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耦合余热回水及中深层热地的供热结构。
技术介绍
1、我国目前城镇供热以集中供热的方式为主,集中供热方式近年来呈现多样化发展,但热电厂供热方式仍占有较大比重,将工业余热回收进行供热是一种有效降低供热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手段,热电联产机组能很大程度上利用电厂余热,提高电厂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近年来,在供热面积扩张和节能环保政策的双重压力下,热电厂的余热利用技术获得了较大发展和较多实践,热电厂实施余热利用技术,一方面直接给热电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节能项目还可以获得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和推广价值。
2、现在的供热结构还具有以下的问题:
3、1.现在的热电厂进行余热利用时,会使用板式换热器进行余热的转换,但是现在板式换热器大小固定,内部换热的容量固定,当负荷增大,需要对余热进行大量的换热时,固定大小的换热容量不便于进行使用,而且对余热不能够充分的利用,导致能量的浪费,如果换成大的板式换热器,而在负荷降低时,过大的换热容量则会成为负担,造成换热时间的延长。
4、2.现有供热系统多采用单一热源形式进行供热,热源形式单一、热源稳定性较差,不能够充分的利用中深层地热与工业余热。
5、因此,本专利提出一种耦合余热回水及中深层热地的供热系统,充分利用中深层地热与工业余热,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扩大了供热能力。
6、因此,提出一种耦合余热回水及中深层热地的供热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耦合余热回水及中深层热地的供热结构,包括一级板形换热器(101)、二级板形换热器(102)、中深换热井(103)、热泵主机(104)和高效换热器(105),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板形换热器(101)和二级板形换热器(102)包括框架板(106),所述框架板(106)的一面固定连接有上导轨(107)和下导轨(108),所述下导轨(108)和上导轨(10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导杆(109),所述上导轨(107)和下导轨(108)上滑动连接有压紧板(110),所述框架板(106)和压紧板(110)之间设有板片(111)和调整箱(112),所述板片(111)位于调整箱(112)的两侧,所述调整箱(112)的内部设有调整腔(113),所述调整腔(113)内转动连接有水平的调整轴(114),所述调整轴(11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蜗杆(115),所述调整腔(113)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连通架(116),所述连通架(116)上开设有流通孔(117),所述的连通架(11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竖直状态的螺纹杆(118),所述螺纹杆(118)的两端开设有对称的螺纹,所述螺纹杆(118)的中部固定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耦合余热回水及中深层热地的供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换热器(1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户入管(127)和连通管(128),所述用户入管(12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用户端(129),所述连通管(12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一级板形换热器(101)和二级板形换热器(10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耦合余热回水及中深层热地的供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129)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用户出管(130),所述用户出管(13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一级板形换热器(101)、热泵主机(104)上,所述二级板形换热器(102)和热泵主机(104)之间固定连接有循环入管(131)和循环出管(1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耦合余热回水及中深层热地的供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热泵主机(1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地热井入管(133)和地热井出管(134),所述地热井入管(133)和地热井出管(134)固定连接于中深换热井(103)上,所述热泵主机(104)上固定连接有回水管(135),所述回水管(13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用户入管(12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耦合余热回水及中深层热地的供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换热器(105)的外侧设有热电厂(136)和隔热站(137),所述热电厂(136)和隔热站(137)之间固定连接有零次管网(138),其中一个所述零次管网(138)上固定连接有换热管网(139),所述换热管网(139)的一端与高效换热器(105)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耦合余热回水及中深层热地的供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入管(127)上固定连接有末端循环泵(140),所述循环出管(132)上固定连接有中间循环泵(141),所述地热井出管(134)上固定连接有地热循环泵(142),所述用户出管(130)上固定连接有水处理器(1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耦合余热回水及中深层热地的供热结构,包括一级板形换热器(101)、二级板形换热器(102)、中深换热井(103)、热泵主机(104)和高效换热器(105),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板形换热器(101)和二级板形换热器(102)包括框架板(106),所述框架板(106)的一面固定连接有上导轨(107)和下导轨(108),所述下导轨(108)和上导轨(10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导杆(109),所述上导轨(107)和下导轨(108)上滑动连接有压紧板(110),所述框架板(106)和压紧板(110)之间设有板片(111)和调整箱(112),所述板片(111)位于调整箱(112)的两侧,所述调整箱(112)的内部设有调整腔(113),所述调整腔(113)内转动连接有水平的调整轴(114),所述调整轴(11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蜗杆(115),所述调整腔(113)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连通架(116),所述连通架(116)上开设有流通孔(117),所述的连通架(11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竖直状态的螺纹杆(118),所述螺纹杆(118)的两端开设有对称的螺纹,所述螺纹杆(118)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与蜗杆(115)传动连接的涡轮(1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耦合余热回水及中深层热地的供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换热器(1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户入管(127)和连通管(128),所述用户入管(12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用户端(129),所述连通管(12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一级板形换热器(101)和二级板形换热器(10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磊,侯海涛,陈高凯,焦雅岚,范月华,王帅琪,张久菊,冯成帅,
申请(专利权)人:万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