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1812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11
本技术为一种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及车辆,属于车辆配件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上设有下沉支架和上浮支架,下沉支架安装在所述主框架的前部,所述下沉支架的安装平面位于主框架所在平面的下方;所述上浮支架安装在主框架的后部,所述上浮支架的安装平面位于主框架所在平面的上方。本方案设计一种支架结构,能够布置在车架上的驾驶室位置,将电控系统等模块集成安装在驾驶室下方,提高了电器模块的集成化程度,充分利用驾驶室下方的空间,为大容量电池的布置节省了更多的整体空间;支架采用阶梯式结构,电器模块交错布置,减少了相互阻挡,降低了接线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以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1、商用车是在设计和特征上是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随着新能源车辆的兴起,商用车也逐渐向纯电驱动方向发展。纯电车辆的动力系统包括电驱动桥、电池模组以及电控系统,电控系统的硬件部分通常集成为一个控制器模块。

2、对于商用车来说,商用车与家用乘用车不同,其底部车架裸露在外,供人员乘坐的驾驶室部分则通过悬置装置安装在车架上方,而电池、控制器以及其他车辆模块均安装在车架上。

3、目前市场上多数新能源商用车的高压附件模块和高压控制模块集成化和模块化程度较低,电控系统布置比较分散,进而,一方面各零部件大量占用车架上的布置空间,不利于大电量电池的布置,另一方面各电控模块之间距离较远,相互之间线缆长度较大,车架上布线难度增加,且线束成本较高,而且后期检修,维护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目前纯电商用车电控模块分散布置占用电池安装空间以及布线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上设有下沉支架和上浮支架,下沉支架安装在所述主框架的前部,所述下沉支架的安装平面位于主框架所在平面的下方;所述上浮支架安装在主框架的后部,所述上浮支架的安装平面位于主框架所在平面的上方。本方案设计一种支架结构,能够布置在车架上的驾驶室位置,将电控系统等模块集成安装在驾驶室下方,提高了电器模块的集成化程度,充分利用驾驶室下方的空间,为大容量电池的布置节省了更多的整体空间;支架采用阶梯式结构,电器模块交错布置,减少了相互阻挡,降低了接线的操作难度。

3、优选的,所述主框架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支架纵梁,支架纵梁之间设有多个支架横梁,所述支架横梁垂直于支架纵梁,所述支架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架纵梁固定连接。

4、优选的,所述下沉支架包括多个吊架,所述吊架包括两条吊柱和位于两条吊柱之间的下水平柱,下水平柱的两端分别与两条吊柱的下端连接,相邻的下水平柱之间设有下连接柱。采用框架式篮体结构,安装牢固,重量更轻。

5、优选的,所述上浮支架包括多个立架,立架包括支撑柱和位于支撑柱之间的上水平柱,上水平柱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相邻的上水平柱之间设有上连接柱。

6、优选的,沿上水平柱方向,位于一侧或两侧的上连接柱上还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安装面位于竖直面内。

7、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为z形,包括固定段、过渡段和安装段,所述固定段与所述安装段相互平行且位于竖直面内,所述过渡段的两侧边沿分别与所述固定段和所述安装段连接,所述固定段与上连接柱的侧面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主框架上还设有多个l型支架,l型支架的竖直段下端与主框架固定连接,l形支架的水平段位于竖直段的上端,多个l形支架的水平段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进一步提高额外的安装空间,提高电器模块的集成度。

9、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两条并列设置的车架梁,两条车架梁的前部之间安装有上述的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组合支架的两条支架纵梁分别与两条车架梁固定连接,所述下水平柱和/或下连接柱上安装有转向泵,所述上水平柱和/或所述上连接柱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l型支架的水平段上共同安装有电池管理单元,所述安装板的安装段上安装有低压配电盒。

10、优选的,所述车架梁的外侧还分别安装有挡水板,挡水板位于上浮支架的两侧。设置挡水板,提高对组合支架上电器模块的防水保护能力。

11、优选的,所述支架纵梁上分别安装有多个过渡支架,过渡支架为l型,过渡支架的水平段与支架纵梁连接,过渡支架的竖直段与车架梁连接。通过过渡支架与车架连接,降低装配难度,便于拆装。

