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设备相关,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设备。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移动空调作为换热设备的一种,移动空调器比较常见的为除湿机和移动机,移动空调器作为整体式设备具有方便移动的特点。目前除湿机主要功能是调节房间温度,功能比较单一,且为温升型除湿机,房间内温度会慢慢升高,舒适感随之下降。目前移动机可以进行制冷,冷凝器需放置在底盘上,通过打水飞轮将冷凝水打到冷凝器上冷却,压缩机与冷凝器水平布局,占地面积较大,并且移动空调需要带排水管外接排水,局限性较大。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湿机作为调节空气湿度的设备,人们对其要求也随之提高,市面上出现有冷风型除湿机,此除湿机既能除湿又能吹冷风,并且自带水箱无需排水管。但是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冷风型除湿机形式很少,大多数厂家还没有开发此类产品,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冷风型除湿机双风道和冷凝器、蒸发器水平布局,此类冷风型除湿机占地面积大,机器整体高度较低导致舒适性差,并且除湿产生的冷凝水需要频繁清理,冷凝水得不到二次利用。
3、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的冷风型除湿机存在占地面积大、舒适性差且冷凝水需要频繁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风型除湿机存在占地面积大、舒适性差且冷凝水需要频繁处理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换热设备包括壳体;水箱、冷凝器和蒸发器,水箱、冷凝器和蒸发器沿壳
3、进一步地,沿壳体的高度方向,第一接水盘具有第一盘体和设置在第一盘体底部的第一支撑结构,冷凝器与第一盘体连接,水箱与第一支撑结构连接。
4、进一步地,第一盘体具有第一储液槽,第一接水盘还具有设置在第一储液槽的内部的第一安装凸起,冷凝器组设置在第一安装凸起上。
5、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结构具有第一装配腔,第一盘体具有第一储液槽和与第一储液槽连通的第一过水孔,水箱安装在第一装配腔的内部,第一储液槽通过第一过水孔与水箱的进液口连通。
6、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结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具有朝向第一装配腔的内部凸起的弹性扣,两个弹性扣分别与水箱抵接。
7、进一步地,换热设备还包括与第一接水盘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接水盘,第二接水盘设置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第二接水盘具有第二储液槽和与第二储液槽连通的第二过水孔,蒸发器的排液口与第二储液槽连通,蒸发器产生的液体依次流经排液口、第二储液槽、第二过水孔后流向冷凝器。
8、进一步地,沿壳体的高度方向,第二接水盘包括第二盘体和设置在第二盘体底部的第二支撑结构,蒸发器与第二盘体连接,冷凝器与第二支撑结构连接。
9、进一步地,第二盘体具有第二储液槽,第二接水盘还具有设置在第二储液槽的内部的第二安装凸起,蒸发器设置在第二安装凸起上。
10、进一步地,第二支撑结构具有第二装配腔,冷凝器安装在第二装配腔的内部,第二过水孔与第二装配腔连通并朝向冷凝器设置。
11、进一步地,第二过水孔为条形孔,沿壳体的高度方向,第二过水孔与冷凝器正对位设置。
12、进一步地,换热设备还包括海绵体,海绵体设置在第二过水孔的内部,海绵体的底部与冷凝器接触。
13、进一步地,壳体上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与冷凝器连通,换热设备还包括第一风机;出风蜗壳,出风蜗壳设置在第二支撑结构上,出风蜗壳的进口与第二装配腔连通,出风蜗壳的出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装配腔和出风蜗壳的腔体形成第一过风通道,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过风通道的内部,第一风机为气体朝向第一出风口流动提供驱动力。
14、进一步地,第一接水盘的第一盘体上具有第一卡接件,第二接水盘的第二支撑结构上具有第二卡接件,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卡接配合;或者第一接水盘的第一盘体上具有第一连接件,第二接水盘的第二支撑结构上具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15、进一步地,壳体上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与蒸发器连通,换热设备还包括顶部安装架,顶部安装架与第二接水盘连接,蒸发器与顶部安装架连接,顶部安装架具有第二过风通道,第二出风口与第二过风通道连通,蒸发器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过风通道的内部;第二风机,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过风通道的内部,第二风机为气体朝向第二出风口流动提供驱动力。
16、进一步地,壳体具有侧板和顶板,第二出风口设置在顶板上;或者第二出风口设置在侧板靠近顶板的一端。
17、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底盘,换热设备还包括支架,支架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并与底盘固定连接,水箱和第一接水盘设置在支架远离底盘的一侧;压缩机,压缩机设置在支架上并与蒸发器和冷凝器连通。
18、进一步地,第一储液槽的槽底设置有水槽,水槽的槽口朝向冷凝器设置,换热设备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安装在水槽的内部;打水飞轮,打水飞轮安装在水槽的内部,驱动件与打水飞轮驱动连接,打水飞轮用于带动水槽内部的液体朝向冷凝器飞溅。
19、进一步地,水槽的槽口与第一储液槽的槽口之间的距离为h,其中3mm≤h≤20mm。
20、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换热设备包括壳体、水箱、冷凝器、蒸发器和第一接水盘,水箱、冷凝器和蒸发器沿壳体的高度方向由下到上依次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第一接水盘设置在冷凝器与水箱之间,第一接水盘具有与冷凝器的排液口和水箱连通的第一储液槽。
