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小年专利>正文

具有滑动天窗的可折叠车顶及具有该车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4435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滑动天窗(21)的可折叠车顶,至少包括第一段(1)和第二段(2),在所述可折叠车顶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段(1)接合于风挡(4)和第二段(2)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段(1)包括两根侧杆(11,12),所述第二段(2)内具有以可滑动方式安装以便向前滑出的滑动天窗(21)。一种具有上述具有滑动天窗(21)的可折叠车顶的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顶,更具体地,涉及带有滑动天窗的可折叠车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上述车顶的车辆。
技术介绍
敞篷汽车通常具有可以折叠收起的车顶。已知有多种形式的可折叠车顶,其可折叠的车顶包括分开的几段,通常是两段或三段,每段由板状构件形成,并以连杆机构之类的运动机构连接。在车顶关闭状态,各段顺次接合形成封闭的车顶。在车顶打开状态,各段可以借助于运动机构相互运动而叠置起来,收入行李箱中。叠置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US2005/0156449 Al, US2004/0051341 Al, WO2006/079308以及WO2007/076747公布的车顶叠置方式。但无论哪种方式,当车顶折叠收入行李箱中时,都会占用很大的储物空间。因此,对减小它们占用行李箱的空间的技术方案总是有着强烈的需求。另外,尽管敞篷汽车的车顶可以打开,但在车顶关闭时,有些驾驶者仍然希望拥有玻璃天窗。市面上已经有满足这种需求的可折叠车顶,这种车顶的最前面的一段板状构件由玻璃之类的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但是由玻璃制成的这一段车顶仍然是一板状构件,收入行李箱后并不能节约空间。另外,可以在可折叠车顶上,例如最前面的一段上,开设有活动天窗。例如WO/2006/085810 (CN101119867)所公布的开口式车顶(叩eningroof),其包括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可从开口处移开的面板。但是这种车顶的开设活动天窗的这一段车顶整体上依然是一板状构件,因此也不比未开设天窗的车顶段更节约储存空间,而且由于面板的打开方向是横向,允许面板縮进的空间有限,因此其打开面积有限,远不如固定式车顶的纵向滑动天窗打开面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滑动天窗的可折叠车顶,至少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在所述可折叠车顶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段接合于风挡和第二段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段包括两根侧杆,所述第二段内具有以可滑动方式安装以便向前滑出的滑动天窗。 一种具有上述具有滑动天窗的可折叠车顶的车辆。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具有滑动天窗的可折叠车顶的车辆附图说明图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可折叠车顶。图2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实施例的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可折叠车顶,其中天窗部分縮回至第二段内。图3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可折叠车顶打开中途的状态。图4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可折叠车顶打开中途的状态。图5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处于关闭状态的可折叠车顶,其中第二段的外壳前缘中间部分有凹缺。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本文中的前后左右方向以车辆行进方向的前后左右为准。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可折叠车顶。该实施例中,车顶分为三段,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同样可以应用于两段式的可折叠车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车顶包括与风挡4接合的第一段1,与第一段1接合的第二段2,以及与第二段2接合并与车身连接的第三段3。5与现有技术的可折叠车顶的第一段为整体的板状构件不同,本专利技术的车顶的第一段1包括位于两侧的左侧杆11和右侧杆12。而且,本专利技术的车顶的第二段2也与现有技术的可折叠车顶的第二段不同,本专利技术的车顶的第二段2内具有以可滑动方式安装的滑动天窗21,其能够从第二段2中滑出。在可折叠车顶处于关闭状态下,当滑动天窗21如图1中所示处于完全滑出位置时,同时与风挡4、左侧杆11、右侧杆12以及第二段2接合。具体而言,滑动天窗21前缘与风挡4的上缘41接合,其两侧缘与分别第一段1的左侧杆11和右侧杆12的内缘(即左侧杆11的右边缘和右侧杆12的左边缘)接合,而其后缘与第二段2的前缘接合。上述接合可以是密封的,以便形成密封的车顶。滑动天窗21的结构可以采用固定式车顶上的各种滑动天窗的结构。可以理解,在固定式车顶上的滑动天窗结构中安装在天窗开口两侧内的那些部件,可以安装在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车顶的第一段1的左侧杆11和右侧杆12内。