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锚缆挂设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一些大跨度桥梁的发展也较为迅速,而在桥梁建设过程中,在诸如大型钢沉井等大型浮式结构的建造中通常会使用到锚缆,这主要是为了确保钢沉井等大型浮式结构在水下的固定和稳定,锚缆可以通过连接沉井和地基或水底上的锚点,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固定力,防止沉井在水流、海浪或其他外部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或倾斜,这样可以保证沉井在水下的位置稳定,并为桥梁结构提供可靠的支撑基础。
2、现有的沉井通常由多号锚缆进行牵引,锚缆在挂设完成后,由于海浪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沉井所处的位置会持续向某一号锚缆方向保持稳定偏移,这就导致了沉井的其他锚缆会无法顺利完成挂设,使沉井无法精准入槽。如图8所示,经潜水员水下探摸,发现某一号边缆重力锚端部分与重力锚发生缠绕,如此致使该号锚缆缆力偏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锚缆在挂设完成后,由于海浪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锚缆发生异常,导致使沉井无法精准入槽的技术问题。
2、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退锚工序,通过改变发生缠绕锚缆缆力调整钢沉井姿态及角度,进行退锚;
5、解除缠绕工序,在退锚完成后解除发生缠绕锚缆与重力锚缠绕:其中,在不解除发生
6、锚缆接长工序,在无法解除异常锚缆与重力锚的缠绕时对该锚缆接长;
7、重新过缆工序,将接长后的锚缆重新过缆,连接至钢沉井顶的卷扬机。
8、优选的,所述锚缆接长工序包括步骤:将一锚缆接长钢丝绳连接在沉井端锚缆接头和重力锚锚端接头之间,所述锚缆接长钢丝绳的长度在10m以上并且直径在100mm以上。
9、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过缆工序包括以下步骤:
10、将第一牵引缆连接所述锚缆的闭式索节接头,通过第一牵引缆牵引所述闭式索节接头至沉井顶部;
11、在邻近的另一转向座下放第三牵引缆通过哈夫夹在邻近海面位置连接该锚缆;
12、通过第一牵引缆提升闭式索节接头过缆,越过转向座后使锚缆落入过缆通道,之后在转向座前在对接长的锚缆进行临时锁定,通过销轴将闭式索节接头与连续千斤顶钢绞线接头连接,完成重新过缆。
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大型浮式结构异常锚缆退锚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改变异常锚缆的缆力,调整大型浮式结构的姿态及角度;
15、连接第一牵引缆至所述异常锚缆;
16、在转向座前在对异常锚缆进行临时锁定;
17、解除连接连续千斤顶钢绞线接头与异常锚缆的闭式索节接头的销轴;
18、连接第二牵引缆至闭式索节接头;
19、利用第一、第二牵引缆缓慢下放闭式索节接头,最终将闭式索节接头下放至锚艇上。
20、进一步的,在中小潮或者低平潮期间,通过沉井顶部其他锚缆所对应的卷扬机调整沉井方向及位置往便于发生缠绕锚缆的过缆方向移动,控制发生缠绕锚缆的缆力不大于设定缆力。
21、进一步的,提前利用卷扬机通过发生缠绕锚缆所在的过缆支架顶部滚筒下放第一牵引缆至海面,通过锚艇牵引至发生缠绕锚缆附近,并利用哈夫夹连接至该锚缆上。
22、进一步的,通过转向座前端设置一个或更多个哈夫夹对发生缠绕锚缆临时锁定,以避免异常锚缆的闭式索节接头自行脱离转向座。
23、进一步的,在转向座设置退缆斜道及辅助偏转挡板,以便于闭式索节接头越过转向座退离大型浮式结构;其中,转向座设置于大型浮式结构的顶部,其包括两个设置于过缆支架内侧的内转向板,两个内转向板之间构成有槽口朝外的过缆通道;所述过缆支架的两侧设有侧向支撑结构;所述转向座的前端设有退缆斜道,所述退缆斜道的前端向后端逐渐抬升,退缆斜道的后端不低于转向座;所述辅助偏转挡板固定安装在过缆支架上并位于转向座的上方;辅助偏转挡板位于其中一个内转向板的上方,其内壁齐平所述内转向板的内壁或者凸出于过缆通道的上方。
24、进一步的,在连续千斤顶钢绞线接头两侧焊接挂耳,设置两台手拉葫芦往沉井外侧拉动连续千斤顶钢绞线接头使接头销轴松弛,取出接头销轴。
25、进一步的,将卷扬机配套的第二牵引缆通过钢丝绳及卸扣连接异常锚缆的闭式索节接头,下放异常锚缆。
26、进一步的,下放异常锚缆的步骤实施为:收紧第二牵引缆,拆除临时锁定锚缆的哈夫夹;逐步放松第二牵引缆,异常锚缆在自重的作用下缓慢下落;
27、常锚缆的闭式索节接头至转向座时,通过预先设置的退缆斜道逐步抬升接头并通过预先设置的辅助偏转挡板限制下落方向,实现闭式索节接头越过转向座槽口,第二牵引缆落入转向座槽中;
28、交替下放第一、第二牵引缆以缓慢下放锚缆闭式索节接头,最终将锚缆闭式索节接头下放至预先停放在沉井下方的锚艇上。
