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控加热风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1700 阅读:4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控加热风幕机,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一侧面的进风口、设置于壳体内的叶轮以及带动叶轮转动的电机与控制装置、将叶轮从进风口带入气流进行加速的气流加速风道、以及设置于壳体另一侧面,将经过气流加速风道的气流排出壳体的出风口,以及加热装置,呈弧形状沿着叶轮吸入气流的在壳体内流动方向排列设置于壳体内侧的进风口处;设置于壳体下方中部的红外线探测器,以及根据红外线探测器产生的检测信号输出一个电压控制加热装置工作的控制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风幕机摒弃了加热装置受进风口大小限制以及使进风受阻、加热效率不高等缺陷,具有较佳的加热效率以及排出气幕效率;且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暖通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在进风口处设置弧形加热 器的可控加热结构的风幕机。
技术介绍
风幕机是一种通过离心风轮产生的强大气流形成一 面无形的气流门帘 的暖通设备,亦称风帘机、空幕、空气门等。风幕机可用于安装在需要隔热的商场、剧院、宾馆、饭店、会议厅、 冷藏库、手术室及家居等建筑物门口上方或左右两侧,通过产生气流门帘 将室内外的空气隔开,以防止室内外冷热空气交换,因此,使用风幕机既 出入方便,又具有防尘,防污染,防蚊蝇之功效,能广泛用于电子、仪表、 制药、食品、精密加工、化工、制鞋及服务、商业等行业。检验风幕机工作效率的有效指标之一就是风量,而在风幕机中,单位 出风口面积的风量以及风速成正比。如何实现风幕机充分利用资源,具有 最佳的工作效率,是众多风幕机制造厂家所研究的课题。现有的风幕机较多为具有加热功能的热风风幕机,其叶轮大多采用贯 流式风轮或离心式风机,加热器安装在出风口位置,经风幕机加速风道或 风机加速的冷风直接吹到加热器上,通过加热器进行热交换后流出壳体, 从而形成 一 股幕状热气流。该结构的缺点是1、由于将加热器设置于出风口位置,从加速风道或风机流出的气流直 接与加热器发生碰撞,加热效果与加热器散热片的排列存在极大的矛盾对 立关系若散热片排列较紧密,热交换效果较好,但出风口风速较低,起3不到风幕的作用;反之,若散热片排列较疏,则风速效果理想,但热交换 效果较差;2、 由于加热器设置于出风口位置,加热器对气流的阻力使流出的气流 分布不均匀,大大影响加热器效率;3、 并且,由于加热器造成的气流阻力损失,需要增加风机的流量和全 压,使风幕机消耗功率和噪声都相应增大,且风机的体积和重量随之增加, 造成安装困难。因此,由于受出风口面积大小的限制,单位长度的加热器功率相对较 小,很难满足人们对风幕机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加热结构且可控的 风幕机,将呈弧形的可控加热器设置于进风口处,以兼顾进风口大小以及 加热器效率,提高风幕机的工作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控加热风幕机,包括壳体、设 置于壳体一侧面的进风口 、设置于壳体内的叶轮以及带动叶轮转动的电机 与控制装置、将叶轮从进风口带入气流进行加速的气流加速风道、以及设 置于壳体另一侧面,将经过气流加速风道的气流排出壳体的出风口 ,该加 热结构还包括加热装置,呈弧形状沿着叶轮吸入气流的在壳体内流动方 向排列设置于壳体内侧的进风口处;设置于壳体下方中部的红外线探测器, 以及根据红外线探测器产生的检测信号输出一个电压控制加热装置工作的 控制电路。较优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以及散热片;所述叶轮为贯流式风轮;所述叶轮为离心风机;4所述风幕机还包括电机及其控制装置,该电机转轴与叶轮连接; 所述叶轮包括至少两个分别并联连接于电机转轴的离心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 、本专利技术由于将加热装置呈弧形状沿着叶轮吸入气流的在壳体内流动 方向排列设置于壳体内侧的进风口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加热装置直接 设置于进风口前端所导致进风范围较小、进风受阻等缺陷,本专利技术可将进 风范围提高至卯-120度,增加了进风的效率;2、 另外,由于加热装置呈弧形状设置在进风口出的壳体内, 一方面, 摒弃了在进风口处设置加热装置受进风口大小限制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完全可 以不受进风口大小限制,设置一个或多个加热装置,提高加热效率;另一 方面,加热装置呈弧形状设置,增加了加热装置中的散热片与风幕机内气 流的热交换面积,有利于提高气流的加热效率;3、 再者,由于进风口不再受加热装置对气流阻力的限制,进入风幕机 的气流增加,因此,排出风幕机的气幕的风速也增加,且本专利技术有利于降 低风幕机内机器功率损耗,减少噪声,增加单位长度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 使风幕机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4、 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具有可控性,只有当有人经过风幕机时,才会启 动加热装置,有利于节约能源和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揭示风幕机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揭示加热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2也可以为图1所示风幕机的侧面示意 图。