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柯俊杰专利>正文

用于饮料瓶的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818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饮料瓶的瓶盖,该饮料瓶设有一瓶口及封合该瓶口的一密封膜,该瓶盖结构包含一盖体、一密封垫、一待冲泡物以及一刺穿机构;该盖体具有一外套筒以及从该外套筒内部延伸出的一内套筒,该外套筒对应所述瓶口套接;该密封垫封合于该内套筒开口端,并在该内套筒与该密封垫之间形成有一密闭容腔;该待冲泡物容设于该密闭容腔内部;该刺穿机构被夹掣在该内套筒与所述密封膜之间,该刺穿机构包含用以刺穿该密封垫的一上刀片以及连接该上刀片并用以刺穿所述密封膜的一下刀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瓶盖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饮料瓶的瓶盖
技术介绍
一般在饮料瓶的瓶盖内部填装有待冲泡物,以当欲饮用饮料瓶内的饮料 时,再将待冲泡物与其内部的饮料作混合,如此,在饮用时可确保饮品的新鲜 度并延长饮品的保存期限。如现有的饮料瓶,其主要包括一瓶身、 一瓶盖结构以及一待冲泡物;该瓶 身开设有一瓶口以及具有对应该瓶口组设的一隔离片;该瓶盖结构包含对应该 瓶口螺接的一盖体以及从该盖体内部凸伸出的一刺穿机构,该刺穿机构则对应 该隔离片设置,并在该盖体与该隔离片之间形成有一容腔;该待冲泡物是容设 于该容腔内部。使用此饮料瓶时,首先旋转该瓶盖结构并使其往下移动,使该刺穿机构贯 穿该隔离片,而容设于该容腔内部的该待冲泡物则通过该隔离片并自动落入该 瓶身内,以与该瓶身内的饮料相混合,再取下该瓶盖结构及该隔离片即可进行 饮用。然而,现有的饮料瓶,在实际使用上仍存在有以下的缺失,因该盖体与该 瓶口之间是以螺接方式结合,因此外界得湿气容易通过螺合之间的隙缝进入至 该瓶盖结构内,而影响该待冲泡物的质量,另外,该隔离片与该瓶口之间是以 组设的方式安装,同样,易使外界的湿气通过其之间的隙缝,进入至该瓶身内 部,而影响其内部饮料的质量,反之,也可能造成饮料或该待冲泡物的外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饮料瓶的瓶盖,其通过在密封垫 与内套筒之间形成密闭容腔,并将待冲泡物容设于密闭容腔内部,借此,以保 持待冲泡物的新鲜度并延长其保存期限。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用于饮料瓶的瓶盖,其通过密封 膜密封于饮料瓶的瓶口,借此,以保持饮料瓶内部饮料的新鲜度并延长其保存 期限。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用于饮料瓶的瓶盖,其通过密封 垫厚度大于密封膜厚度,使刺穿机构先刺穿密封膜再刺穿密封垫,以防止待冲 泡物进入至盖体内壁而渗透出,使待冲泡物完全通过瓶口并进入至饮料瓶内与 饮料相混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饮料瓶的瓶盖,该饮料瓶设 有一瓶口及封合该瓶口的一密封膜,该瓶盖结构是由一盖体、 一密封垫、 一待 冲泡物以及一刺穿机构所构成;该盖体具有一外套筒以及从该外套筒内部延伸 出的一内套筒,该外套筒是对应所述瓶口套接;该密封垫封合于该内套筒开口 端,并在该内套筒与该密封垫之间形成有一密闭容腔;该待冲泡物容设于该密 闭容腔内部;该刺穿机构被夹掣在该内套筒与所述密封膜之间,该刺穿机构包 含用以刺穿该密封垫的一上刀片以及连接该上刀片并用以刺穿所述密封膜的 一下刀片。本技术的功效在于,应用本技术可达到确保饮料与该待冲泡物的 新鲜度及延长其保存期限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动作分解图(一); 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动作分解图(二); 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6为图5的刺穿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I- 瓶盖结构 IO-盖体II- 外套筒 12-内套筒 13-内螺纹 14-密闭容腔 15-待撕离环16-凸片 20-密封垫 30-待冲泡物40- 刺穿机构41- 外环体42- 内环体 421-上刀片43- 条肋 45-下开槽 2-饮料瓶 200-瓶口 202-颈部 204-饮料41,-环体422-下刀片 44-上开槽201-密封膜 203-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 本技术的范畴。