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Z轴模组线轨组合及其安装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Z轴模组线轨组合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0067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线轨领域,特别是一种Z轴模组线轨组合及其安装方法,第一线轨组件能够对第一滑块进行A轴方向的调节,第二线轨组件能够对第二滑块进行A轴、Y轴方向的调节,第三线轨组件能够对第三滑块进行A轴、Y轴、X轴的角度调节,这样将第一、二、三滑块进行调节后与对应滑轨进行配合,保证升降部、固定部运动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轨领域,特别是一种z轴模组线轨组合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1、在z轴升降模组中,升降部穿设于固定部内,固定部和升降部之间通过多个滑轨、滑块的配合实现升降,在滑轨的安装过程中,能够保证多个滑轨竖直设置;而在滑块安装过程中,无法需要保证升降部上安装的滑块同样也是竖直升降设置,同一平面上的两滑块之间间距完全与对应两滑轨之间的间距一致,相对平面上的两滑块之间间距完全与对应两滑轨之间的间距一致,因此导致升降部相对于固定部升降的过程中发生卡滞,导致升降部运动不顺畅;

2、综上,如何实现固定部上滑块的位置角度调节,使之能够与对应的滑轨进行配合成为了本领域研究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固定部上滑块的位置角度调节;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本专利技术是一种z轴模组线轨组合,包括:固定部,其同一内侧面两侧固定有第一线轨组件、第二线轨组件,该内侧面的相对面设置有第三线轨组件;升降部,其穿设固定部,其外侧面竖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线轨组件中第一滑块配合的第一线轨、与所述第二线轨组件中第二滑块配合的第二线轨,该外侧面的相对面竖直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线轨组件中第三滑块配合的第三线轨;其中,所述第一线轨组件适于对所述第一滑块进行a轴的角度调节;所述第二线轨组件适于对所述第二滑块进行a轴、y轴的角度调节;所述第三线轨组件适于对所述第三滑块进行a轴、y轴、x轴的角度调节;

4、在本方案中,升降部上设置有4条线轨,升降部的外侧面设置有平行的第一线轨、第二线轨,升降部的另一侧面设置有平行的两第三线轨;

5、固定部上设置有两第一线轨组件,两第二线轨组件、四第三线轨组件,具体的第一线轨上设置有两第一线轨组件,第二线轨上设置有两第二线轨组件,两第三线轨上分别设置有两第二线轨组件;

6、第一线轨组件能够对第一滑块进行a轴方向的调节,第二线轨组件能够对第二滑块进行a轴、y轴方向的调节,第三线轨组件能够对第三滑块进行a轴、y轴、x轴的角度调节,这样将第一、二、三滑块先后进行调节后与对应滑轨进行配合,保证升降部、固定部运动顺畅。

7、为了说明第一线轨组件的具体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一线轨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其两侧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其内侧面安装有所述第一滑块;第一楔形槽,其开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侧面,并位于所述第一滑块一侧;两第一楔形块,两者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楔形槽内,其一侧的斜面与所述第一楔形槽的斜面相抵,另一侧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滑块相抵;两第一旋杆,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板,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楔形块连接;

8、在本方案中,两第一旋杆的转动,能够带动两第一楔形块在第一楔形槽内的升降,例如第一楔形块上升、第二楔形块下降,能够带动第一滑块进行逆时针方向的调节,反之实现顺时针方向的调节,这样能够将第一滑块调整至与第一线轨处于平行状态。

9、为了说明第二线轨组件的具体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二线轨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其两侧开设有调节腰孔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其内侧面安装有所述第二滑块;第二楔形槽,其开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侧面,并位于所述第二滑块一侧;两第二楔形块,两者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楔形槽内,其一侧的斜面与所述第二楔形槽的斜面相抵,另一侧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滑块相抵;两第二旋杆,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板,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楔形块连接;两第二安装块,其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外侧面两侧;两第二受抵块,其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并分别位于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块的外侧;第二顶杆,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块,并将端部与所述第二受抵块相抵;

