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菱鲆选择育种的一种亲鱼标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017 阅读:3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大菱鲆选择育种时的亲鱼标记方法,用红铜为材料做成标记数字放入液氮罐内静置3分钟,取出后放置在鱼体标记部位2分钟,10天以后标记数字清晰可见。本发明专利技术特点是所需费用低、操作简便,效果显著、且易于观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在大菱鲆大规模家系选择育种时对亲鱼进行物理标记的一种新方法。技术背景 本专利技术作出之前,关于水生动物的标记方法已有部分相关报道。在水生动物的物理标记研究中,主要集中在放流和放流后回捕方面,其中在鱼类中研究较多,从最初的PIT(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标记,到后来的金属丝编码标记和化学标记,国外在这些方面都有研究,如美国生物学家Ombredane D和日本的科学家Skalski等,在此方面进行过研究。这些标记大多用于标记大个体,但存在费用高、不易观察,易使鱼体受伤和标记物易脱落等问题。日本生物学家Yamazaki等利用荧光颜料VIE(visible implant elastomer)对鱼类幼体进行了标记。但PIT标记和VIE标记这两种方法所需费用较高,且标记物观察不直观;同时对水生动物的伤害较大,经常会出现标记物脱落、被标记个体出现鱼体受伤和不适应症状甚至死亡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大菱鲆大规模家系选育时进行亲鱼标记的方法,该方法所需费用极低,标记符号易观察、操作简便,效果显著,且对鱼体伤害较小。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1手工用直径2mm的红铜为材料做成1-9阿拉伯数字,数字长度约2cm,以利于观察。数字一端系棉质丝线。 2将系有棉质线的数字放入液氮罐内静置3分钟左右(液氮罐内部温度约-196℃),使其液氮罐内极低的温度充分传导至标记数字。棉质线悬在液氮罐口缘外部,以利于将数字取出。 3取出所需标记亲鱼,用吸水纸把标记部位迅速吸干。 4取出数字将其迅速放置在标记部位,放置时间2分钟。 5标记10天后,标记数字清晰可见。 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对比其特点是 1本专利技术所需材料仅为液氮罐和红铜,费用极低。 2本专利技术操作方便,效果显著,可清晰可见水中标记数字。同时,本专利技术对鱼体伤害程度较低,标记识别率高。标记鱼标记3个月后成活率为100%,1年后标记识别率100%。 目前,基于水生动物大规模家系选育所进行的标记(包括亲本标记和幼体标记)主要运用PIT标记和荧光标记(VIE标记),由于需要标记的数量较大,这两种方法所需费用较高,且标记物观察不直观,同时对水生动物的伤害较大,经常出现被标记个体出现不适应症状甚至死亡现象。针对亲本个体较大的特点,所提出的本专利技术方法利用廉价的物质原料、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在烟台天源水产有限公司亲鱼车间进行实验,取同一池培育3-4龄亲鱼200尾进行液氮数字标记,10天后发现所有被标记鱼标记效果显著,鱼体表面标记数字清晰可见。经标记的鱼持续观察,标记鱼标记3个月后成活率为100%,1年后标记识别率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菱鲆选择育种时的亲鱼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方法是:    (1).用直径2mm的红铜丝为材料,手工做成1-9阿拉伯数字,数字长度1-2cm,宽1-2cm,数字一端系棉质线;    (2).将系有棉质线的铜丝阿拉伯数字放入液氮罐内静置3分钟左右,液氮罐内部温度约-196℃。棉质线悬在液氮罐口缘外部;    (3).取出所需标记亲鱼,用吸水纸把标记部位迅速吸干;    (4).取出数字将其迅速放置在鱼体背部标记部位,放置时间2分钟。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大菱鲆选择育种时的亲鱼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方法是(1).用直径2mm的红铜丝为材料,手工做成1-9阿拉伯数字,数字长度1-2cm,宽1-2cm,数字一端系棉质线;(2).将系有棉质线的铜丝阿拉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爱军王新安刘新富杨志曲江波雷霁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