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轨道车辆及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技术_技高网

轨道车辆及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419428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0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及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包括:在轨道车辆满足防侧翻触发条件时,获取轨道车辆的空气弹簧的目标高度值,目标高度值使得轨道车辆的重力力矩大于轨道车辆的离心力力矩;根据目标高度调整空气弹簧。采用该方法可以通过调整轨道车辆两侧的空气弹簧高度值调节轨道车辆的重心位置,保证重力力矩的影响大于离心力力矩的影响,保证轨道车辆不会出现侧倾翻,同时避免轨道车辆对轨道梁产生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和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过弯道时防侧翻的技术方案,一般采用轨道倾斜角度来抵消离心力,或通过防侧翻物理装置在即将侧翻时抵住轨道梁。传统轨道以及公路等一般通过给弯道设置一定倾斜角度,以抵消离心力的危害。但高架轨道的倾斜角度施工难度较大;不论是水泥轨道梁,还是钢架轨道梁,其产品特性均只适合承受压力,而不适合承受拉力;而倾斜角度施工会让轨道梁承受一定角度的拉力;一定角度的轨道梁只可抵消一个固定的离心力,而车辆过弯的速度根据运营及实际情况,往往是变化的;可能使轨道车辆发生倾翻,同时轨道车辆对轨道梁产生冲击,导致严重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道车辆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调整轨道车辆两侧的空气弹簧高度值调节轨道车辆的重心位置,保证重力力矩的影响大于离心力力矩的影响,保证轨道车辆不会出现侧倾翻,同时避免轨道车辆对轨道梁产生冲击。

2、本专利技术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3、本专利技术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

4、本专利技术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道车辆。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包括:在轨道车辆满足防侧翻触发条件时,获取所述轨道车辆的空气弹簧的目标高度值,所述目标高度值使得所述轨道车辆的重力力矩大于或等于所述轨道车辆的离心力力矩;根据所述目标高度调整所述空气弹簧。

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在轨道车辆满足防侧翻触发条件时,调节空气弹簧的高度,使得轨道车辆的重力力矩大于或等于轨道车辆的离心力力矩,从而调节轨道车辆重心位置,灵活应对不同车速下的离心力力矩平衡需求,保证重力力矩的影响大于或等于离心力力矩的影响,保证轨道车辆不会出现侧倾翻,同时避免轨道车辆对轨道梁产生冲击。

7、在一些实施例中,轨道车辆满足防侧翻触发条件包括轨道车辆的重力力矩小于或等于轨道车辆的离心力力矩。

8、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高度值包括对应所述轨道车辆的第一空气弹簧的第一高度值和对应所述轨道车辆的第二空气弹簧的第二高度值,其中,所述第一空气弹簧和所述第二空气弹簧沿所述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排布以调节所述轨道车辆两侧的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值和所述第二高度值满足防侧翻相对关系,所述防侧翻相对关系是基于所述重力力矩大于或等于所述轨道车辆的离心力力矩的条件获得的。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高度值为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一预设值为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的长度允许范围内的值;所述第二高度值为根据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所述防侧翻相对关系获得的。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得的所述第二高度值未处于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的长度允许范围内时,所述第二高度值为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的长度允许范围的最大阈值或最小阈值;根据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的长度允许范围的最大阈值或最小阈值和所述防侧翻相对关系调整所述第一高度值。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高度值为高度初始值与调节变化量的差值;所述第二高度值为所述高度初始值与所述调节变化量的和值;其中,所述高度初始值为所述轨道车辆正常姿态时空气弹簧的高度值。

12、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侧翻相对关系如下:

13、;

14、其中,h1为所述第一高度值,h2为所述第二高度值,h3为左侧空气弹簧基点距离右侧导向轮的纵向高度,l1为左侧空气弹簧基点距离车厢中心点的距离;l2为右侧导向轮距离车厢中心点的距离,l3为重心到空气弹簧与车厢交点线的长度,v为轨道车辆当前速度,r为轨道车辆转弯半径,g为重力常数。

15、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所述轨道车辆的定位信息和车速信息;获取所述轨道车辆所在线路的各弯道的弯道信息;根据所述定位信息确定所述轨道车辆进入第一弯道前,根据所述第一弯道的弯道信息和所述车速信息获得所述轨道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的离心力;根据所述轨道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的离心力和所述轨道车辆的重力确定所述轨道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是否满足防侧翻触发条件。

16、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轨道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满足所述防侧翻触发条件,在所述轨道车辆即将进入所述第一弯道时,调整所述空气弹簧的高度。

17、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轨道车辆控制方法。

1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将相应的轨道车辆运行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实现轨道车辆控制方法时,处理器运行存储器中程序,保证轨道车辆重心力矩的影响大于离心力力矩的影响,保证轨道车辆不会出现侧倾翻,同时避免轨道车辆对轨道梁产生冲击。

19、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轨道车辆控制方法。

20、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第一空气弹簧、第二空气弹簧和风源系统,所述风源系统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空气弹簧和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的高度;列车控制管理系统,所述列车控制管理系统与所述风源系统连接,用于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轨道车辆控制方法控制所述风源系统。

2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列车控制管理系统根据不同车速和弯道半径,精确量化计算应调节的车辆角度,列车控制管理系统控制风源系统调节空气弹簧高度,从而调节车身角度,在轨道车辆出现侧倾前提前判断介入,也可以在出现侧倾过程中介入,阻止不同车速下,不同轨道半径的侧倾现象,防侧倾功能更加灵活,可减少弯道下速度的限制,提高运营效率,轨道车辆主动承担部分防侧倾功能,避免轨道车辆侧倾时对轨道梁的撞击。

22、在一些实施例中,轨道车辆还包括:车速获得装置,与所述列车控制管理系统连接,用于获得所述轨道车辆的车速;列车定位装置,与所述列车控制管理系统连接,用于获得所述轨道车辆的行驶道路信息。

23、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满足防侧翻触发条件包括所述轨道车辆的重力力矩小于或等于所述轨道车辆的离心力力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侧翻相对关系如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轨道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满足所述防侧翻触发条件,在所述轨道车辆即将进入所述第一弯道时,调整所述空气弹簧的高度。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1.一种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控制方法。

12.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满足防侧翻触发条件包括所述轨道车辆的重力力矩小于或等于所述轨道车辆的离心力力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侧翻相对关系如下:

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赛武杨怡杨丽娜成智华陈艳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