利于车内人员的保 护,满足EuroNCAP有关侧碰方面的法规要求。此外,该车辆门槛加强模块简单合理、便于门 槛的布局并且安装方便。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门槛加强模块,其包括有上加强块、下加强块以及中间块, 其中所述上加强块和所述下加强块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空腔结构,所述中间块设置在空腔结 构中,并且所述中间块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加强块和下加强块连接,从而将空腔结构分为 两个部分,其中,所述门槛加强模块固定设置在门槛的内板和外板形成的空腔中。本技术所提供的门槛加强模块,优选地,所述门槛加强模块朝向门槛外板的 一个侧面为开口结构。本技术所提供的门槛加强模块,优选地,在朝向门槛内板的另一个侧面上,所 述上加强块和所述下加强块分别设有翻边,以便将所述门槛加强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门槛 内板上。本技术所提供的门槛加强模块,优选地,上述连接均为点焊连接。本技术所提供的门槛加强模块,优选地,所述上加强块的上表面和所述下加 强块的下表面与所述门槛的上、下表面保持平行。本技术所提供的门槛加强模块,优选地,所述上加强块和所述下加强块上设 有多个凹槽,用以加强所述门槛加强模块的刚度。本技术所提供的门槛加强模块,优选地,当所述门槛加强模块固定设置在门 槛中时,所述门槛加强模块的前端保持与座椅前横梁的部分重合,而其后端保持与座椅后 横梁的完全重合。本技术所提供的门槛加强模块,优选地,所述门槛加强模块的材料强度低于 所述座椅前横梁和后横梁的材料强度。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上述优选实施方案在侧面碰撞发生时,非常有利 地将碰撞冲击力进行传递。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以使车辆在基本不增加重量以及基本不改 变车辆侧部结构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车辆侧面碰撞性能。并且,该结构模块零件数量少, 从而相应地制造工艺简单并且成本低廉。门槛关键传力部位的刚度与强度的提高有效地实 现了碰撞能量的传递,从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乘员舱的完整性,以便为车内人员提供更为 安全的保护。附图说明现结合下述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或者优选的描述,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门槛加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门槛加强模块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安装有本技术的门槛加强模块的门槛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门槛加强模块的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的实质精神下,本领 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本技术的多个结构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 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具体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 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技术的门槛加强模块1主要包括有上加强块11、下加强块21以及中间块31。优选地,这三个部件的材料可以采用具有较高强度的金属制成。其中,上加强块11和下加强块21优选为较宽的“U”型结构,如图2中所示。上加强块11和下 加强块21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内部为空腔的结构。优选地,如图3中所示,门槛加强模块 1朝向门槛外板3的一个侧面为开口结构。这是因为,该侧面在碰撞时不能吸收能量,不是 传导碰撞力的主要结构面,对于车辆侧碰安全性能的影响不大,开口结构使得本技术 的门槛加强模块的重量更轻并且结构更简单。而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设有必要的翻 边,用于将本技术的门槛加强模块连接到门槛内板2上,并同时增加门槛加强模块1的 刚度。这种连接优先为点焊连接。同样地,上加强块11和下加强块21之间优选通过侧板 12,22以及侧板13、23之间的焊接而连接在一起,并且进一步优选为通过点焊连接到一起。 如图1和图2所示,中间块31的结构可以为“U”型结构,其上下两个侧面设置有连接用的 侧板32和33。中间块31设置在该空腔结构中,以将该空腔分隔成两个较小空腔。优选地, 中间块31设置在空腔结构的中部,使得被分隔的两个空腔的大小相同,以保持本技术 的门槛加强模块1的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类似地,中间块31与上加强块11和下加强 块21的连接优选通过点焊实现。进一步参考图2和图3,本技术的门槛加强模块1优选与门槛的内部结构相对 应。例如,上加强块11的上表面14和下加强块21的下表面24基本上与门槛的上表面和 下表面相平行,保证加强模块与门槛空腔结构在制造工艺上的匹配性及简易性,同时保证 门槛在撞击方向上较大的刚度,侧面碰撞过程中可以稳定的传导碰撞力。此外,为了进一步 增加门槛加强模块1的刚度,在上加强块11和下加强块上优选设有多个凹槽15和25。下面参考附图4,其示意出了本技术的门槛加强模块1的一种优选的安装位 置。如图中所示,门槛加强模块1在长度上基本上为座椅前横梁4和后横梁5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门槛加强模块1的前端优选与前横梁4保持部分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槛加强模块,其包括有上加强块、下加强块以及中间块,其中所述上加强块和所述下加强块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空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块设置在空腔结构中,并且所述中间块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加强块和下加强块连接,从而将空腔结构分为两个部分,其中,所述门槛加强模块固定设置在门槛的内板和外板形成的空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汉斌,叶平,曾伟,王大志,汤晓东,卓鹏,王永光,陈国强,彭岳华,羊军,俞骥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