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阻尼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摩擦阻尼器。
技术介绍
1、建筑结构减震耗能技术是通过减震产品消耗地震输入建筑的能量的一种技术,从而很好地起到保护主体结构。减震产品通过流动、摩擦、屈服等方式将动能转化为热能,耗散地震输入的能量,减小了建筑主体结构的变形及结构损伤,从而保护了主体结构。
2、常见减震产品有金属阻尼器、黏滞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等,摩擦阻尼器作为一种摩擦原理耗散能量的阻尼器,具有原理明确、构造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具体项目中。
3、一般的摩擦阻尼器,其产生摩擦力的压力完全由预紧力提供,在使用寿命内,其预紧力和摩擦面的属性不发生变化,在设计时起滑摩擦力就确定,确定后就不能再更改,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如果按起滑摩擦力按小震设计,则中震,大震作用时,阻尼器仅能按小震下的起滑力与相应变形来摩擦耗能。如果按中震设计,小震不起滑,阻尼器不起作用,大震阻尼器仅能按中震起滑力与相应变形来摩擦耗能,如果按大震设计,小震、中震都不起作用,建筑结构所面临的地震作用往往是不确定的,在结构设计采用一般的摩擦阻尼器将面临大震、中震、小震等不能在相应情况下对应承载力起作用,而不能更好的发挥阻尼器的耗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摩擦阻尼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摩擦阻尼器,包括底板和顶板;
3、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设置有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
5、摩擦耗能板,其固定连接于顶板的底部,所述摩擦耗能板滑动设置于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之间。
6、优选的,所述摩擦耗能板边侧的中部设置有与第一水平段相对应的第二水平段,所述摩擦耗能板的边侧对称设置有与第一斜坡段相匹配的第二斜坡段。
7、优选的,所述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摩擦耗能板对应的第一摩擦片,所述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相对一侧的边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摩擦耗能板对应的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与摩擦耗能板之间具有移动间隙。
8、优选的,所述第一侧立板的正面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外壁与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滑动穿插套接,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螺纹套接有固定螺母。
9、优选的,所述摩擦耗能板的正面开设有多个与固定螺栓相匹配的长圆孔,所述摩擦耗能板的边侧开设有多个与固定螺栓相匹配的长圆槽。
10、优选的,所述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之间的边侧设置有多个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滑动套接于固定螺栓的外部。
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本技术利用第一侧立板、第二侧立板、摩擦耗能板、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配合使用方式,小震下摩擦力由第一摩擦片,随着摩擦耗能板在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之间水平段滑动提供,中震、大震摩擦力由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随着摩擦耗能板在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之间滑动提供,并随着位移的增大,第二摩擦片提供的摩擦力不断增大,从而实现不同震级的减震阻尼,较好的发挥阻尼器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摩擦阻尼器,包括底板(1)和顶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耗能板(33)边侧的中部设置有与第一水平段(321)相对应的第二水平段(323),所述摩擦耗能板(33)的边侧对称设置有与第一斜坡段(322)相匹配的第二斜坡段(3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立板(31)和第二侧立板(3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摩擦耗能板(33)对应的第一摩擦片(34),所述第一侧立板(31)和第二侧立板(32)相对一侧的边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摩擦耗能板(33)对应的第二摩擦片(35),所述第二摩擦片(35)与摩擦耗能板(33)之间具有移动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立板(31)的正面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4),所述固定螺栓(4)的外壁与第一侧立板(31)和第二侧立板(32)滑动穿插套接,所述固定螺栓(4)的一端螺纹套接有固定螺母(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耗能板(33)的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立板(31)和第二侧立板(32)之间的边侧设置有多个支撑弹簧(8),所述支撑弹簧(8)滑动套接于固定螺栓(4)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摩擦阻尼器,包括底板(1)和顶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耗能板(33)边侧的中部设置有与第一水平段(321)相对应的第二水平段(323),所述摩擦耗能板(33)的边侧对称设置有与第一斜坡段(322)相匹配的第二斜坡段(3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立板(31)和第二侧立板(3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摩擦耗能板(33)对应的第一摩擦片(34),所述第一侧立板(31)和第二侧立板(32)相对一侧的边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摩擦耗能板(33)对应的第二摩擦片(35),所述第二摩擦片(35)与摩擦耗能板(33)之间具有移动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良剑,黄泰杰,卢士安,王庆龙,
申请(专利权)人:道尔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