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0166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包括进口管路、进口管路内壁、电机传动轴、叶轮固定装置、叶轮传动轴、动叶片式叶轮、扩压腔、扩压腔内壁、分流调节装置、第一出口管路、第二出口管路、电机、温度传感器、水流传感器。装置运行分为两种工况,第一工况,淋浴或水龙头开启,水温降低,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水温变化,将信号传达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带动叶片转动,水压增大以实现水温的恒定;第二种工况,淋浴先开启,水龙头后开启,水流传感器感应到水龙头的水流流速变化,将信号传达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线圈产生磁力和电机转动,实现水温和水流恒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增压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1、增压泵具有结构简单、配套灵活、运转周期长等优点,因此增压泵广泛用于解决热水器增压、高楼低水压、洗浴加压、反渗透净水器增压等问题。但是,传统热水器管内增压泵由于其自身结构形式的不足,以及安装位置的不佳,存在增压弱的缺点,并且应对用水需求变化快速的情况不能做到快速响应,存在不能快速调节的缺点。在用水量大并且热水器无法及时增加水温的情况下,不能做到用水处水量恒定、水温恒定。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耗能低,通过各种传感器之间的配合实现快速调节管内叶轮的转速以及调节装置的角度以实现用水处的水流和水温的恒定,同时通过可变叶片式叶轮使其在非工作工况下对水流的压降作用减小,特殊的腔室结构设计节省占地空间的同时也起到了压力缓冲的作用。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3、一种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包括:

4、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划分为扩压腔,以及分别和所述扩压腔连通的进口管路、第一出口管路、第二出口管路,所述进口管路与水源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管路和第一用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管路和第二用水口连通;

5、动叶片式叶轮,所述动叶片式叶轮设于所述扩压腔内,所述动叶片式叶轮通过电机驱动,所述动叶片式叶轮用于为水流增压;

6、分流调节装置,所述分流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出口管路与所述第二出口管路的分流处,在同时使用第一用水口和第二用水口的情况下,所述分流调节装置能调节进入所述第一出口管路与所述第二出口管路的热水的流量;

7、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进口管路的进口管路内壁内;

8、水流传感器,所述水流传感器设于第二用水口的出口管路内;

9、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水流传感器均和所述控制器连接;

10、在单独使用第一用水口或者第二用水口时,若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温下降,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动叶片式叶轮转动,使水流的流速增大;

11、在使用第一用水口的同时使用第二用水口,所述水流传感器会检测到水流流速的变化,若水流传感器检测到流速在增大,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分流调节装置增大进入所述第一出口管路的流量,若水流传感器检测到流速在减小,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分流调节装置减小进入所述第一出口管路的流量。

12、进一步的,所述进口管路内设有叶轮固定装置,所述叶轮固定装置的外围紧贴所述进口管路内壁,所述叶轮固定装置穿设有叶轮传动轴,所述动叶片式叶轮和所述叶轮传动轴连接,所述叶轮传动轴连接有电机传动轴,所述电机传动轴穿过所述进口管路内壁和所述电机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进口管路内设有叶轮固定装置,所述叶轮固定装置的外围紧贴所述进口管路内壁,所述叶轮固定装置穿设有叶轮传动轴,所述动叶片式叶轮和所述叶轮传动轴连接,所述叶轮传动轴连接有电机传动轴,所述电机传动轴穿过所述进口管路内壁和所述电机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叶轮固定装置由上端固定架、下端固定架、支撑凸台、通孔和支撑臂构成,所述上端固定架和下端固定架分别连接有四个所述支撑臂,所述上端固定架的上方设有支撑凸台,所述下端固定架的下方设有支撑凸台。

15、进一步的,四个支撑臂的夹角为90°,所述支撑臂的外侧形状是与其接触的进口管路内壁的圆柱弧,所述支撑臂的周向长度和轴向长度为1∶1,所述支撑凸台为圆柱环,所述支撑凸台的圆心位于四个支撑臂交点处,所述支撑凸台的內圆的半径与主动齿轮轴的半径比为1∶1,所述支撑凸台的內圆和外圆的直径比为1∶3。

16、进一步的,所述动叶片式叶轮由叶轮传动轴齿轮、叶轮基座、静旋转轴、动旋转轴槽、动旋转轴、叶片轴通孔、叶片、叶片轴和固定端盖构成,所述叶轮传动轴齿轮与叶轮传动轴连接,所述叶轮传动轴齿轮位于叶轮传动轴的上方,所述叶轮传动轴的下方与叶轮基座连接,所述叶轮传动轴的中轴线与叶轮基座的中轴线重合,四个叶片均匀分布在叶轮基座的四个凹槽内,每个凹槽内均设有一个动旋转轴和一个静旋转轴,所述静旋转轴以自身圆心轴线为圆心在凹槽内做圆周方向的旋转运动,所述动旋转轴可以以自身圆心轴线为圆心做圆周方向的旋转运动,其自身旋转,与叶轮基座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也可以沿动旋转轴槽以静旋转轴的轴线为中心做圆周方向的运动,运动被动旋转轴槽和下方的固定端盖约束,所述动旋转轴和静旋转轴均设有叶片轴通孔,所述叶片和叶片轴连接,所述叶片轴通过两侧的叶片轴通孔分别和动旋转轴和静旋转轴连接,所述叶片轴可以沿叶片轴通孔的周向方向带动叶片运动,所述固定端盖与叶轮基座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叶轮基座的凹槽的深度与叶轮基座的半径比为1∶4,所述静旋转轴和动旋转轴的内侧和外侧的两个圆柱的高比为1∶3,所述叶轮基座的半径与叶轮传动轴的半径比为8∶1,所述叶片轴的直径与叶片的厚度比为1∶1,所述固定端盖的直径与叶轮基座的直径比为1∶1,所述固定端盖的厚度与叶轮基座的厚度比为1∶15。