10、在本方案中,第二滑块的a轴方向的调节与第一线轨组件的调节方式原理一致,通过转动第二安装板两侧第二顶杆,使得第二安装板向左或者向右进行y轴方向的直线运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进行y轴方向的直线运动。

11、为了说明第三线轨组件的具体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三线轨组件包括:第三安装块,其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第三y向移动部,其开设有多个y向腰孔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第三y向推杆,其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块,并将端部与所述第三y向移动部侧面相抵;第三y向拉杆,其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块,并将端部与所述第三y向移动部侧面连接;第四安装块,其安装在所述第三y向移动部的竖直面处;第三x向移动部,其开设有多个x向腰孔与所述第三y向移动部连接;第四x向推杆,其穿过所述第四安装块,并将端部与所述第三x向移动部顶面连接;第四x向拉杆,其穿过所述第四安装块,并将端部与所述第三x向移动部顶面连接;所述第三x向移动部底面安装有所述第三滑块;第三楔形槽,其开设在所述第三x向移动部的底面,并位于所述第三滑块一侧;两第三楔形块,两者均设置在所述第三楔形槽内,其一侧的斜面与所述第三楔形槽的斜面相抵,另一侧的平面与所述第三滑块相抵;两第三旋杆,其穿过所述第三x向移动部,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三楔形块连接;

12、在本方案中,第三滑块的a轴方向的调节与第一线轨组件的调节方式原理一致;第三滑块x轴方向的调节为,转动第四x向拉杆或推杆,将第三x向移动部相对于第三y向移动部进行x轴方向直线运动,实现第三滑块x轴方向的调节;第三滑块y轴方向的调节为,转动第三y向拉杆或第三y向推杆,将第三y向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进行y轴方向的调节。

13、为了具体说明z轴模组线轨组合的安装方法,本方案还提供了包括如下步骤:s1:将第一线轨、第二线轨竖直固定安装在升降部外侧面,将两第三线轨竖直固定安装在升降部的另一侧面;s2:将第一线轨组件、第二线轨组件、两第三线轨组件与固定部进行预连接,并与对应的线轨进行配合;s3:确定第一线轨与升降部的配合为安装基准,通过第一线轨组件调节第一滑块与第一线轨配合后,将第一线轨组件与固定部进行固定;s4:通过第二线轨组件调节第二滑块与第二线轨的相对位置,完成定位后,将第二线轨组件与固定部进行固定;s5:通过第三线轨组件调节第三滑块与第三线轨的相对位置,完成定位后,将第三线轨组件与固定部进行固定;

14、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确定第一线轨与升降部的配合为安装基准,这样安装第一滑块时,第一滑块只会与第一滑轨的发生偏移的可能,采用s3即可实现调节;

15、安装第二滑块时,能够保证的是第一线轨、第二线轨处于同一平面,固定部的内侧面处于同一平面,因此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同样处于同一平面,因此仅需考虑第二滑块的与第二滑轨偏移的可能以及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y轴方向的间距,采用s4即可实现调节;

16、安装第三滑块时,固定部的内侧面与升降部的外侧面间距与固定部的内侧面相对面与升降部的外侧面的相对面的间距无法保证,因此除了考虑到第三滑块的与第三滑轨偏移的可能以及第三滑块与第三滑块y轴方向的间距外,还需要考虑到第三滑块到第三滑轨x轴方向的间距,采用s5即可实现调节。

17、为了说明s3、s4、s5中具体调节步骤,本专利技术采用

18、在s3中: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Z轴模组线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轴模组线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轨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轴模组线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轨组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轴模组线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线轨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轴模组线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同一内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线轨组件、第二线轨组件;该内侧面的相对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线轨组件;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Z轴模组线轨组合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Z轴模组线轨组合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Z轴模组线轨组合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Z轴模组线轨组合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5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z轴模组线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轴模组线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轨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轴模组线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轨组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轴模组线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线轨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轴模组线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同一内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石范木春郑孟李国亮
申请(专利权)人:金石机器人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