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搭接方法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搭接方法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9773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0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搭接方法及系统,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前后侧上端设置有结构相同的主支撑组件;两个主支撑组件之间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左右侧上布置有若干组辅助支撑组件;其中,所述主支撑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支撑装置、加强横梁及两个辅助支撑梁;所述加强横梁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装置之间;每个所述辅助支撑梁布置在第一支撑装置与支撑框架之间;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均包括与第一支撑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二支撑装置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装置底部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准确的匹配白车身总成的支撑位置,防止重新返工现象,节约了时间成本及人力成本,具有高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检测,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搭接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白车身下线检测需要提前搭建好白车身总成支撑装置,传统的检测方式是参照图纸要求,搭建柔性支撑装置,时间长,效率低,易出错,而且柔性支撑装置与白车身总成的支撑点位置偏差较大,甚至出现白车身无法放置检测装置的情况,此时需要重新调整柔性支撑装置,且每次针对同一种车型,没有数据保留,重新检测相同车型时,又需要重新计算,重新搭接,且过程繁琐,效率极低。

2、本专利技术针对车辆白车身三坐标检测
,通过采用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搭接方法及系统,适用于所有类似结构的白车身总成,能够准确的匹配白车身总成的支撑位置,同时避免了白车身总成与支撑装置相互干涉的情况,防止重新返工现象,节约了时间成本及人力成本,具有高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搭接方法及系统,至少解决上述的一个技术问题。

2、具体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前后侧上端设置有结构相同的主支撑组件;两个主支撑组件之间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左右侧上布置有若干组辅助支撑组件;其中,所述主支撑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支撑装置、加强横梁及两个辅助支撑梁;所述加强横梁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装置之间;每个所述辅助支撑梁布置在第一支撑装置与支撑框架之间;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均包括与第一支撑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二支撑装置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装置底部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在支撑框架上。

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外部框架及设置在外部框架内部左右侧的辅助承重梁,每个所述辅助承重梁与外部框架之间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支撑块;所述辅助承重梁上端固定有主支撑组件。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均包括:主支撑梁、设置在主支撑梁顶部的调节支撑组件以及设置在调节支撑组件顶部的顶紧件。

6、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主支撑梁顶部的第一支撑座、与第一支撑座滑动连接的第二支撑座以及与第二支撑座滑动连接的第三支撑座;所述第三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从支撑梁;所述从支撑梁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顶紧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座与第三支撑座之间均通过滑轨结构相连。

7、进一步的,所述滑轨结构包括丝杠及与丝杠螺纹配合的滑块;其中,所述丝杠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座或者第二支撑座的上端,相应的,所述滑块固定在第二支撑座底部滑槽内或者固定在第三支撑座底部滑槽内。

8、进一步的,所述从支撑梁与顶紧件为螺纹配合或者插接配合,且顶紧件与所述从支撑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调整垫片。

9、一种白车身总成柔性搭接方法,应用于所述的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0、s1:基于不同车型的原始数据,获取白车身的搭接数据;

11、s2:基于获取的原始数据及搭接数据,构建仿真场景;

12、s3:判断仿真场景是否存在干涉情况;

13、s4:基于判断结果,输出目标搭接数据。

14、进一步的,步骤s4中,判断仿真场景是否存在干涉情况,具体包括:

15、若存在干涉,则调整白车身的搭接数据;

16、若不存在干涉,则输出目标搭接数据;

17、将目标搭接数据存储至历史数据库。

18、一种白车身总成柔性搭接系统,包括:

19、获取模块,配置为基于不同车型的原始数据,获取白车身的搭接数据;

20、仿真构建模块,配置为基于获取的原始数据及搭接数据,构建模拟仿真场景;

21、干涉判断模块,配置为判断仿真场景是否存在干涉情况;

22、控制模块,配置为输出目标搭接数据。

23、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包括:

24、调整单元,配置为若存在干涉,则调整白车身的搭接数据;

25、输出单元,配置为若不存在干涉,则输出目标搭接数据;