29、进一步的,大型浮式结构异常锚缆退锚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
30、打捞异常锚缆的重力锚锚端接头;
31、尝试解除重力锚缠绕。
32、进一步的,所述尝试解除重力锚缠绕按照以下两种情况执行:
33、不解除中间接头的情况下试解除;
34、在该情况下临时锁定重力锚端接头与沉井端锚缆接头所构成的中间接头,根据异常锚缆缠绕的反方向绕重力锚环向移动,尝试解除异常锚缆的缠绕。
35、在解除接头的情况下试解除;
36、在不解除的情况施工未成功时执行该试解除步骤,其中,解除重力锚端接头与沉井端锚缆接头的连接,通过一锚艇携带重力锚端接头根据异常锚缆缠绕的反方向绕重力锚环向移动,尝试解除锚缆的缠绕。
3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锚缆退缆转向支架,包括:
38、用于设置于大型浮式结构的顶部的转向座;转向座,其包括两个设置于过缆支架内侧的内转向板,两个内转向板之间构成有槽口朝外的喇叭过缆通道;
39、设置于所述转向座前端的退缆斜道;所述退缆斜道的前端向后端逐渐抬升,退缆斜道的后端不低于所述转向座。
40、作为优选的一个方面,所述退缆斜道的下方具有多个工字钢支撑;多个工字钢的高度从前往后逐渐增大。
41、作为优选的一个方面,所述退缆斜道包括平行设置于所述工字钢两侧的矩形管;所述矩形管自前端向后端逐渐抬升;两个所述矩形管之间形成退缆槽,所述工字钢的顶面形成退缆槽的底面;多个所述工字钢间隔排布。
42、作为优选的一个方面,所述辅助偏转挡板固定安装在过缆支架上并位于转向座的上方。
43、作为优选的一个方面,所述辅助偏转挡板位于其中一个内转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缆接长工序包括步骤:将一锚缆接长钢丝绳连接在沉井端锚缆接头和重力锚锚端接头之间,所述锚缆接长钢丝绳的长度在10m以上并且直径在100mm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过缆工序包括以下步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锚工序包括以下步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小潮或者低平潮期间,通过沉井顶部其他锚缆所对应的卷扬机调整沉井方向及位置往便于发生缠绕锚缆的过缆方向移动,控制发生缠绕锚缆的缆力不大于设定缆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向座设置退缆斜道及辅助偏转挡板,以便于闭式索节接头越过转向座退离大型浮式结构;其中,转向座设置于大型浮式结构的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连续千斤顶钢绞线接头两侧焊接挂耳,设置两台手拉葫芦往沉井外侧拉动连续千斤顶钢绞线接头使接头销轴松弛,取出接头销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放异常锚缆的步骤实施为:收紧第二牵引缆,拆除临时锁定锚缆的哈夫夹;逐步放松第二牵引缆,异常锚缆在自重的作用下缓慢下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除缠绕工序包括以下步骤: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尝试解除重力锚缠绕按照以下两种情况执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缆接长工序包括步骤:将一锚缆接长钢丝绳连接在沉井端锚缆接头和重力锚锚端接头之间,所述锚缆接长钢丝绳的长度在10m以上并且直径在100mm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过缆工序包括以下步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锚工序包括以下步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小潮或者低平潮期间,通过沉井顶部其他锚缆所对应的卷扬机调整沉井方向及位置往便于发生缠绕锚缆的过缆方向移动,控制发生缠绕锚缆的缆力不大于设定缆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缆快速挂设及退缆接长的过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向座设置退缆斜道及辅助偏转挡板,以便于闭式索节接头越过转向座退离大型浮式结构;其中,转向座设置于大型浮式结构的顶部,其包括两个设置于过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伏浪,刘文胜,李勇海,毛龙,梁超,吴军国,岑峰,彭波,周新亚,陈文尹,杨嘉毅,施炎坤,欧阳石,何晓东,孙景龙,朱俊,陆海,唐飓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