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0371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25
本技术涉及实验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包括安装板、集液瓶组、空气泵和吸液把手,集液瓶组可拆卸连接于安装板,吸液把手设置有吸液管,还设置有冲洗管,洗液由冲洗管端部开口向吸液管喷出,冲洗吸液管,该设置可在每次抽取废液后对吸取管的外壁进行冲洗,更进一步的安装板上还设置了放置孔,放置孔内设置有电触点,吸液把手具有金属外圈,接触电触点,冲液管开始对吸液管开始定时冲洗,避免了吸液管外表面在实验中沾染的物质,防止不同实验操作步骤和不同实验之间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实验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细胞培养用引液瓶


技术介绍

1、引液瓶又叫做吸液瓶是细胞培养中常见的试验仪器,如在细胞初代培养结束后,试验人员需要扩大培养,此时需要抽取原初代培养液弃置,再加入酶解液对初代细胞进行分解,而进行传代培养,此时就需要使用到引液瓶,当引液瓶使用完毕后,抽取管表面往往沾有抽取液,如胰酶解液或者用于调节ph的碱性物质,在繁琐的试验操作中,可能发生遗漏对引液瓶抽液管的清洗,在多步试验中,或在不同实验中,或在不同班次人员的使用中,抽液管沾有的物质就能污染到其他试验中,如强碱性物质对ph的影响,胰酶解物质对细胞的伤害,导致实验引入不确定因素,增加了细胞培养试验中污染的可能性,而该实验的不确定因素是试验人员无法预估的,由此降低了试验的可重现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包括安装板、集液瓶组、空气泵组和吸液把手,所述集液瓶组可拆卸连接于安装板,所述集液瓶组包括第二集液瓶,所述吸液把手设置有吸液管,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可供吸液把手放置的放置孔,

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把手还设置有冲洗管,所述空气泵组包括第一空气泵,所述第一空气泵控制洗液自第二集液瓶向冲洗管流动形成流体,

3、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空气泵运行,所述流体自第二集液瓶流向冲洗管,所述流体自冲洗管端部开口向吸液管喷出,冲洗所述吸液管。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液瓶组还包括与所述吸液管流体互通的第三集液瓶,所述空气泵组还包括第二空气泵,所述第二空气泵控制所述第三集液瓶内压力,进而控制所述吸液管内压力,带动所述吸液管于末端开口吸取外界流体。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液瓶组还包括第四集液瓶,所述第四集液瓶与所述第三集液瓶流体互通,所述第二空气泵控制所述第三集液瓶内压力的方式为,所述第二空气泵控制所述第四集液瓶内压力,由于流体互通进而控制所述第三集液瓶内压力。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集液瓶与第三集液瓶流体互通方式为,所述第三集液瓶和第四集液瓶分别与第一抽压管两端连接,并流体互通。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液管与第三集液瓶流体互通的方式为吸液管伸入第三集液瓶。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液管伸入第三集液瓶内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抽压管伸入第三集液瓶内长度。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气泵控制第四集液瓶压力的方式为所述第二空气泵出口与第二抽压管连接,所述第二抽压管伸入第四集液瓶内,所述第二抽压管伸入第四集液瓶内的长度小于第一抽压管深入第四集液瓶内的长度。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洗管与吸液管同轴嵌套。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置孔内设置有电触头,所述电触头与导通线相连,当所述电触头与设置于吸液把手的金属外圈接触,定时冲洗电路导通工作。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时冲洗电路包括断路开关、电阻r、电容c和mos管,所述电阻r和电容c并联,所述电容c和电阻r的一个相接端分别与mos管的栅极相连并通过断路开关与恒压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和电阻r的另一个相接端与恒压电源的负极相连并与mos管的源极相连,所述mos管漏极与第一空气泵相线端相连,所述第一空气泵的另一相线端与恒压电源的正极相连,

13、当处于第一状态时,mos管栅极电压大于阈值电压,所述mos管导通,所述第一空气泵工作,

14、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mos管栅极电压小于阈值电压,所述mos管断开,所述第一空气泵停止工作。

15、本技术优点:

16、1、本技术设置了冲洗管,避免人员在实验操作时将上一步操作中吸取的物料沾染于吸液管外表面上,并带入本次操作中,避免了试验操作中吸液管沾染对不同实验操作的污染,减少了试验中的失误可能,避免了不确定因素的产生,增加了试验的可重现性。