21、由上可知,本申请采用水箱、冷凝器和蒸发器依次叠置的方式立置在壳体的内部,以实现换热设备的整体结构沿立置的方向排布,依次减小了占地面积,提高了室内的空间的使用效率;同时换热设备的高度增加,也实现冷风出口设置在较高的位置,进而提高吹风的体验感增加舒适性;并且,本申请的蒸发器设置在冷凝器的上方,第一接水盘设置在冷凝器与水箱之间,进而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会流经冷凝器后进入到第一接水盘后流入水箱,冷凝水在流经冷凝器时会出现部分冷凝水被蒸发,以使冷凝水被二次利用,并且以减小了冷凝水的进入水箱的总量,减小冷凝水集中处理的次数,也起到了降温冷凝器的效果,进而提高了换热设备的使用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1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接水盘(50)具有第一盘体(510)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盘体(510)底部的第一支撑结构(520),所述冷凝器(30)与所述第一盘体(510)连接,所述水箱(20)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5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510)具有所述第一储液槽(511),所述第一接水盘(50)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液槽(511)的内部的第一安装凸起(512),所述冷凝器(30)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凸起(5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520)具有第一装配腔(521),所述第一盘体(510)具有所述第一储液槽(511)和与所述第一储液槽(511)连通的第一过水孔(514),所述水箱(20)安装在所述第一装配腔(521)的内部,所述第一储液槽(511)通过所述第一过水孔(514)与所述水箱(20)的进液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接水盘(50)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接水盘(60),所述第二接水盘(60)设置在所述蒸发器(40)与所述冷凝器(30)之间,所述第二接水盘(60)具有第二储液槽(611)和与所述第二储液槽(611)连通的第二过水孔(614),所述蒸发器(40)的排液口与所述第二储液槽(611)连通,所述蒸发器(40)产生的液体依次流经所述排液口、所述第二储液槽(611)、第二过水孔(614)后流向所述冷凝器(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1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接水盘(60)包括第二盘体(610)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盘体(610)底部的第二支撑结构(620),所述蒸发器(40)与所述第二盘体(610)连接,所述冷凝器(30)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62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盘体(610)具有所述第二储液槽(611),所述第二接水盘(60)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槽(611)的内部的第二安装凸起(612),所述蒸发器(40)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凸起(6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620)具有第二装配腔(621),所述冷凝器(30)安装在所述第二装配腔(621)的内部,所述第二过水孔(614)与所述第二装配腔(621)连通并朝向所述冷凝器(30)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水孔(614)为条形孔,沿所述壳体(1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过水孔(614)与所述冷凝器(30)正对位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海绵体(650),所述海绵体(650)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水孔(614)的内部,所述海绵体(650)的底部与所述冷凝器(30)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具有第一进风口(121)和第一出风口(122),所述第一进风口(121)与所述冷凝器(30)连通,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具有第二进风口(123)和第二出风口(124),所述第二进风口(123)与所述蒸发器(40)连通,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具有侧板(120)和顶板(130),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底盘(110),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槽(511)的槽底设置有水槽(530),所述水槽(530)的槽口朝向所述冷凝器(30)设置,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530)的槽口与所述第一储液槽(511)的槽口之间的距离为H,其中3mm≤H≤2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1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接水盘(50)具有第一盘体(510)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盘体(510)底部的第一支撑结构(520),所述冷凝器(30)与所述第一盘体(510)连接,所述水箱(20)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5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510)具有所述第一储液槽(511),所述第一接水盘(50)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液槽(511)的内部的第一安装凸起(512),所述冷凝器(30)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凸起(5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520)具有第一装配腔(521),所述第一盘体(510)具有所述第一储液槽(511)和与所述第一储液槽(511)连通的第一过水孔(514),所述水箱(20)安装在所述第一装配腔(521)的内部,所述第一储液槽(511)通过所述第一过水孔(514)与所述水箱(20)的进液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520)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装配腔(521)的内部凸起的弹性扣,两个所述弹性扣分别与所述水箱(20)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接水盘(50)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接水盘(60),所述第二接水盘(60)设置在所述蒸发器(40)与所述冷凝器(30)之间,所述第二接水盘(60)具有第二储液槽(611)和与所述第二储液槽(611)连通的第二过水孔(614),所述蒸发器(40)的排液口与所述第二储液槽(611)连通,所述蒸发器(40)产生的液体依次流经所述排液口、所述第二储液槽(611)、第二过水孔(614)后流向所述冷凝器(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1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接水盘(60)包括第二盘体(610)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盘体(610)底部的第二支撑结构(620),所述蒸发器(40)与所述第二盘体(610)连接,所述冷凝器(30)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620)连接。
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刚,鞠文宏,赖孝成,陈寒冬,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