1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本组合支架结构,能够将车架上的电器模块集成安装在本支架上,进而提高了车架上电器模块的集成化程度,为大容量电池提供了更多的一体化空间,同时支架采用台阶式结构,各电器模块交错布置,减少了位置干涉,便于接线,并缩短了走线距离,降低线束成本;支架安装位点多,能够布置更多电器模块,且结构强度高,重量轻;同时,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具有该组合支架,车架布置更加方便,且电器模块防水性能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包括主框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上设有下沉支架(7)和上浮支架(5),下沉支架(7)安装在所述主框架的前部,所述下沉支架(7)的安装平面位于主框架所在平面的下方;所述上浮支架(5)安装在主框架的后部,所述上浮支架(5)的安装平面位于主框架所在平面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3)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支架纵梁(32),支架纵梁(32)之间设有多个支架横梁(33),所述支架横梁(33)垂直于支架纵梁(32),所述支架横梁(3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架纵梁(3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支架(7)包括多个吊架,所述吊架包括两条吊柱(71)和位于两条吊柱之间的下水平柱(72),下水平柱(72)的两端分别与两条吊柱(71)的下端连接,相邻的下水平柱(72)之间设有下连接柱(7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浮支架(5)包括多个立架,立架包括支撑柱(51)和位于支撑柱之间的上水平柱,上水平柱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支撑柱(51)的上端固定连接,相邻的上水平柱之间设有上连接柱(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沿上水平柱方向,位于一侧或两侧的上连接柱(52)上还设有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的安装面位于竖直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6)为Z形,包括固定段(61)、过渡段(62)和安装段(63),所述固定段(61)与所述安装段(63)相互平行且位于竖直面内,所述过渡段(62)的两侧边沿分别与所述固定段(61)和所述安装段(63)连接,所述固定段(61)与上连接柱(52)的侧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3)上还设有多个L型支架(4),L型支架(4)的竖直段下端与主框架(3)固定连接,L型支架(4)的水平段位于竖直段的上端,多个L形支架的水平段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8.一种车辆,包括两条并列设置的车架梁(8),其特征在于,两条车架梁(8)的前部之间安装有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组合支架的两条支架纵梁(32)分别与两条车架梁(8)固定连接,所述下水平柱(72)和/或下连接柱(73)上安装有转向泵(9),所述上水平柱和/或所述上连接柱(52)上安装有控制器(10),所述L型支架的水平段上共同安装有电池管理单元(11),所述安装板的安装段(63)上安装有低压配电盒(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梁(8)的外侧还分别安装有挡水板(14),挡水板(14)位于上浮支架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纵梁(32)上分别安装有多个过渡支架,过渡支架为L型,过渡支架的水平段与支架纵梁(32)连接,过渡支架的竖直段与车架梁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包括主框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上设有下沉支架(7)和上浮支架(5),下沉支架(7)安装在所述主框架的前部,所述下沉支架(7)的安装平面位于主框架所在平面的下方;所述上浮支架(5)安装在主框架的后部,所述上浮支架(5)的安装平面位于主框架所在平面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3)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支架纵梁(32),支架纵梁(32)之间设有多个支架横梁(33),所述支架横梁(33)垂直于支架纵梁(32),所述支架横梁(3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架纵梁(3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支架(7)包括多个吊架,所述吊架包括两条吊柱(71)和位于两条吊柱之间的下水平柱(72),下水平柱(72)的两端分别与两条吊柱(71)的下端连接,相邻的下水平柱(72)之间设有下连接柱(7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浮支架(5)包括多个立架,立架包括支撑柱(51)和位于支撑柱之间的上水平柱,上水平柱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支撑柱(51)的上端固定连接,相邻的上水平柱之间设有上连接柱(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控制器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沿上水平柱方向,位于一侧或两侧的上连接柱(52)上还设有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的安装面位于竖直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双陈伟康蒋栋何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