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增强型微导管及输送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增强型微导管及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00248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强型微导管,包括:微导管,被配置为中间导管的管腔内;柔性编织管体,一端设置于微导管上;柔性编织管体由多根编织丝编织而成的自膨式编织管,且柔性编织管体上具有多个网孔;当微导管设置于管腔内时,柔性编织管体设置于中间导管与微导管之间。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微导管上设置柔性编织管体,可以保证微导管与中间导管的同轴度,还能进一步提高微导管在中间导管内的稳定性。还可以防止微导管在中间导管内发生旋转。同时,当需要进行造影时,造影剂能够通过柔性编织管体上的多个网孔进行流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增强型微导管能够用于血管内支架、弹簧圈等血管内介入器械的输送。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输送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增强型微导管及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1、大血管是指血管管腔的直径大于2mm的血管,例如,大血管包括颈内动脉(3.8mm左右)、大脑中动脉(2.8mm左右),椎动脉颅内段(2.8mm左右)以及基底动脉(3.2mm左右)。中等血管是指血管管腔的直径范围为0.75mm~2.0mm的血管。对于血管内的介入治疗,建立通路是必须要掌握的技术。而建立通路过程中的同轴技术同样重要,需要每个介入医生掌握。同轴技术的目的是保证微导管在中间导管内通路的稳定性,同轴技术可以使器械到位的成功的进一步提高,便于微导管在中间导管内行走,方向更准确,术者的操作也更稳定。

2、因此,在保证微导管在中间导管内顺利通过,同时还要求微导管的外径与中间导管的内径之间的差值越小越好,这样在支架输送过程中,微导管的晃动小,可保证器械的稳定释放。

3、虽然降低微导管的外径与中间导管的内径的差值,能够增加同轴性,但是差值变小,同样意味着微导管与中间导管之间的间隙变小。当在支架输送过程中需要造影时,造影剂的注入极为困难。当适用大内径的中间导管时,微导管会在中间导管内晃动,导致器械输送的稳定性变差。这就导致现实中,微导管的外径无法与中间导管的内径完全匹配,导致了不同轴的风险。

4、现有公开文献1:公开号为cn114099910a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

5、现有公开文献2:公开号为cn116407212a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强型微导管及输送系统,以解决现有微导管在中间导管中的稳定性差,且不便于造影;同时当血管内支架在释放后并未完全贴壁,现有微导管无法使得支架完全贴壁;或,现有微导管的远端存在容易被弹簧圈弹出动脉瘤瘤囊的风险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增强型微导管,该增强型微导管包括微导管和柔性编织管体,微导管被配置为中间导管的管腔内;柔性编织管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微导管上;所述柔性编织管体由多根编织丝编织而成的自膨式编织管,且所述柔性编织管体上具有多个网孔;当所述微导管设置于所述管腔内时,所述柔性编织管体设置于所述中间导管与所述微导管之间。

3、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编织管体套设于所述微导管上,且与所述微导管的外管壁接触。

4、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编织管体的一端通过固定环固定于所述微导管靠近远端的位置;所述固定环采用铂钨、铂铱、钽任一种显影材料制成。

5、进一步的,其中,所述柔性编织管体可以从压缩状态向非压缩状态变化;当所述柔性编织管体处于非压缩状态时,所述柔性编织管体的横截面积自所述微导管的远端向着所述微导管的近端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6、进一步的,至少两个所述柔性编织管体沿着所述微导管依次设置,且首尾相连;和/或,至少两个所述柔性编织管体沿着所述微导管依次间隔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编织管体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束缚环,所述束缚环用于对所述柔性编织管体的一端或两端的直径进行限制。

8、进一步的,所述束缚环采用铂钨、铂铱、钽任一种显影材料制成。

9、进一步的,所述编织丝的一端丝径为0.02mm~0.1mm,所述编织丝的另一端丝径为0.05mm~0.1mm。

10、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编织管体包括第一编织部和与所述第一编织部相对设置的第二编织部;所述第一编织部的编织密度大于所述第二编织部的编织密度。

11、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编织管体上至少设有两根围绕所述柔性编织管体交叉缠绕的显影丝;所述显影丝采用铂钨、铂铱、钽任一种显影材料制成。

1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输送系统,该输送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增强型微导管。

13、在现有技术中,血管内支架作为很多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例如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这样的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在迂曲的血管中,在释放支架时,由于微导管会后退,或可能会发生旋转的情况,这会导致未释放的支架或已经释放的支架(即在微导管的远端处)出现扭折,从而导致支架无法打开的风险。

14、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微导管上设置柔性编织管体,可以保证微导管与中间导管的同轴度,还能进一步提高微导管在中间导管内的稳定性。还可以防止微导管在中间导管内发生旋转。同时,当需要进行造影时,造影剂能够通过柔性编织管体上的多个网孔进行流通。本专利技术的增强型微导管能够用于血管内支架、弹簧圈等血管内介入器械的输送。

15、当在支架在血管内完全释放后,但并未贴合血管壁。推送导丝的远端位于支架的远端,而微导管的远端位于支架的近端,将微导管沿着推送导丝继续向远端移动,这时,通过将微导管向远端移动或近端移动,微导管上的柔性编织管体处于非压缩状态,柔性编织管体对支架进行挤压,并起到按摩的作用,可以使得支架在血管内释放后完全贴壁。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将柔性编织管体设置于微导管上,提高了微导管在动脉瘤内的稳定性,降低了微导管远端被弹簧圈弹出动脉瘤瘤囊的风险。

16、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型微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微导管,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型微导管,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微导管,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微导管,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强型微导管,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微导管,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微导管,其特征在于,

9.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型微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微导管,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型微导管,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微导管,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传志李彬彬吕纬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久事神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