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及大容量电池。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多通过并联或串联多个单体电池使其成为大容量电池(也可称之为电池模组或电池组)。
2、但是现有的大容量电池中各单体电池自身存在差异,因木桶效应的存在,往往会受到性能最差的一块单体电池影响,导致整个大容量电池的容量上限及循环次数极大受限。因此如何提升大容量电池中各单体电池的均一性成为了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大容量电池,如图1和图2所示,该大容量电池包括外壳以及多个单体电池;多个单体电池并联放置在外壳内,外壳由筒体和固定在筒体两端的端板01构成,筒体顶板02上对应各单体电池的极柱开设有通孔03,且通孔03对应的外壳区域与单体电池壳体固定密封。
4、筒体底板04向远离顶板的方向具有一个凸起部,形成第一通道,作为电解液共享腔室05,电解液共享腔室05和各个单体电池内腔的电解液区连通,通过电解液共享腔室05可使各单体电池处于统一的电解液环境,确保了各单体电池内电解液的均一性,提升了大容量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
5、筒体顶板02还可以向远离底板的方向具有一个凸起部,形成第二通道,作为气体腔室06,气体腔室06覆盖大容量电池中各个单体电池顶部气体口。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气体口包括以下两种含义:
6、1)气体口为直接开设在单体电池上盖板、并贯通单体电池内腔的通孔03;
7、此时气体腔室06内腔通过该气体口与各个单体电池内腔气体区连通,气体腔室
8、2)气体口为设置在单体电池上盖板的泄爆口或防爆口,该泄爆口或防爆口处设有泄爆膜;
9、此时气体腔室06作为泄爆通道使用,当任一单体电池气体口处的泄爆膜被内腔烟气冲破时,该单体电池内腔的烟气通过气体腔室06排出,提高该大容量电池的安全性。
10、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上述大容量电池单独作为储能设备使用时,底部支撑面(电解液共享腔室05外底面)在y方向(筒体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作为支撑面时稳定性较差,且强度也不理想;另外,基于上述大容量电池组装储能设备时,一般利用筒体底部位于电解液共享腔室05两侧的区域作为支撑面,且在支撑面与储能箱体支撑架之间需要增设绝缘垫,或者需要对支撑面做绝缘处理;使得基于此类大容量电池组装储能设备的过程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及大容量电池,克服相关大容量电池支撑稳定性较差以及基于其组装储能设备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筒体主体以及固定机构;
3、筒体主体由筒体顶板、筒体底板及筒体侧板围合而成;
4、筒体顶板上开设与各个单体电池极柱一一对应的通孔;
5、筒体底板向远离筒体顶板的方向具有一个凸起部,用以形成电解液共享腔室;
6、固定机构包括两个沿筒体主体长度方向延伸,且分别固定设置在筒体底板外部、电解液共享腔室两侧的支撑块;支撑块内、沿支撑块长度方向开设用于固定绝缘支撑杆的第一孔。
7、本专利技术在筒体底部增设固定机构,增大筒体底部支撑面在y方向(筒体宽度方向)的尺寸,使得具有此类筒体组件的大容量电池能够平稳放置;同时,在固定机构开设用于固定绝缘支撑杆的第一孔,通过将绝缘支撑杆插入第一孔,使绝缘支撑杆与筒体固定,并使得绝缘支撑杆的两端延伸出筒体的端面,将延伸端作为与储能箱体的支撑架固定的支撑部,基于此类大容量电池组装成储能设备时,只需要将延伸端与储能箱体的支撑架固定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8、为了可以长期且有效的对大容量电池进行支撑,第一孔为贯穿支撑块的通孔。
9、进一步地,筒体主体与支撑块为一体件,可以采用铝挤压工艺一体成型。
10、相对于直接在筒体上固定绝缘支撑杆的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一体成型具有第一孔的支撑块,在第一孔内固定绝缘支撑杆,支撑结构强度较好,使用寿命长,尤其针对第一孔为通孔的结构,支撑杆与筒体的接触面积最大,支撑强度最好。且一体件相对于分体件的结构稳定性也较高,加工也较为方便。
11、如果筒体主体与支撑块为分体件,那么相对于本专利技术,首先,支撑块与筒体主体的连接强度较弱,在使用较长时间后,支撑块容易与筒体主体分离;其次,如果采用常规的焊接或者螺钉连接的方式将支撑块与筒体主体连接,连接部位的密封性无法保证,当此类筒体应用于大容量电池时,会导致筒体内部电解液泄露,或外界空气进入筒体内部,使得大容量电池失效。
12、进一步地,为了确保各个单体电池在筒体内的稳定性,上述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筒体主体内的限位板;限位板位于筒体顶板通孔周边区域,且沿筒体长度方向延伸;用于限制各个单体电池在筒体高度方向的位移。筒体主体与限位板也可以为一体件。
13、为了进一步地优化筒体结构,在筒体顶板长边沿处设有沿筒体长度方向延伸、宽度方向凸出的凸起,扩大筒体顶板通孔周边区域面积,使得通孔周边区域与单体电池壳体易于密封。筒体主体与凸起也可以为一体件。
14、进一步地,筒体顶板向远离筒体底板的方向具有一个凸起部,形成第二通道,作为气体腔室。