本专利技术的加热结构100包括壳体110,其一侧面设置为的进风口 111, 另一侧面设置为的出风口 112;叶轮120,设置于壳体110内部,将壳体 110地外部气流乂人进风口 111带入,并从出风口 112排出;与控制系统配 合,可自动控制开启的加热装置130,包括加热器以及散热片,呈弧形状 沿着叶轮120吸入气流的在壳体110内流动方向排列设置于壳体110内侧 的进风口 lll处;从进风口 111被叶轮120吸入的冷气流流经加热装置130, 与加热装置130散热片进行热交换吸取热量;气流加速风道140,将随叶 轮120流动的气流进行加速,被气流加速风道140加速后的气流从出风口 112排出壳体110。本专利技术的加热结构IOO用于将气流加热后,高速排出,因此,该加热 结构100的使用广泛,尤其是可应用于暖通设备中的风幕机,通过加热结 构100将冷空气与进风口 lll处的加热装置130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后,经 由气流加速风道140的加速,高速从出风口 112排出,形成热气流的气幕。相对图2而言,本实施例绘示了叶轮120包括两个,通过分别与电机 150的转轴连接,由电机150带动并联使用,其中,该风幕机包括控制电 机150的控制装置160;所述叶轮为贯流式风轮或为离心风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风幕机包括控制系统,具体包括设置在壳体110中 部下方的红外线探测器180,当有人从风幕机下方经过时,该红外线探测 器180能够检测并输出一个检测信号;控制电路190,连接红外线探测器 180和所述加热装置130,当所述红外线探测器180输出一个检测信号时, 该控制电路l卯给所述加热装置130输出一个工作电源,使所述加热装置 130开始工作,产生热量。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还包括防尘过滤网170,设置于壳体110的内部,以6对在壳体110内部流动的气流进行过滤,以确保从出风口 112排出气流的 洁净度。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 、本专利技术由于将加热装置呈弧形状沿着叶轮吸入气流的在壳体内流动 方向排列设置于壳体内侧的进风口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加热装置直接 设置于进风口前端所导致进风范围较小、进风受阻等缺陷,本专利技术可将进 风范围提高至90- 120度,增加了进风的效率;2、 另外,由于加热装置呈弧形状设置在进风口出的壳体内, 一方面, 摒弃了在进风口处设置加热装置受进风口大小限制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完全可 以不受进风口大小限制,设置一个或多个可控的加热装置,提高加热效率; 另一方面,加热装置呈弧形状设置,增加了加热装置中的散热片与风幕机 内气流的热交换面积,有利于提高气流的加热效率;3、 再者,由于进风口不再受加热装置对气流阻力的限制,进入风幕机 的气流增加,因此,排出风幕机的风速也增加,且本专利技术有利于降低风幕 机内机器功率损耗,减少噪声,增加单位长度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使风 幕机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4、 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具有可控性,只有当有人经过风幕机时,才会启 动加热装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控加热风幕机,包括:壳体(110)、设置于壳体(110)一侧面的进风口(111)、设置于壳体(110)内的叶轮(120)、将叶轮(120)从进风口进风口(111)带入气流进行加速的气流加速风道(140)、以及设置于壳体进风口(110)另一侧面,将经过气流加速风道(140)的气流排出壳体的出风口(1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装置(130),呈弧形状沿着叶轮吸入气流的在壳体内流动方向排列设置于壳体内侧的进风口处;用于控制加热装置(130)的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壳体(110)下方中部的红外线探测器(180),以及与该红外线探测器(180)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红外线探测器(180)产生的检测信号输出一个电压控制加热装置(130)工作的控制电路(19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黄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恩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