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域控制器及其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0675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2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域控制器及其车辆。域控制器包括:域控制器第一壳体,域控制器第一壳体包括相背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印刷电板,印刷电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鼓风扇,鼓风扇设于第二安装面,鼓风扇包括散热鳍片与出风口;其中,散热鳍片包括第一散热鳍片和第二散热鳍片,第一散热鳍片与第二散热鳍片相邻处构成散热通道,鼓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散热通道,且散热鳍片覆盖所有印刷电板。本技术解决域控制器的散热模块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又能增加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控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域控制器及其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自动驾驶逐渐的发展,汽车前端增设了多种传感器提供场景和车辆信息,包括视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里程计、高精度定位、惯性器件多种传感器以及高精度地图,以稳定运行自动驾驶模式;急剧增加的传感器数量和线束复杂度,对传统汽车领域的ecu(electronic 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和电子电气架构造成了巨大挑战,以中心化架构方案逐步替代分布式架构已然成为汽车架构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以高集成度高算力的adas(advanceddriverassistancesystem,驾驶辅助系统)域控制器替代传统的ecu是现阶段的解决方案。adas域控制器算力越高,能耗就越大,从而对核心处理芯片的散热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2、目前汽车行业针对大功率芯片主要有水冷散热、风冷散热和自然散热三种主流散热方案;自然散热的效率低,且空气不循环;水冷散热存在凝露风险,且对整车布置要求高;风冷散热的安装环境要求高,散热效率比水冷散热低。

3、因此,现有技术中对于解决域控制器的散热模块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又能增加散热效率是当下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域控制器,不仅解决了域控制器的散热模块安全系数低的问题,同时又能增加其散热效率。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域控制器包括:域控制器第一壳体,域控制器第一壳体包括相背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印刷电板,印刷电板设于第一安装面;鼓风扇,鼓风扇设于第二安装面,鼓风扇包括散热鳍片与出风口;其中,散热鳍片包括第一散热鳍片和第二散热鳍片,第一散热鳍片与第二散热鳍片相邻处构成散热通道,鼓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散热通道,且散热鳍片覆盖印刷电板。

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当散热鳍片设于第一安装面并覆盖印刷电板,印刷电板在运行时产生热量,直接传导至域控制器的第一壳体,再借助鼓风扇产生的空气对流将热量从散热通道中吹出到域控制器外部,实现风冷散热;同时由于鼓风扇的出风口朝向相邻两片的散热鳍片的散热通道,形成侧向散热结构,由此也能够有效降低风阻,减小风压,有利于获得较多风量来带走热量,增强散热效果;同时由于鼓风扇设于域控制器第一壳体的第二安装面,解决了风扇散热块独立拆封中的零件成本高、装配过程复杂、散热接触点的公差尺寸链大、域控制器密封性能低问题,便于及时检查域控制器的散热模块,提高其安全系数。

4、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域控制器第一壳体包括:凹陷部,凹陷部用于容纳鼓风扇。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凹陷部的设置,将风扇嵌入域控制器的第一壳体内,增加了空间的利用率,并且缩短了热量的传输距离,直接可以借助风扇产生的空气对流在凹陷处内部将热量从散热通道中吹到域控制器的外部,对印刷电板起到散热效果;并且凹陷部能够避免外界风误入而对域控制器的散热风压产生影响,保证鼓风扇的出风口能够高效地将热量从侧面吹走,避免无效散热;同时,凹陷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噪音,改善用户体验。

6、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域控制器第一壳体包括:风扇盖,风扇盖覆盖鼓风扇远离凹陷部的内侧面。

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风扇盖的设置可以保护内部风扇,防止由于挤压碰撞,对风扇造成损坏;同时由于风扇盖的设计可以起到防尘的作用,增加风扇的使用寿命,风扇盖拆卸后便于清理散热通道,以及风扇的维修更换;并且风扇盖是覆盖散热通道,安装风扇盖后气流会从侧面流出,可以经过芯片位置,气流不会从前侧逸出。

8、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域控制器第一壳体还包括:隔挡片,隔挡片围绕设置于第一散热鳍片和风扇,至少一侧有散热口,且隔挡片外侧是第二散热鳍片。

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隔挡片的的设置于第一散热鳍片和风扇,至少一侧有散热口,可以规划进出风位置,使风扇吹出的风能够根据热量的大小进行出风,改变了散热路径,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10、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域控制器包括:散热块,散热块内嵌于域控制器第一壳体中,且散热块连接散热鳍片与印刷电板。

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散热块的内嵌与域控制器的第一壳体内,连接散热鳍片与印刷电板,可以使电刷板路产生的热量到散热块中,风扇通过散热鳍片有针对性的对其单独散热,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12、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散热块和散热鳍片之间设有散热胶。

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散热块和散热鳍片之间填充散热胶,可以利用其高柔软性可以减少散热块和散热鳍片间所需的压力,同时覆盖住微观不平整的表面从而使元器件充分接触而提高热传导效率。

14、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散热块包括:散热管,散热管远离散热鳍片的一端延伸至域控制器第一壳体。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散热管远离散热鳍片的一端延伸至域控制器第一壳体,将热源周围的热快速在域控制器的第一壳体上均开,提高散热效率,解决了风冷散热不同功耗芯片条件下的扩展性问题。

16、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印刷电板包括:接地区域,接地区域上设有芯片,芯片与域控制器第一壳体的第一安装面直接接触。

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印刷电板上的接地区域的设置,减小地线阻抗,提高抗干扰能力;降低压降,提高电源效率;与地线相连,还可以减小环路面积;接地区域上设有芯片,芯片是产生热源的主要因素,通过芯片的产生的热量直接与第一安装面接触,减少热量传递的距离,提高散热效率。

18、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域控制器包括:域控制器第二壳体,域控制器第二壳体与印刷电板相背于芯片的一侧接触;其中,域控制器第二壳体与印刷电板接触的表面上设有导电硅胶。

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导电硅胶设置于域控制器第二壳体与印刷电板接触的表面,导电硅胶的耐热与耐寒性极好,且电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同时域控制器第二壳体与印刷电板留有一定间隙,通过导电硅胶填充,可以更好的确保有效接触。

20、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域控制器。

2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车辆的域控制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22、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23、(1)风扇的散热鳍片设置于域控制器第一壳体上,增加了散热效率;同时由于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散热通道,不仅减少了热量的传输距离,提高散热速度,同时减少了有效降低风阻,减小风压,有利于获得较多风量来带走热量,增强散热效果;

24、(2)凹陷部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域控制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域控制器第一壳体(1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域控制器第一壳体(10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域控制器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块(400)和所述散热鳍片(310)之间设有散热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块(400)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板(200)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域控制器包括: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域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域控制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域控制器第一壳体(1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域控制器第一壳体(10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域控制器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汪浩伟段光华毛潘泽成峙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均胜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