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94401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0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工厂内将装配墙体通过浇筑的方式进行预制,预制完成后并对墙体进行质量检测,当需要对墙体进行支撑时,根据墙体的高度来通过调节部调节支撑杆的长度,然后将抵触板分别与地面和墙体相接触,从而进行支撑固定,能够有效的提高支撑杆的实用性,当需要拆卸时,使限位部不对连接部进行限位,连接部便会切换至展开状态,然后相邻的两个支撑杆便会通过连接部进行连接,此时便可以将多个支撑杆进行连接,从而使工人更加方便的进行搬运,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具体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


技术介绍

1、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2、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在进行安装时,通常会将浇筑好的墙体进行支撑固定,大多数采用支撑杆对墙体进行支撑,在建筑时会采用大量的支撑杆,这些支撑杆在使用前后都需要搬运,由于每个支撑杆都是单独的,且不相互连接,导致在搬运多个支撑杆时会造成极大不便,而且墙体的高度大不相同,因此还需要不同长度的支撑杆对其进行支撑,导致支撑杆的实用性较低,而且极大的降低了装配施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每个支撑杆都是单独的,且不相互连接,导致在搬运多个支撑杆时会造成极大不便,而且墙体的高度大不相同,因此还需要不同长度的支撑杆对其进行支撑,导致支撑杆的实用性较低,而且极大的降低了装配施工的效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在工厂内将装配墙体通过浇筑的方式进行预制,预制完成后并对墙体进行质量检测;

4、步骤二:对检测合格的墙体进行出厂,运输至施工工地,等待施工;

5、步骤三:通过起重设备将墙体吊装至合适的位置,通过支撑装置对装配墙体进行支撑和固定,使其与其他装配墙体装配至一体;

6、步骤四:墙体装配完成后,将支撑装置进行拆除,并对其余工作进行结尾工作,最后完成施工。

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抵触板,两个抵触板分别与墙体和地面相接触,支撑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调节部,支撑杆和抵触板通过调节部进行连接,调节部用于调节支撑杆的长度,通过支撑杆、调节部和抵触板之间的配合对墙体进行支撑和固定,支撑杆内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具有展开和收纳两种状态,在展开状态下,连接部能够将相邻的两个支撑杆连接至一起,在收纳状态下,能够收纳进支撑杆内。

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连接部包括开设于支撑杆内的通槽,通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能够沿着通槽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通槽内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槽,两个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且移动块与滑块转动连接,移动块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块进行翻转的复位部,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对连接部进行定位的限位部,当连接部为收纳状态时能够对连接部进行限位,滑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复位件,且第一弹性复位件靠近滑块的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能够推动滑块沿着滑槽进行移动,移动块的一端开设有插槽,移动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插槽相适配的插杆,支撑杆内的插杆能够插入相邻的另一个支撑杆中的插槽内。

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一弹性复位件为压簧。

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复位部包括开设于移动块内的空腔,空腔内设置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的两端延伸至移动块的外部与滑块固定连接,转动轴与移动块转动连接,转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盘,转动轴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性复位件,且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盘和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二弹性复位件为扭簧。

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限位部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撑杆正面和背面的两个限位扣,限位扣靠近插杆的一端能够对插杆进行限位,两个限位扣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之间设置有限位辊,通槽内设置有复位机构,用于对限位扣进行复位,限位扣远离限位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用于对限位扣进行限位。

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内的固定板,且固定板位于两个限位扣之间,固定板内转动连接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扣固定连接,固定板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套设在连接轴表面的第三弹性复位件,且第三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和限位扣固定连接。

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三弹性复位件为扭簧。

1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调节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杆两端的螺纹杆,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螺纹套筒远离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盘,且连接盘与抵触板相铰接,螺纹套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套。

