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径硅碳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8051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1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径硅碳棒,涉及硅碳棒领域,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侧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相对侧均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与安装架的相对侧设置有硅碳棒本体,所述硅碳棒本体包括第一硅碳棒,所述第一硅碳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变径硅碳棒,所述第一变径硅碳棒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棒,所述第一硅碳棒的上端设置有冷却端,所述冷却端的上端设置有连接端。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在保证原有硅碳棒本体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增加了换热面积,进而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避免了中采用开孔的方式将其装置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差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硅碳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径硅碳棒


技术介绍

1、硅碳棒是用高纯度碳化硅为主要原料,按一定料比加工制坯,经2200℃高温硅化再结晶烧结而制成的棒状、管状非金属高温电热元件,硅碳棒使用温度高,具有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升温快、寿命长、高温变形小等特点,且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硅碳棒作为常用的电加热元件,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常见的一种三相硅碳棒为w形硅碳棒,w形硅碳棒包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连接棒体,连接棒体上沿左右方向间隔并列开设有左棒体、中棒体和右棒体,左、中、右棒体的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左、中、右棒体均包括前后设置的冷端部分和热端部分,冷端部分连接电源导体。

2、根据公开号为“cn2179359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孔型硅碳棒,包括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所述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之间互相平行设置,且第一发热管的直径与第二发热管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发热管的一端和第二发热管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棒;所述第一发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发热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棒,所述第一发热管的表面和第二发热管的表面均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棒的表面和第二连接棒的表面均设置有第二通孔,通过上述结构采用开孔的方式将其装置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差,同时在装置本身进行开孔很可能导致硅碳棒的输电情况,同时传统夹具进行夹装固定后,长期使用时,硅碳棒会产生滑动、脱落的情况,影响硅碳棒的使用寿命,对生产也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径硅碳棒,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变径硅碳棒,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侧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相对侧均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与安装架的相对侧设置有硅碳棒本体,所述硅碳棒本体包括第一硅碳棒,所述第一硅碳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变径硅碳棒,所述第一变径硅碳棒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棒,所述第一硅碳棒的上端设置有冷却端,所述冷却端的上端设置有连接端,所述第一硅碳棒与第一变径硅碳棒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散热组件。

4、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硅碳棒外表面的散热筒,所述散热筒的外侧均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筒的外表面均开设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表面均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槽与散热板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变径硅碳棒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圆环散热翅片,所述圆环散热翅片的表面均开设有散热孔。

5、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架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开设有安装螺孔,所述安装螺孔的内部插接有安装螺钉,所述安装螺孔与安装螺钉相互螺纹连接。

6、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螺钉外表面位于安装板的外侧插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安装螺钉相互插接,所述连接板的外侧设置有防磨块,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与安装板相互活动连接。

7、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安装架内部相对侧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轴承的外圈,所述轴承的内圈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件,所述螺纹件的相对侧均设置有压板,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贯穿安装架设置有转杆,所述压板与安装架的相对侧均设置有橡胶卡件。

8、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架的内侧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套筒相互插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设置在压板的内侧。

9、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第一、在散热组件的作用下,在使用装置时可在第一硅碳棒发出热量的同时通过散热筒、散热槽、散热板和散热孔进行有效的散热效果,而在第一变径硅碳棒的使用中可通过圆环散热翅片配合散热孔进行有效散热,在保证原有硅碳棒本体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增加了换热面积,进而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进一步的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避免了对比文件中采用开孔的方式将其装置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差的情况。

11、第二、在固定组件的作用下,首先通过将硅碳棒本体插入压板与安装架之间,然后通过转杆转动丝杆,使得在丝杆转动的情况下螺纹件有一个平移的效果,从而在螺纹件平移的情况下与之设置的压板也会有一个平移的效果,从而使得在压板的移动下使得收缩压板与安装架支架的距离,从而在收缩的过程中橡胶卡件均与硅碳棒本体的第一硅碳棒表面接触,从而使得可到达固定的效果,而在橡胶卡件的作用下可达到一定的防滑效果,然而在套筒和固定杆的作用下使得在调节压板到一定位置时固定杆与套筒内部接触,从而使得压板不在收缩,从而可使得避免压板压力过大导致硅碳棒本体与橡胶卡件损坏的现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径硅碳棒,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所述安装架(1)的内侧设置有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的相对侧均设置有压板(3),所述压板(3)与安装架(1)的相对侧设置有硅碳棒本体(2),所述硅碳棒本体(2)包括第一硅碳棒(21),所述第一硅碳棒(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变径硅碳棒(22),所述第一变径硅碳棒(22)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棒(23),所述第一硅碳棒(21)的上端设置有冷却端(24),所述冷却端(24)的上端设置有连接端(25),所述第一硅碳棒(21)与第一变径硅碳棒(2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散热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硅碳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5)包括设置在第一硅碳棒(21)外表面的散热筒(51),所述散热筒(51)的外侧均开设有散热槽(52),所述散热筒(51)的外表面均开设有散热板(53),所述散热板(53)的表面均开设有散热口(54),所述散热槽(52)与散热板(53)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变径硅碳棒(2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圆环散热翅片(55),所述圆环散热翅片(55)的表面均开设有散热孔(5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硅碳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的表面开设有安装螺孔(10),所述安装螺孔(10)的内部插接有安装螺钉(11),所述安装螺孔(10)与安装螺钉(11)相互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径硅碳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螺钉(11)外表面位于安装板(9)的外侧插接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3),所述通孔(13)与安装螺钉(11)相互插接,所述连接板(12)的外侧设置有防磨块(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硅碳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设置在安装架(1)内部相对侧的滑槽(41),所述滑槽(41)的内部设置有轴承(42)的外圈,所述轴承(42)的内圈设置有丝杆(43),所述丝杆(4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件(44),所述螺纹件(44)的相对侧均设置有压板(3),所述丝杆(43)的另一端贯穿安装架(1)设置有转杆(45),所述压板(3)与安装架(1)的相对侧均设置有橡胶卡件(4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硅碳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的内侧设置有套筒(6),所述套筒(6)的内部设置有拉簧(7),所述拉簧(7)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与套筒(6)相互插接,所述固定杆(8)的另一端设置在压板(3)的内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径硅碳棒,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所述安装架(1)的内侧设置有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的相对侧均设置有压板(3),所述压板(3)与安装架(1)的相对侧设置有硅碳棒本体(2),所述硅碳棒本体(2)包括第一硅碳棒(21),所述第一硅碳棒(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变径硅碳棒(22),所述第一变径硅碳棒(22)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棒(23),所述第一硅碳棒(21)的上端设置有冷却端(24),所述冷却端(24)的上端设置有连接端(25),所述第一硅碳棒(21)与第一变径硅碳棒(2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散热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硅碳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5)包括设置在第一硅碳棒(21)外表面的散热筒(51),所述散热筒(51)的外侧均开设有散热槽(52),所述散热筒(51)的外表面均开设有散热板(53),所述散热板(53)的表面均开设有散热口(54),所述散热槽(52)与散热板(53)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变径硅碳棒(2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圆环散热翅片(55),所述圆环散热翅片(55)的表面均开设有散热孔(5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硅碳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的表面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辉陈章有陈克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嵩山电热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