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94599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0 1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涉及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包括上盖板、下底板和多个散热板片,多个散热板片依次堆叠放置于上盖板和下底板之间,且上盖板的外缘与下底板的外缘能够拆卸连接,相邻的散热板片之间能够贴合,各散热板片上均设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散热流道,且散热流道的入口位于下底板上,散热流道的出口位于上盖板上,各散热板片上开设有多个安置孔,上盖板和下底板上对应每一行安置孔的位置开设有长条孔,安置孔和长条孔均用于容纳柱状锂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散热效果好、空间利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散热,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是一种用于降低电池温度的装置。由于电池组发电的较高热效率和有限的电池箱空间,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电池温度过高,热量无法及时排出,将会严重影响汽车电池使用性能,降低其使用寿命,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威胁人身安全。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池组的散热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2、目前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技术主要包括风冷散热和热管冷却:

3、风冷散热主要由风扇、散热片和散热罩等组成,风冷散热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风扇将空气吹向散热器形成气流,从而将热量带走。其整体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廉,同样缺点也十分明显:由于依靠空气散热,热效率较低,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鉴于依靠空气介质释放热量这一缺点,通过增加风扇个数或采用导热硅胶片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4、热管冷却技术采用封闭的管道设计,通过管道内液体蒸发吸收热量成为蒸汽散热,较风冷散热技术,传递效率较高同且样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是由于内部需铺设管道,热管冷却需要更大的安装空间,导致成本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散热效果好、空间利用率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包括上盖板、下底板和多个散热板片,多个所述散热板片依次堆叠放置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底板之间,且所述上盖板的外缘与所述下底板的外缘能够拆卸连接,相邻的所述散热板片之间能够贴合,各所述散热板片上均设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散热流道,且所述散热流道的入口位于所述下底板上,所述散热流道的出口位于所述上盖板上,各所述散热板片上开设有多个安置孔,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底板上对应每一行所述安置孔的位置开设有长条孔,所述安置孔和所述长条孔均用于容纳柱状锂电池。

4、优选的,所述散热板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避开所述安置孔的位置均开设有所述散热流道,位于所述散热板片的上表面的所述散热流道包括两个上总流道和多个上支流道,各所述上支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两个所述上总流道,位于所述散热板片的下表面的所述散热流道包括两个下总流道和多个下支流道,各所述下支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两个所述下总流道,所述上总流道和所述下总流道均沿所述散热板片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同一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上总流道与所述下总流道互不连通,所述上支流道和所述下支流道均沿所述散热板片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同一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上支流道与所述下支流道互不连通,所述上总流道和下总流道均能够连通外界。

5、优选的,相邻的所述散热板片中,位于上层的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下支流道与位于下层的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上支流道形状相同并扣合形成多个支流道,且位于上层的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下总流道与位于下层的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上总流道形状相同并扣合形成两组总流道,两组所述总流道分别用于冷却液的通入与排出。

6、优选的,同一所述散热板片上,各所述上支流道和所述下支流道的形状对称,且相邻的所述支流道的形状对称。

7、优选的,各所述散热板片的四个角部均开设有连通孔,四个所述连通孔分别为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沿所述散热板片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沿所述散热板片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呈对角设置,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呈对角设置;所述上盖板上也开设有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下底板上也开设有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各所述第一出液口在竖直方向上连通,各所述第二出液口在竖直方向上连通,各所述第一进液口在竖直方向上连通,各所述第二进出液口在竖直方向上连通,且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第一出液口能够连通一个所述下总流道,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第一进液口能够连通另一个所述下总流道,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第二出液口能够连通一个所述上总流道,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第二进液口能够连通另一个所述上总流道。

8、优选的,所述上总流道和所述下总流道均为直线流道,且同一所述散热板片上,两个所述上总流道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片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所述下总流道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片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9、优选的,所述上支流道和所述下支流道均为蛇形流道,且所述上支流道和所述下支流道均围绕各所述安置孔布设。

10、优选的,各所述散热板片的上表面避开所述安置孔和所述散热流道的位置均设有卡槽,各所述散热板片的下表面避开所述安置孔和所述散热流道的位置均设有卡块,相邻的所述散热板片中,位于上方的所述散热板片上的卡块能够嵌入位于下方的所述散热板片上的卡槽内,实现相邻的所述散热板片的限位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上盖板的外缘设有多个上连接耳,所述下底板的外缘对应各所述上连接耳的位置设有多个下连接耳,通过夹紧螺栓穿过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所述上连接耳和所述下连接耳,实现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底板的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散热板片为紫铜制成。

13、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4、1.本专利技术换热效果好:使用冷却液进行散热,不易受外界温度干扰;布置冷却液入口在下、出口在上,有助于平衡压力;散热流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减少散热板片厚度的同时,提高了单位体积下的换热面积,更进一步增大了散热效率。

