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卫星天线,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卫星天线的多角度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1、现有的船载卫星天线在工作时,天线面需要对准卫星。其根据不同的地区,或者船只运动过程中由于位置方向的变化,要及时调整天线面的俯仰角度,使得天线面时刻对准卫星,以获取最强的卫星信号。
2、船载卫星天线的支架与弧形天线部之间都具备传动机构,驱动电机通过该传动机构来调整弧形天线部的角度。由于弧形天线部的角度调整较为频繁,经常需要停转或者反转,对于传动机构的负荷较大,传动机构尤其是传动皮带部分容易磨损,使用寿命不长。
3、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用于卫星天线的多角度调节机构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卫星天线的多角度调节机构,设计该多角度调节机构的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多角度调节机构的使用寿命,二是通过反驱动原理,避免传动机构磨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卫星天线的多角度调节机构,包括:
3、支撑立柱;
4、角度传感组件,该角度传感组件具有固定于所述支撑立柱顶端的连接座、环阵列的分布于所述连接座上的多个传感片;
5、可圆周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连接座上的第一圆周驱动模组,所述第一圆周驱动模组的机壳上设有能够感应传感片的感应头;
6、第二圆周驱动模组,该第二圆周驱动模组垂直的安装于所述第一圆周驱动模组的机壳侧部,所述第二圆周驱动模组的转
7、侧安装于所述第二圆周驱动模组的机壳侧部的卫星天线安装组件。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具有用于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圆周驱动模组的第一槽口,在该第一槽口内固定有能够反推动所述第一圆周驱动模组旋转的第一卡件。
9、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周驱动模组的动力源是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有和所述第一卡件配合的第一卡套。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周驱动模组,其和所述第二圆周驱动模组的连接端具有第二槽口,在该第二槽口内固定有能够反推动所述第二圆周驱动模组旋转的第二卡件。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圆周驱动模组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卫星天线安装组件的第三槽口。
12、更进一步的,所述卫星天线安装组件包括:
13、与第三槽口固定连接的底座;
14、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圆底盘;
15、固定于所述圆底盘中心处的调节轮组,该调节轮组是在一梯形槽的相对顶点处安装四个“h”型滚轮,四个“h”型滚轮之间形成过道,所述梯形槽的一侧板上设有螺丝孔;
16、穿设于所述过道的弧形支撑件,该弧形支撑件的定位结构是通过螺丝旋进所述螺丝孔顶紧所述弧形支撑件,卫星锅固定于所述弧形支撑件上。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技术的多角度调节机构采用反推动结构,减少传动部件的摩擦,进而能够提高角度调节机构的使用寿命。
19、2.本技术通过相互垂直的第一圆周驱动模组、第二圆周驱动模组实现卫星锅多角度调节,在支撑立柱设置角度传感组件,能够精确的计算出第一圆周驱动模组的旋转角度,进而能够精准的控制卫星锅的方向。
20、3.卫星天线安装组件设置有手动调节角度,当传动机构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手动调节卫生锅的角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卫星天线的多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卫星天线的多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1)具有用于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圆周驱动模组(4)的第一槽口(22),在该第一槽口(22)内固定有能够反推动所述第一圆周驱动模组(4)旋转的第一卡件(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卫星天线的多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周驱动模组(4)的动力源是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有和所述第一卡件(23)配合的第一卡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卫星天线的多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周驱动模组(4),其和所述第二圆周驱动模组(5)的连接端具有第二槽口,在该第二槽口内固定有能够反推动所述第二圆周驱动模组(5)旋转的第二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卫星天线的多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周驱动模组(5)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卫星天线安装组件(7)的第三槽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卫星天线的多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天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卫星天线的多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卫星天线的多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1)具有用于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圆周驱动模组(4)的第一槽口(22),在该第一槽口(22)内固定有能够反推动所述第一圆周驱动模组(4)旋转的第一卡件(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卫星天线的多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周驱动模组(4)的动力源是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有和所述第一卡件(23)配合的第一卡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楚强,廖汉信,陈学宏,朱连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头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