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7、当需要对墙体进行支撑时,根据墙体的高度来通过调节部调节支撑杆的长度,然后将抵触板分别与地面和墙体相接触,从而进行支撑固定,能够有效的提高支撑杆的实用性,当需要拆卸时,使限位部不对连接部进行限位,连接部便会切换至展开状态,然后相邻的两个支撑杆便会通过连接部进行连接,此时便可以将多个支撑杆进行连接,从而使工人更加方便的进行搬运,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的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其特征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1);支撑杆(1)的两端均设置有抵触板(3),两个抵触板(3)分别与墙体和地面相接触,支撑杆(1)的两端均设置有调节部(2),支撑杆(1)和抵触板(3)通过调节部(2)进行连接,调节部(2)用于调节支撑杆(1)的长度,通过支撑杆(1)、调节部(2)和抵触板(3)之间的配合对墙体进行支撑和固定,支撑杆(1)内设置有连接部(4),连接部(4)具有展开和收纳两种状态,在展开状态下,连接部(4)能够将相邻的两个支撑杆(1)连接至一起,在收纳状态下,能够收纳进支撑杆(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4)包括开设于支撑杆(1)内的通槽(41),通槽(41)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42),移动块(42)能够沿着通槽(41)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通槽(41)内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槽(43),两个滑槽(43)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44),且移动块(42)与滑块(44)转动连接,移动块(4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块(42)进行翻转的复位部,支撑杆(1)上设置有用于对连接部(4)进行定位的限位部(5),当连接部(4)为收纳状态时能够对连接部(4)进行限位,滑槽(43)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复位件(45),且第一弹性复位件(45)靠近滑块(44)的一端与滑块(44)固定连接,能够推动滑块(44)沿着滑槽(43)进行移动,移动块(42)的一端开设有插槽(46),移动块(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插槽(46)相适配的插杆(47),支撑杆(1)内的插杆(47)能够插入相邻的另一个支撑杆(1)中的插槽(46)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45)为压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复位部包括开设于移动块(42)内的空腔(421),空腔(421)内设置有转动轴(423),且转动轴(423)的两端延伸至移动块(42)的外部与滑块(44)固定连接,转动轴(423)与移动块(42)转动连接,转动轴(42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盘(422),转动轴(423)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性复位件(424),且第二弹性复位件(42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盘(422)和空腔(421)的内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424)为扭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限位部(5)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撑杆(1)正面和背面的两个限位扣(51),限位扣(51)靠近插杆(47)的一端能够对插杆(47)进行限位,两个限位扣(51)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2),两个连接板(52)之间设置有限位辊(53),通槽(41)内设置有复位机构,用于对限位扣(51)进行复位,限位扣(51)远离限位辊(5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54),用于对限位扣(51)进行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内的固定板(511),且固定板(511)位于两个限位扣(51)之间,固定板(511)内转动连接有连接轴(512),且连接轴(5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扣(51)固定连接,固定板(51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套设在连接轴(512)表面的第三弹性复位件(513),且第三弹性复位件(51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511)和限位扣(51)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三弹性复位件(513)为扭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调节部(2)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杆(1)两端的螺纹杆(21),螺纹杆(2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22),螺纹套筒(22)远离支撑杆(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盘(24),且连接盘(24)与抵触板(3)相铰接,螺纹套筒(2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套(2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其特征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1);支撑杆(1)的两端均设置有抵触板(3),两个抵触板(3)分别与墙体和地面相接触,支撑杆(1)的两端均设置有调节部(2),支撑杆(1)和抵触板(3)通过调节部(2)进行连接,调节部(2)用于调节支撑杆(1)的长度,通过支撑杆(1)、调节部(2)和抵触板(3)之间的配合对墙体进行支撑和固定,支撑杆(1)内设置有连接部(4),连接部(4)具有展开和收纳两种状态,在展开状态下,连接部(4)能够将相邻的两个支撑杆(1)连接至一起,在收纳状态下,能够收纳进支撑杆(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4)包括开设于支撑杆(1)内的通槽(41),通槽(41)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42),移动块(42)能够沿着通槽(41)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通槽(41)内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槽(43),两个滑槽(43)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44),且移动块(42)与滑块(44)转动连接,移动块(4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块(42)进行翻转的复位部,支撑杆(1)上设置有用于对连接部(4)进行定位的限位部(5),当连接部(4)为收纳状态时能够对连接部(4)进行限位,滑槽(43)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复位件(45),且第一弹性复位件(45)靠近滑块(44)的一端与滑块(44)固定连接,能够推动滑块(44)沿着滑槽(43)进行移动,移动块(42)的一端开设有插槽(46),移动块(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插槽(46)相适配的插杆(47),支撑杆(1)内的插杆(47)能够插入相邻的另一个支撑杆(1)中的插槽(46)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45)为压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复位部包括开设于移动块(42)内的空腔(421),空腔(421)内设置有转动轴(423),且转动轴(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克勤谢云辉建阳阳魏启成沈国龙李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