18、进一步的,所述分流调节装置包括分流片、支撑肋片、主动齿轮轴、从动齿轮、传动杆、弹簧支座、弹簧、磁铁、缠绕线圈、支撑圆柱、从动齿轮轴和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为直齿圆柱外啮合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为直齿圆柱内啮合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分别和第一出口管路和第二出口管路连接,所述分流片连接在从动齿轮外侧,所述分流片两侧设有两个支撑肋片用以固定分流片,所述主动齿轮轴和传动杆连接,所述传动杆下端和磁铁紧密连接,所述弹簧支座位于所述第一出口管路的内侧,所述弹簧与弹簧支座连接,所述弹簧与磁铁连接,所述磁铁背离所述弹簧的一侧设有支撑圆柱,所述缠绕线圈沿支撑圆柱顺时针缠绕,所述缠绕线圈两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支撑圆柱与第二出口管路连接。

19、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数比为4∶5,所述分流片的直径长度与左侧进口管路的直径比为1∶1,所述传动杆长度和分流片直径长度为2∶1。

20、进一步的,所述扩压腔和所述进口管路的连通端为第一端,所述扩压腔和所述第一出口管路、所述第二出口管路的连通端为第二端,所述扩压腔的内径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递增。

21、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2、1、本申请设计的动叶片式叶轮,可以在非工作状态下通过水流的作用将叶片垂下,减小在非工作状态下装置对水的动能产生的损耗,并且扩压腔其内径逐渐增大的设计也减少了在非工作状态下产生的能量损失,在工作状态下叶轮基座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先让叶片产生向上的角度,同时因为叶片本身的向上的角度,叶片与水流的接触下,叶片受到水流的向上的力,将叶片变为工作状态,同时设有动旋转轴带动叶片向上抬升更大的角度,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因为其为动结构,水垢不易沉积,也能防止水垢的堆积而产生的效率下降;