17、2、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本技术通过设置包括多个集液瓶的集液瓶组,流体互通串联,且互通管深入各集液瓶长度不同,使第二空气泵在工作时,不因人员遗忘弃液,导致液体误吸入第二空气泵中。

18、3、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本技术还通过设置定时冲洗电路,实验人员在使用完毕之后,将吸液把手归位,通过吸液把手的金属外圈与安装板的电触点接触,启动第一空气泵,开始冲洗,再采用定时冲洗电路的设计,通过电容的容量,定时控制冲洗时间,人员仅需要将把手放置回原位,即可自动定时冲洗,无需人工操作开关,避免了人员意外带来的疏漏,进一步减少了多步试验与多个试验间污染的可能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包括安装板(2)、集液瓶组(3)、空气泵组(16)和吸液把手(1),所述集液瓶组(3)可拆卸连接于安装板(2),所述集液瓶组(3)包括第二集液瓶(32),所述吸液把手(1)设置有吸液管(131),所述安装板(2)设置有可供吸液把手(1)放置的放置孔(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瓶组(3)还包括与所述吸液管(131)流体互通的第三集液瓶(33),所述空气泵组(16)还包括第二空气泵(9),所述第二空气泵(9)控制所述第三集液瓶(33)内压力,进而控制所述吸液管(131)内压力,带动所述吸液管(131)于末端开口吸取外界流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瓶组(3)还包括第四集液瓶(34),所述第四集液瓶(34)与所述第三集液瓶(33)流体互通,所述第二空气泵(9)控制所述第三集液瓶(33)内压力的方式为,所述第二空气泵(9)控制所述第四集液瓶(34)内压力,由于流体互通进而控制所述第三集液瓶(33)内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集液瓶(34)与第三集液瓶(33)流体互通方式为,所述第三集液瓶(33)和第四集液瓶(34)分别与第一抽压管(341)两端连接,并流体互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131)与第三集液瓶(33)流体互通的方式为吸液管(131)伸入第三集液瓶(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131)伸入第三集液瓶(33)内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抽压管(341)伸入第三集液瓶(33)内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所述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气泵(9)控制第四集液瓶(34)压力的方式为所述第二空气泵(9)出口与第二抽压管(342)连接,所述第二抽压管(342)伸入第四集液瓶(34)内,所述第二抽压管(342)伸入第四集液瓶(34)内的长度小于第一抽压管(341)深入第四集液瓶(34)内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141)与吸液管(131)同轴嵌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孔(22)内设置有电触头(21),所述电触头(21)与导通线(211)相连,当所述电触头(21)与设置于吸液把手(1)的金属外圈(15)接触,定时冲洗电路导通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冲洗电路包括断路开关(2113)、电阻R、电容C和MOS管,所述电阻R和电容C并联,所述电容C和电阻R的一个相接端分别与MOS管的栅极相连并通过断路开关(2113)与恒压电源(2114)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和电阻R的另一个相接端与恒压电源(2114)的负极相连并与MOS管的源极相连,所述MOS管漏极与第一空气泵(8)相线端相连,所述第一空气泵(8)的另一相线端与恒压电源(2114)的正极相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包括安装板(2)、集液瓶组(3)、空气泵组(16)和吸液把手(1),所述集液瓶组(3)可拆卸连接于安装板(2),所述集液瓶组(3)包括第二集液瓶(32),所述吸液把手(1)设置有吸液管(131),所述安装板(2)设置有可供吸液把手(1)放置的放置孔(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瓶组(3)还包括与所述吸液管(131)流体互通的第三集液瓶(33),所述空气泵组(16)还包括第二空气泵(9),所述第二空气泵(9)控制所述第三集液瓶(33)内压力,进而控制所述吸液管(131)内压力,带动所述吸液管(131)于末端开口吸取外界流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瓶组(3)还包括第四集液瓶(34),所述第四集液瓶(34)与所述第三集液瓶(33)流体互通,所述第二空气泵(9)控制所述第三集液瓶(33)内压力的方式为,所述第二空气泵(9)控制所述第四集液瓶(34)内压力,由于流体互通进而控制所述第三集液瓶(33)内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集液瓶(34)与第三集液瓶(33)流体互通方式为,所述第三集液瓶(33)和第四集液瓶(34)分别与第一抽压管(341)两端连接,并流体互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细胞培养用引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131)与第三集液瓶(33)流体互通的方式为吸液管(131)伸入第三集液瓶(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成勇颜学术曹鹏刘雅欣李娟兰郭敏慧
申请(专利权)人:普纳思细胞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