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盐碱地栽培,特别涉及一种盐碱地设施栽培的降盐碱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1、盐碱地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壤现象,盐碱地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受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人们长期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常年过量使用化肥、排水系统不通畅等人为因素造成。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地多数位于河谷、地势低洼地带,因土地上游或高于河谷地的地块区域长期大水漫灌,造成灌溉水下渗,将盐分洗淋到下游区域,下游区域地势低洼,排灌不畅,无法排水,造成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蒸发量大于降雨量,随着水分蒸发,将溶解在地下水中的盐分带出在土壤表层积聚而形成。一般而言,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1%时,普通作物品种的生长开始受到影响;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3%时,大部分作物品种产量明显下降。土壤盐碱化造成大量盐分的形成和积累,不仅会使作物根系吸水困难,降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效率,人为耕作肥不当,使土壤耕性变差,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减少,对作物生长形成生理障碍,高盐分甚至造成植株死苗等现象,严重危害植物生长。因此通过技术措施或方法降低盐碱,保证盐碱地作物的生长,并通过提高盐碱地的附加值和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收入意义重大。
2、在北方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多数盐碱地位于河谷地带、地势低洼区域,因长期大水漫灌,造成灌溉水下渗,将盐分洗淋到下游区域,下游区域地势低洼,排灌不畅,无法排水,造成地下水位过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大量使用化肥,缺乏深翻和有机肥、农家肥的施入,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降低,造成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变差,排灌不畅或缺乏排灌系统,长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地设施栽培的降盐碱栽培方法,该方法是在盐碱地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栽培中应用,通过规范设施内操作方式,利用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秸秆深埋降低土壤盐分的措施,起垄做畦栽培模式,提高栽培作物的成活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综合效果明显,可大面积使用的特点,在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生态环保保护方面效果较好,并且可以多次重复利用,能够降低耕作层土壤盐碱危害,达到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壤环境的目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盐碱地设施栽培的降盐碱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1:将玉米、小麦、水稻作物秸秆打成草捆;
5、步骤2:根据种植需要,在盐碱地设施内种植作物前1个月,需要在设施内地块根据作物种植方向先开挖秸秆填充槽(沟);
6、步骤3:然后将步骤1中的草捆紧密平铺到沟槽中,为了省工,也可根据开挖的沟(槽)直接将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秸秆直接填埋,然后在草捆(秸秆)上撒施腐熟农家肥或亩施有机质,再将挖出土壤回填,将沟填平压实;
7、步骤4:在铺设的草捆(秸秆)正上方南北向做畦,在畦面铺地膜,在畦边缘处用土压实;
8、步骤5:整个设施内做完畦后,在每个垄沟内浇满水,大约7天后,待垄沟水渗干,地面见干时,在垄面上双行栽植作物幼苗;
9、步骤6:栽植幼苗后,待幼苗缓苗结束,生长正常时,在垄沟内铺玉米、小麦、水稻作物秸秆;通过一季作物栽培,垄沟中覆盖的作物秸秆,经过田间作业,人为踩踏破碎基本腐烂;
10、步骤7:一季作物采收结束后,清理完当季作物秸秆、地膜,在第二季作物栽培前1个月,再将垄沟深挖的秸秆填充槽(沟),将破碎的秸秆杂草翻入沟内,并在沟内继续填充新的作物秸秆,填平后做畦,重复上述填充、覆草方法并种植第二季作物;
11、第二季作物栽培时,畦面位置需要轮换,将第一季的畦沟转变成第二季的栽培畦,第一季作物种植畦转变成第二季作物的畦沟,其余栽培措施与第一季作物一致,第三季作物种植时又重复第一季作物栽培程序,周而复始进行轮作种植,轮作种植3~5年后,结合粪肥施入、整地可将设施内土壤深翻一次,将栽培畦面土壤与耕作层土壤进行旋耕、深松。能够使土壤上下的有机质很好的混合,提升土壤的通透性。
12、所述步骤1中,草捆长100cm,宽30cm、高30cm。
13、所述步骤2中沟深30cm,沟宽30cm。
14、所述步骤3中,撒施至少2cm厚腐熟农家肥或亩施200kg左右有机质含量30%以上的有机肥。
15、所述步骤4中,畦下底宽100cm,畦面宽80cm,沟下底宽20cm,沟口宽40cm,沟深30cm,然后在畦面铺宽度1.2m,厚度0.015mm的地膜,在畦的两边各留20cm。
16、所述步骤5中,幼苗株距30cm~45cm,行距40~45cm。
17、所述步骤6中,在垄沟内铺厚度10~15cm玉米、小麦、水稻作物秸秆。
18、所述步骤7中,再将垄沟深挖30cm,宽30cm的秸秆填充槽(沟)。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0、本专利技术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在于从利用作物秸秆吸收水分,30cm厚作物秸秆蓬松透气,吸附水分能力强,增强了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能力,通过自然腐熟将作物秸秆逐渐转化为土壤有机质,使得深埋地下的有机质含量逐年提高,通过农事作业将有机质与土壤混合,达到改善土壤环境,改良土壤的目的,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重复利用,生产成本较低,生态环保效益较好。
21、本专利技术在畦沟中覆盖或填充玉米或小麦等粮食作物秸秆,能够起到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同时吸收水分,减少地面水分蒸发,达到保温降湿除草的作用,同时还能避免直接踩踏,起到保护耕作层的作用。畦下填充作物秸秆,有助于水分下渗,秸秆能够吸收下渗水分的作用,30cm厚的作物秸秆类似海绵一样,既能吸收水分,并将多余的水分下渗到地下,避免土壤直接滞水,起到缓冲作用。随着温室内水分的蒸发,秸秆可以将盐分过滤到秸秆下面,降低盐分对作物的直接伤害。
22、本专利技术第一季栽培结束,畦沟覆盖的作物秸秆基本腐烂,畦下填埋的作物秸秆完全腐烂,变成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通过连续多年深埋秸秆轮作,既能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更能够将土壤变得疏松透气,培肥地力,该方法配合粪肥还田使用,效果更佳,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碱地设施栽培的降盐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设施栽培的降盐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草捆长100cm,宽30cm、高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设施栽培的降盐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沟深30cm,沟宽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设施栽培的降盐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撒施至少2cm厚腐熟农家肥或亩施200kg左右有机质含量30%以上的有机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设施栽培的降盐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畦下底宽100cm,畦面宽80cm,沟下底宽20cm,沟口宽40cm,沟深30cm,然后在畦面铺宽度1.2m,厚度0.015mm的地膜,在畦的两边各留2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设施栽培的降盐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幼苗株距30cm~45cm,行距40~4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设施栽培的降盐碱栽培方法,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设施栽培的降盐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再将垄沟深挖30cm,宽30cm的秸秆填充槽(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设施栽培的降盐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设施栽培的降盐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草捆长100cm,宽30cm、高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设施栽培的降盐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沟深30cm,沟宽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设施栽培的降盐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撒施至少2cm厚腐熟农家肥或亩施200kg左右有机质含量30%以上的有机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设施栽培的降盐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金,吕剑,曹占凤,武永陶,樊东隆,赵树春,朱正明,张斌祥,李秀芬,丁守彦,杨晋丽,
申请(专利权)人: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