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装夹工装,尤其涉及一种接头类零件装夹工装。
技术介绍
1、加工中心对成型后的接头类零件进行加工时,通常需先对接头类零件进行装夹固定,以确保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晃动,进而实现对零件的精准加工,确保零件的加工质量。
2、如图1所示,为一种接头类零件的结构示意图,成型后需对其内外圆及端面进行加工。目前,大多采用卡盘装夹的方式实现对接头类零件的装夹固定,但卡盘装夹固定的方式,难以实现对零件的有效夹持固定,定位精准度差,会存在零件偏心的问题,且无法实现对零件的角向定位,装夹力度也难以保证,若夹持力过大,会对零件造成夹持损伤,若夹持力过小,在偏心力作用下会导致零件出现位置偏移及晃动,甚至脱落现象的发生,直接导致零件的加工质量不合格,产品的合格率低;此外,卡盘装夹固定的方式,使得零件加工前的装夹操作及加工完成后的拆卸操作繁琐不便,费时费力,直接影响对零件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技术。
2、具体而言,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接头类零件装夹工装,以解决目前卡盘装夹的方式,难以实现对零件的精准定位夹持,且无法实现对零件的角向定位,装夹力度也难以保证,会存在零件偏心的问题,零件加工前的装夹操作及加工完成后的拆卸操作也繁琐不便,费时费力,直接影响对零件的加工效率的技术问题。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头类零件装夹工装,包括机床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床主轴内部中空且设有拉杆,所述机床主轴的一端设有回转油压缸,所述机床主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上固定安装有涨芯安装座,所述涨芯安装座内沿所述拉杆的轴向滑动安装有涨芯,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回转油压缸的活塞轴传动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涨芯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类零件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床主轴的两端部均设有轴承座,所述机床主轴通过所述轴承座安装于机床床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类零件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涨芯靠近所述拉杆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涨芯螺纹配合连接,且所述拉杆与所述涨芯间设有密封垫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类零件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涨芯安装座内具有一涨芯安装槽,所述涨芯于所述涨芯安装槽内沿其轴向滑动设置,且所述涨芯具有一滑动限位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头类零件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套包括呈周向依次排列设置的若干套爪,所述套爪具有一体成型的挡头部和外撑部,所述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接头类零件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向定位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上的角向限位座,所述角向限位座为具有一敞口的Y型结构,所述角向限位座的敞口端分别设有对应设置的第一弹簧销,两所述第一弹簧销间形成限位卡口,所述角向限位座上靠近其安装端位置还设有第二弹簧销,所述第一弹簧销和所述第二弹簧销呈三角位置排列设置,且所述第一弹簧销和所述第二弹簧销间形成定位卡装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头类零件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还固定安装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与所述角向定位组件相对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头类零件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配重块利用穿过所述定位槽的定位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头类零件装夹工装,包括机床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床主轴内部中空且设有拉杆,所述机床主轴的一端设有回转油压缸,所述机床主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上固定安装有涨芯安装座,所述涨芯安装座内沿所述拉杆的轴向滑动安装有涨芯,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回转油压缸的活塞轴传动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涨芯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类零件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床主轴的两端部均设有轴承座,所述机床主轴通过所述轴承座安装于机床床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类零件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涨芯靠近所述拉杆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涨芯螺纹配合连接,且所述拉杆与所述涨芯间设有密封垫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类零件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涨芯安装座内具有一涨芯安装槽,所述涨芯于所述涨芯安装槽内沿其轴向滑动设置,且所述涨芯具有一滑动限位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头类零件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升晨,刘乾,张建宇,姚金龙,张浩,耿妃,曹凯,马传福,崔华国,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鑫精合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