当然,如果某个部件,例如用于引导天窗的滑轨,在固定式车顶上的滑动天窗结构中是从天窗开口两侧一体地延伸到固定式车顶的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第二段2的部分中的,则该部件在本专利技术中将被分开为能够在车顶关闭时对齐接合的两段,其中一段安装在第一段1的左侧杆11和右侧杆12内,而另一段安装在第二段2之内。在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车顶关闭时,该部件被分开的两段互相对齐接合,与其它用于滑动天窗的部件一起形成完整的滑动天窗驱动系统。图2显示了滑动天窗21部分縮回第二段2内的状态,其中天窗21縮回第二段2内的部分以虚线表示。图中通过天窗21的开口可以看到右侧杆12的内侧,右侧杆12内侧可以具有凹槽122以容纳引导天窗21的滑轨(未图示)等部件。左侧杆11内侧也可以有对称的凹槽112以设置对称的滑轨等部件,这在图3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图3和图4以半打开状态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可折叠车顶的第一段1的两种折叠方式。如图中虚线所示,滑动天窗21已处于完全縮回第二段2内的位置。可以理解,滑动天窗21的完全縮回状态也允许仍有少部分天窗21未完全縮入第二段2内。对于如图所示的三段式可折叠车顶,滑动天窗21可以縮入第二段2的夹层空间内。而对于仅包括两段的两段式可折叠车顶而言,因为第二段一般是后窗玻璃,没有夹层空间,滑入第二段2内的滑动天窗21可以与后窗玻璃叠置,而不是縮入第二段2的夹层空间内。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车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折叠,例如US2005/0156449 Al , US2004/0051341 Al , WO2006/079308 以及W02007/076747公布的方式。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车顶的第一段1不再是现有技术中的整体板状构件,但由于现有技术中连接各段车顶的运动机构就是连接在各段的两侧,因此这些运动机构可以不做任何更改地连接于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车顶的第一段1的两个侧杆11和12,所以针对第一段为板状构件的情况的各种折叠方式都可以不做任何更改地应用于本专利技术。图3以W02007/076747公布的方式为例显示了将针对第一段为板状构件的情况的折叠方式应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情形。如图3所示,第一段1的左侧杆11和右侧杆12通过连杆机构114和124铰接到第二段2。可以理解,如果采用将第一段直接铰接到第三段或车身的折叠方式,第一段1的左侧杆11和右侧杆12也同样可以通过连杆机构铰接到第三段或车身。在车顶折叠过程中左侧杆11和右侧杆12相对第二段2平移地运动到第二段2的上方。在平移过程中,左侧杆11和右侧杆12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最终,左侧杆11和右侧杆12将叠置在第二段2的两侧之上收入行李箱(未图示)。图4显示了一种特定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段1的折叠方式。如图4所示,第一段1的左侧杆11和右侧杆12通过诸如铰链的连接件直接枢转地连接于第二段2的前缘两侧。在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车顶的折叠过程中,左侧杆11和右侧杆12向内枢转,g卩,左侧杆ll向右枢转而右侧杆12向左枢转。左侧杆11和右侧杆12可以被铰接于其靠近第二段2 的端部的推拉杆驱动而枢转。从图4的观察角度仅能看到铰接于左侧 杆11靠近第二段2的端部的推拉杆116,不能看到铰接于右侧杆12靠 近第二段2的端部的右侧推拉杆。推拉杆116可以被设置在第二段2 内的作动器(未图示)驱动。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枢 转驱动方式,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滑动天窗(21)的可折叠车顶,至少包括第一段(1)和第二段(2),在所述可折叠车顶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段(1)接合于风挡(4)和第二段(2)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段(1)包括两根侧杆(11,12),所述第二段(2)内具有以可滑动方式安装以便向前滑出的滑动天窗(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滑动天窗(21)的可折叠车顶,至少包括第一段(1)和第二段(2),在所述可折叠车顶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段(1)接合于风挡(4)和第二段(2)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段(1)包括两根侧杆(11,12),所述第二段(2)内具有以可滑动方式安装以便向前滑出的滑动天窗(2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滑动天窗(21)的可折叠车顶,其中, 所述两根侧杆(11, 12)直接枢转地连接于第二段(2)的前缘两侧。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滑动天窗(21)的可折叠车顶,其中, 所述两根侧杆(11, 12)被铰接于其靠近第二段(2)的端部的推拉杆(116)驱动而枢转。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滑动天窗(21)的可折叠车顶,其中, 所述两根侧杆(11, 12)通过运动机构(114, 124, 1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年
申请(专利权)人:胡小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