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用于饮料瓶的瓶盖1,该饮料瓶2设有一 瓶口 200及封合该瓶口 200的一密封膜201,该瓶盖1是由一盖体10、 一密封 垫20、 一待冲泡物30以及一剌穿机构40所构成。所述该饮料瓶2上是设有环绕该瓶口 200设置的一颈部202,该颈部202 的外周缘则成型有一外螺纹203,且该密封膜201是以高周波焊接方式连接该 颈部202,而该饮料瓶2内则盛装有饮料204 (如图2所示)。该盖体10具有一外套筒11、从该外套筒11内部延伸出的一内套筒12以 及连接该外套筒11的一待撕离环15,该外套筒11是对应所述颈部202套接, 并在该外套筒11上成型有对应该外螺纹203螺接的一内螺纹13,而该待撕离 环15则邻近该内螺纹13设置,并从其周缘凸伸出有一凸片16。该密封垫20是封合于该内套筒12开口端,并在该内套筒12与该密封垫 20之间形成有一密闭容腔14,所述该密封垫20可以高周波焊接方式连接该内 套筒12开口端,且其可为一铝箔或由一防水、隔气并具可挠性的材料所制成, 且该密封垫20的厚度可大于前述该密封膜201的厚度。该待冲泡物30是容设于该密闭容腔14内部,所述该待冲泡物30可为茶 叶、酒类、咖啡或奶精,但不以此为限。该刺穿机构40被夹掣在该内套筒12与所述密封膜201之间,该刺穿机构 40包含一外环体41、容设在该外环体41内部的一内环体42以及连接于该内、 外环体42、 41之间的两条肋43,并在该内、外环体42、 41之间形成有一上 开槽44及连通该上开槽44的一下开槽45,该内环体42的上下两端分别成型 有一上刀片421以及一下刀片422,该上刀片421是用以刺穿该密封垫20,而 该下刀片422则用以刺穿所述密封膜201,所述该上、下刀片421、 422可分 别呈锯齿状。使用本技术时,请参阅图3及图4,首先手握该凸片16(如图1所示) 将该待撕离环15撕离后,使该外套筒11与该饮料瓶2之间形成有一间隙,再 旋转该盖体10并使其往下移动,该下刀片422则先剌穿该密封膜201,并使 该剌穿机构40的该下开槽45供该饮料瓶2的该颈部202穿入配合,再次旋转 该盖体10并使其往下移动,该上刀片421则刺穿该密封垫20,而容设于该密 闭容腔14内部的该待冲泡物30则通过该内环体42并自动落入该饮料瓶2内, 以与该饮料瓶2内的饮料204相混合,再取下该盖体10及该刺穿机构40后即 可进行饮用。本技术是通过在该密封垫20与该内套筒12之间形成有该密闭容腔 14,并将该待冲泡物30容设于该密闭容腔14内部,以确保该待冲泡物30的 新鲜度并延长其保存期限,另外,通过该密封膜201是密封于该饮料瓶2的该 瓶口 200,可保持饮料瓶2内部饮料204的新鲜度并延长其保存期限。此外,该密封垫20的厚度可设计大于该密封膜201的厚度,以使该刺穿 机构40先刺穿该密封膜201后再刺穿该密封垫20,可防止该待冲泡物30与 该外套筒11内壁接触而渗透出,并使该待冲泡物30完全通过该瓶口 200并进 入至该饮料瓶2内与饮料204相混合。请参阅图5及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 例的差别在于该刺穿机构40是由一环体41'、分别连接在该环体41,内部的 该上、下刀片421、 422以及连接在该环体41'与该上、下刀片421、 422之间 的该两条肋43所构成,具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综上所述,应用本技术可达到确保饮料204与该待冲泡物30的新鲜 度及延长其保存期限的效果,并解决现有技术的种种缺点。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6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饮料瓶的瓶盖,该饮料瓶设有一瓶口及封合该瓶口的一密封膜,其特征在于,该瓶盖结构包括: 一盖体,具有一外套筒以及从该外套筒内部延伸出的一内套筒,所述外套筒对应于所述瓶口套接; 一密封垫,封合于所述内套筒开口端,并在所述内套 筒与所述密封垫之间形成有一密闭容腔; 一待冲泡物,容设于所述密闭容腔内部;以及 一刺穿机构,被夹掣在所述内套筒与所述密封膜之间,所述刺穿机构包含用以刺穿所述密封垫的一上刀片以及连接所述上刀片并用以刺穿所述密封膜的一下刀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柯俊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