15、进一步地,上述大容量电池用筒体,还包括套设在第一孔内的绝缘套筒以及套设在绝缘套筒内的支撑杆。
16、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安装筒体主体两端的端板,在筒体主体敞口端端面设有台阶结构。
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大容量电池,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外壳以及排布在外壳内的多个并联的单体电池,外壳包括筒体和分别密封固定在筒体相对两个敞口端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筒体为上述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
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专利技术在筒体底部增设固定机构,增大筒体底部支撑面在y方向(筒体宽度方向)的尺寸,使得具有此类筒体组件的大容量电池能够平稳放置;同时,在固定机构开设用于固定绝缘支撑杆的第一孔,通过将绝缘支撑杆插入第一孔,使绝缘支撑杆与筒体固定,并使得绝缘支撑杆的两端延伸出筒体的端面,将延伸端作为与储能箱体的支撑架固定的支撑部,基于此类大容量电池组装成储能设备时,只需要将延伸端与储能箱体的支撑架固定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20、2、本专利技术将第一孔设置为通孔,可以大大提高支撑杆与筒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支撑杆对具有此类筒体的大容量电池的支撑强度、支撑稳定性及支撑的持久能力。
21、3、本专利技术采用铝挤压工艺一体成型筒体,相对于分体结构,加工过程简单,且支撑块与筒体底板的连接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主体以及固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孔(2)为贯穿支撑块(1)的通孔(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筒体主体与支撑块(1)为一体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筒体主体还包括限位板(3);限位板(3)位于筒体主体内部、筒体顶板(02)通孔(03)周边区域,且沿筒体主体长度方向延伸,用于限制各个单体电池在筒体主体高度方向的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筒体主体与限位板(3)为一体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筒体顶板(02)长边沿处设有沿筒体主体长度方向延伸、宽度方向凸出的凸起(4),筒体主体与凸起(4)为一体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筒体顶板(02)向远离筒体底板(04)的方向具有一个凸起部,形成第二通道,作为气体腔室(0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第一孔(2)内的绝缘套筒(6)以及套设在绝缘套筒(6)内的支撑杆(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筒体主体的敞口端端面设有台阶结构(7)。
10.一种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排布在外壳内的多个并联的单体电池,外壳包括筒体和分别密封固定在筒体相对两个敞口端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筒体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主体以及固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孔(2)为贯穿支撑块(1)的通孔(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筒体主体与支撑块(1)为一体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筒体主体还包括限位板(3);限位板(3)位于筒体主体内部、筒体顶板(02)通孔(03)周边区域,且沿筒体主体长度方向延伸,用于限制各个单体电池在筒体主体高度方向的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筒体主体与限位板(3)为一体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电池用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筒体顶板(02)长边沿处设有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孟奇,雷政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奥林波斯电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