15、2.空间利用率高:多层散热板片堆叠,结构紧凑,且所有散热流道均布置在装置内部,无需外接多条管道。

16、3.强化传热:蛇形流道的设计,使其内部的冷却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产生二次流,进一步强化传热;蛇形流道沿板片宽度方向等间距并行排布,多进多出,且奇数层流道和偶数层流道内冷却液流动方向相反,构成对流散热,更进一步强化传热。

17、4.使用灵活性高:上盖板与下底板通过夹紧螺栓给上下两端施加压力,用于固定柱状锂电池,防止其损坏;相邻的散热板片之间通过卡块和卡槽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定位;上盖板与下底板采用镂空设计,固定柱状锂电池的同时使其极耳外置,便于接线;能够根据需求调节夹紧螺栓以调整电池横纵向的数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下底板和多个散热板片,多个所述散热板片依次堆叠放置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底板之间,且所述上盖板的外缘与所述下底板的外缘能够拆卸连接,相邻的所述散热板片之间能够贴合,各所述散热板片上均设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散热流道,且所述散热流道的入口位于所述下底板上,所述散热流道的出口位于所述上盖板上,各所述散热板片上开设有多个安置孔,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底板上对应每一行所述安置孔的位置开设有长条孔,所述安置孔和所述长条孔均用于容纳柱状锂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避开所述安置孔的位置均开设有所述散热流道,位于所述散热板片的上表面的所述散热流道包括两个上总流道和多个上支流道,各所述上支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两个所述上总流道,位于所述散热板片的下表面的所述散热流道包括两个下总流道和多个下支流道,各所述下支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两个所述下总流道,所述上总流道和所述下总流道均沿所述散热板片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同一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上总流道与所述下总流道互不连通,所述上支流道和所述下支流道均沿所述散热板片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同一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上支流道与所述下支流道互不连通,所述上总流道和下总流道均能够连通外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散热板片中,位于上层的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下支流道与位于下层的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上支流道形状相同并扣合形成多个支流道,且位于上层的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下总流道与位于下层的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上总流道形状相同并扣合形成两组总流道,两组所述总流道分别用于冷却液的通入与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散热板片上,各所述上支流道和所述下支流道的形状对称,且相邻的所述支流道的形状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散热板片的四个角部均开设有连通孔,四个所述连通孔分别为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沿所述散热板片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沿所述散热板片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呈对角设置,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呈对角设置;所述上盖板上也开设有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下底板上也开设有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各所述第一出液口在竖直方向上连通,各所述第二出液口在竖直方向上连通,各所述第一进液口在竖直方向上连通,各所述第二进出液口在竖直方向上连通,且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第一出液口能够连通一个所述下总流道,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第一进液口能够连通另一个所述下总流道,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第二出液口能够连通一个所述上总流道,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第二进液口能够连通另一个所述上总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总流道和所述下总流道均为直线流道,且同一所述散热板片上,两个所述上总流道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片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所述下总流道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片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流道和所述下支流道均为蛇形流道,且所述上支流道和所述下支流道均围绕各所述安置孔布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散热板片的上表面避开所述安置孔和所述散热流道的位置均设有卡槽,各所述散热板片的下表面避开所述安置孔和所述散热流道的位置均设有卡块,相邻的所述散热板片中,位于上方的所述散热板片上的卡块能够嵌入位于下方的所述散热板片上的卡槽内,实现相邻的所述散热板片的限位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的外缘设有多个上连接耳,所述下底板的外缘对应各所述上连接耳的位置设有多个下连接耳,通过夹紧螺栓穿过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所述上连接耳和所述下连接耳,实现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底板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片为紫铜制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下底板和多个散热板片,多个所述散热板片依次堆叠放置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底板之间,且所述上盖板的外缘与所述下底板的外缘能够拆卸连接,相邻的所述散热板片之间能够贴合,各所述散热板片上均设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散热流道,且所述散热流道的入口位于所述下底板上,所述散热流道的出口位于所述上盖板上,各所述散热板片上开设有多个安置孔,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底板上对应每一行所述安置孔的位置开设有长条孔,所述安置孔和所述长条孔均用于容纳柱状锂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避开所述安置孔的位置均开设有所述散热流道,位于所述散热板片的上表面的所述散热流道包括两个上总流道和多个上支流道,各所述上支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两个所述上总流道,位于所述散热板片的下表面的所述散热流道包括两个下总流道和多个下支流道,各所述下支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两个所述下总流道,所述上总流道和所述下总流道均沿所述散热板片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同一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上总流道与所述下总流道互不连通,所述上支流道和所述下支流道均沿所述散热板片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同一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上支流道与所述下支流道互不连通,所述上总流道和下总流道均能够连通外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散热板片中,位于上层的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下支流道与位于下层的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上支流道形状相同并扣合形成多个支流道,且位于上层的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下总流道与位于下层的所述散热板片上的所述上总流道形状相同并扣合形成两组总流道,两组所述总流道分别用于冷却液的通入与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散热板片上,各所述上支流道和所述下支流道的形状对称,且相邻的所述支流道的形状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柱状锂电池的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散热板片的四个角部均开设有连通孔,四个所述连通孔分别为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第一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家东李鹏程叶凡端诚挚孙锡一李娜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