26、储存单元,配置为将目标搭接数据存储至历史数据库。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通过支撑框架左右两侧上端设置的结构相同的主支撑组件,以及两个主支撑组件之间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前后侧上布置的若干组辅助支撑组件,能够精准的对白车身总成进行支撑定位,同时避免了白车身总成与支撑装置相互干涉的情况,防止重新返工现象,也便于检测装置对白车身三坐标的数据检测;通过采用白车身总成柔性搭接方法,搭建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效率高,节约了时间及人力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所述支撑框架(1)前后侧上端设置有结构相同的主支撑组件(2);两个主支撑组件(2)之间在所述支撑框架(1)的左右侧上布置有若干组辅助支撑组件(3);其中,所述主支撑组件(2)包括两个第一支撑装置(21)、加强横梁(22)及两个辅助支撑梁(23);所述加强横梁(22)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装置(21)之间;每个所述辅助支撑梁(23)布置在第一支撑装置(21)与支撑框架(1)之间;所述辅助支撑组件(3)均包括与第一支撑装置(21)结构相同的第二支撑装置(31)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装置(31)底部的连接座(32),所述连接座(32)固定在支撑框架(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包括外部框架(11)及设置在外部框架(11)内部左右侧的辅助承重梁(12),每个所述辅助承重梁(12)与外部框架(11)之间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支撑块(13);所述辅助承重梁(12)上端固定有主支撑组件(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1)和第二支撑装置(31)均包括:主支撑梁(310)、设置在主支撑梁(310)顶部的调节支撑组件(311)以及设置在调节支撑组件(311)顶部的顶紧件(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撑组件(311)包括固定在主支撑梁(310)顶部的第一支撑座(3111)、与第一支撑座(3111)滑动连接的第二支撑座(3112)以及与第二支撑座(3112)滑动连接的第三支撑座(3113);所述第三支撑座(3113)的顶部设置有从支撑梁(312);所述从支撑梁(312)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顶紧件(33);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座(3111)与所述第二支撑座(3112)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座(3112)与第三支撑座(3113)之间均通过滑轨结构(4)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结构(4)包括丝杠(41)及与丝杠(41)螺纹配合的滑块(42);其中,所述丝杠(41)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座(3111)或者第二支撑座(3112)的上端,相应的,所述滑块(42)固定在第二支撑座(3112)底部滑槽(3113C)内或者固定在第三支撑座(3113)底部滑槽(3113C)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支撑梁(312)与顶紧件(33)为螺纹配合或者插接配合,且顶紧件(33)与所述从支撑梁(31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调整垫片。

7.一种白车身总成柔性搭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白车身总成柔性搭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判断仿真场景是否存在干涉情况,具体包括:

9.一种白车身总成柔性搭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白车身总成柔性搭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所述支撑框架(1)前后侧上端设置有结构相同的主支撑组件(2);两个主支撑组件(2)之间在所述支撑框架(1)的左右侧上布置有若干组辅助支撑组件(3);其中,所述主支撑组件(2)包括两个第一支撑装置(21)、加强横梁(22)及两个辅助支撑梁(23);所述加强横梁(22)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装置(21)之间;每个所述辅助支撑梁(23)布置在第一支撑装置(21)与支撑框架(1)之间;所述辅助支撑组件(3)均包括与第一支撑装置(21)结构相同的第二支撑装置(31)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装置(31)底部的连接座(32),所述连接座(32)固定在支撑框架(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包括外部框架(11)及设置在外部框架(11)内部左右侧的辅助承重梁(12),每个所述辅助承重梁(12)与外部框架(11)之间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支撑块(13);所述辅助承重梁(12)上端固定有主支撑组件(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1)和第二支撑装置(31)均包括:主支撑梁(310)、设置在主支撑梁(310)顶部的调节支撑组件(311)以及设置在调节支撑组件(311)顶部的顶紧件(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车身总成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撑组件(311)包括固定在主支撑梁(310)顶部的第一支撑座(3111)、与第一支撑座(3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谦祝小超刘凯韩雪峰李倩齐悦彤殷云飞何艳玲程誉卓陈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