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防撞梁和车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9342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19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防撞梁和车门。一种车门防撞梁,设置在车门上,包括一体设置的基部,第一帽部,第二帽部和第三帽部,所述第一帽部,所述第二帽部和所述第三帽部设置在所述基部远离车内的一侧,所述第二帽部的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一帽部,上方设置有所述第三帽部,其中所述第一帽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帽部,所述第二帽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帽部,用以提高车门防撞梁的侧碰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车门防撞梁和车门


技术介绍

1、车门系统中侧门是汽车中极为重要的开闭系统,对于安全升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中保研与中汽研迭代升级中,侧碰的能量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侧门防撞梁作为一种侧碰加强件,广泛用于车辆中用以加强车辆侧面的结构,进而提高侧面撞击时的防撞抵抗力,以提升侧面的安全。

2、目前市场上,关于侧门防撞梁加强结构,材料通常选用高强度的热成型材料,基于碰撞及热成型零件的工艺需求,通常采用2帽形(w形)结构,并通过上车体等结构进行加强。但随着新法规对碰撞强度的升级,现有的侧门防撞梁不能很好的满足碰撞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车门防撞梁和车门,以解决现有车门防撞梁碰撞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提供一种车门防撞梁,设置在车门上,包括一体设置的基部,第一帽部,第二帽部和第三帽部,所述第一帽部,所述第二帽部和所述第三帽部设置在所述基部远离车内的一侧,所述第二帽部的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一帽部,上方设置有所述第三帽部,其中

3、所述第一帽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帽部,所述第二帽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帽部,用以提高车门防撞梁的侧碰强度。

4、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帽部的拔模工艺角大于所述第一帽部的拔模工艺角和所述第三帽部的拔模工艺角。

5、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帽部与所述基部的接触区域形成有第一过渡角和第二过渡角,所述第二帽部与所述基部的接触区域形成有第三过渡角和第四过渡角,所述第三帽部与所述基部的接触区域形成有第五过渡角和第六过渡角,其中

6、所述第二过渡角,第三过渡角,第四过渡角和第五过渡角中的任意一个的过渡角值大于第一过渡角和第六过渡角。

7、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渡角,第三过渡角,第四过渡角和所述第五过渡角相同,所述第一过渡角大于所述第六过渡角。

8、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帽部的高度为20-28mm,所述第二帽部的高度为25-31mm,所述第三帽部的高度为30-35mm。

9、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帽部的高度为28mm,所述第二帽部的高度为31mm,所述第三帽部的高度为35mm。

10、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帽部,第二帽部和所述第三帽部由所述基部通过冲压成型工艺制成。

11、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部设置有过渡区域在所述第一帽部,第二帽部和第三帽部的前方用以方便焊接和挤压制造工艺。

12、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部,第一帽部,第二帽部和第三帽部优选由抗拉强度为1500mpa的热成型非镀层板制成。

13、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门,包括所述的车门防撞梁。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5、通过设置第一帽部,第二帽部和第三帽部,并将第一帽部,第二帽部和第三帽部设置为高度依次增加的方案,能够很好地加强车辆侧面的结构,进而提高侧面撞击时的防撞抵抗力,降低锁扣区域的拉脱力,系统提升侧面的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防撞梁,设置在车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设置的基部,第一帽部,第二帽部和第三帽部,所述第一帽部,所述第二帽部和所述第三帽部设置在所述基部远离车内的一侧,所述第二帽部的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一帽部,上方设置有所述第三帽部,其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帽部的拔模工艺角大于所述第一帽部的拔模工艺角和所述第三帽部的拔模工艺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帽部与所述基部的接触区域形成有第一过渡角和第二过渡角,所述第二帽部与所述基部的接触区域形成有第三过渡角和第四过渡角,所述第三帽部与所述基部的接触区域形成有第五过渡角和第六过渡角,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角,第三过渡角,第四过渡角和所述第五过渡角的过渡角值相同,所述第一过渡角的过渡角值大于所述第六过渡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帽部的高度为20-28mm,所述第二帽部的高度为25-31mm,所述第三帽部的高度为30-3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帽部的高度为28mm,所述第二帽部的高度为31mm,所述第三帽部的高度为35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帽部,第二帽部和所述第三帽部由所述基部通过冲压成型工艺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设置有过渡区域在所述第一帽部,第二帽部和第三帽部的前方用以方便焊接和挤压制造工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第一帽部,第二帽部和第三帽部由抗拉强度为1500MPa的热成型非镀层板制成。

10.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门防撞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防撞梁,设置在车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设置的基部,第一帽部,第二帽部和第三帽部,所述第一帽部,所述第二帽部和所述第三帽部设置在所述基部远离车内的一侧,所述第二帽部的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一帽部,上方设置有所述第三帽部,其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帽部的拔模工艺角大于所述第一帽部的拔模工艺角和所述第三帽部的拔模工艺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帽部与所述基部的接触区域形成有第一过渡角和第二过渡角,所述第二帽部与所述基部的接触区域形成有第三过渡角和第四过渡角,所述第三帽部与所述基部的接触区域形成有第五过渡角和第六过渡角,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角,第三过渡角,第四过渡角和所述第五过渡角的过渡角值相同,所述第一过渡角的过渡角值大于所述第六过渡角。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进军彭荣华赵辉盛大全张婧
申请(专利权)人: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