23、2、本申请采用全新设计的倒y形管路连接方式,在非工作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路(1)内设有叶轮固定装置(4),所述叶轮固定装置(4)的外围紧贴所述进口管路内壁(2),所述叶轮固定装置(4)穿设有叶轮传动轴(5),所述动叶片式叶轮(6)和所述叶轮传动轴(5)连接,所述叶轮传动轴(5)连接有电机传动轴(3),所述电机传动轴(3)穿过所述进口管路内壁(2)和所述电机(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固定装置(4)由上端固定架(41)、下端固定架(42)、支撑凸台(43)、通孔(44)和支撑臂(45)构成,所述上端固定架(41)和下端固定架(42)分别连接有四个所述支撑臂(45),所述上端固定架(41)的上方设有支撑凸台(43),所述下端固定架(42)的下方设有支撑凸台(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支撑臂(45)的夹角为90°,所述支撑臂(45)的外侧形状是与其接触的进口管路内壁(2)的圆柱弧,所述支撑臂(45)的周向长度和轴向长度为1∶1,所述支撑凸台(43)为圆柱环,所述支撑凸台(43)的圆心位于四个支撑臂(45)交点处,所述支撑凸台(43)的內圆的半径与主动齿轮轴(93)的半径比为1∶1,所述支撑凸台(43)的內圆和外圆的直径比为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叶片式叶轮(6)由叶轮传动轴齿轮(61)、叶轮基座(62)、静旋转轴(63)、动旋转轴槽(64)、动旋转轴(65)、叶片轴通孔(66)、叶片(67)、叶片轴(68)和固定端盖(69)构成,所述叶轮传动轴齿轮(61)与叶轮传动轴(5)连接,所述叶轮传动轴齿轮(61)位于叶轮传动轴(5)的上方,所述叶轮传动轴(5)的下方与叶轮基座(62)连接,所述叶轮传动轴(5)的中轴线与叶轮基座(62)的中轴线重合,四个叶片(67)均匀分布在叶轮基座(62)的四个凹槽内,每个凹槽内均设有一个动旋转轴(64)和一个静旋转轴(63),所述静旋转轴(63)以自身圆心轴线为圆心在凹槽内做圆周方向的旋转运动,所述动旋转轴(64)可以以自身圆心轴线为圆心做圆周方向的旋转运动,其自身旋转,与叶轮基座(62)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也可以沿动旋转轴槽(64)以静旋转轴(63)的轴线为中心做圆周方向的运动,运动被动旋转轴槽(64)和下方的固定端盖(69)约束,所述动旋转轴(64)和静旋转轴(63)均设有叶片轴通孔(66),所述叶片(67)和叶片轴(68)连接,所述叶片轴(68)通过两侧的叶片轴通孔(66)分别和动旋转轴(64)和静旋转轴(63)连接,所述叶片轴(68)可以沿叶片轴通孔(66)的周向方向带动叶片(67)运动,所述固定端盖(69)与叶轮基座(6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基座(62)的凹槽的深度与叶轮基座(62)的半径比为1∶4,所述静旋转轴(63)和动旋转轴(64)的内侧和外侧的两个圆柱的高比为1∶3,所述叶轮基座(62)的半径与叶轮传动轴(5)的半径比为8∶1,所述叶片轴(68)的直径与叶片的厚度比为1∶1,所述固定端盖(69)的直径与叶轮基座(62)的直径比为1∶1,所述固定端盖(69)的厚度与叶轮基座(62)的厚度比为1∶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调节装置(9)包括分流片(91)、支撑肋片(92)、主动齿轮轴(93)、从动齿轮(94)、传动杆(95)、弹簧支座(96)、弹簧(97)、磁铁(98)、缠绕线圈(99)、支撑圆柱(910)、从动齿轮轴(911)和主动齿轮(912),所述主动齿轮(912)为直齿圆柱外啮合齿轮,所述从动齿轮(94)为直齿圆柱内啮合齿轮,所述主动齿轮(912)分别和第一出口管路(10)和第二出口管路(11)连接,所述分流片(91)连接在从动齿轮(94)外侧,所述分流片(91)两侧设有两个支撑肋片(92)用以固定分流片(91),所述主动齿轮轴(93)和传动杆(95)连接,所述传动杆(95)下端和磁铁(98)紧密连接,所述弹簧支座(96)位于所述第一出口管路(10)的内侧,所述弹簧(97)与弹簧支座(96)连接,所述弹簧(97)与磁铁(98)连接,所述磁铁(98)背离所述弹簧(97)的一侧设有支撑圆柱(910),所述缠绕线圈(99)沿支撑圆柱(910)顺时针缠绕,所述缠绕线圈(99)两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支撑圆柱(910)与第二出口管路(1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路(1)内设有叶轮固定装置(4),所述叶轮固定装置(4)的外围紧贴所述进口管路内壁(2),所述叶轮固定装置(4)穿设有叶轮传动轴(5),所述动叶片式叶轮(6)和所述叶轮传动轴(5)连接,所述叶轮传动轴(5)连接有电机传动轴(3),所述电机传动轴(3)穿过所述进口管路内壁(2)和所述电机(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固定装置(4)由上端固定架(41)、下端固定架(42)、支撑凸台(43)、通孔(44)和支撑臂(45)构成,所述上端固定架(41)和下端固定架(42)分别连接有四个所述支撑臂(45),所述上端固定架(41)的上方设有支撑凸台(43),所述下端固定架(42)的下方设有支撑凸台(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支撑臂(45)的夹角为90°,所述支撑臂(45)的外侧形状是与其接触的进口管路内壁(2)的圆柱弧,所述支撑臂(45)的周向长度和轴向长度为1∶1,所述支撑凸台(43)为圆柱环,所述支撑凸台(43)的圆心位于四个支撑臂(45)交点处,所述支撑凸台(43)的內圆的半径与主动齿轮轴(93)的半径比为1∶1,所述支撑凸台(43)的內圆和外圆的直径比为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管内增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叶片式叶轮(6)由叶轮传动轴齿轮(61)、叶轮基座(62)、静旋转轴(63)、动旋转轴槽(64)、动旋转轴(65)、叶片轴通孔(66)、叶片(67)、叶片轴(68)和固定端盖(69)构成,所述叶轮传动轴齿轮(61)与叶轮传动轴(5)连接,所述叶轮传动轴齿轮(61)位于叶轮传动轴(5)的上方,所述叶轮传动轴(5)的下方与叶轮基座(62)连接,所述叶轮传动轴(5)的中轴线与叶轮基座(62)的中轴线重合,四个叶片(67)均匀分布在叶轮基座(62)的四个凹槽内,每个凹槽内均设有一个动旋转轴(64)和一个静旋转轴(63),所述静旋转轴(63)以自身圆心轴线为圆心在凹槽内做圆周方向的旋转运动,所述动旋转轴(64)可以以自身圆心轴线为圆心做圆周方向的旋转运动,其自身旋转,与叶轮基座(62)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也可以沿动旋转轴槽(64)以静旋转轴(63)的轴线为中心做圆周方向的运动,运动被动旋转轴槽(64)和下方的固定端盖(69)约束,所述动旋转轴(64)和静旋转轴(63)均设有叶片轴通孔(66),所述叶片(67)和叶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月连常浩彭光杰洪世明姬广超马烈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