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的可变正时系统油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94199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型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的可变正时系统油路,包括VVT油路、液压张紧器油路,所述的VVT油路包括内置于缸体本体内的VVT油路以及内置于缸盖本体内的VVT油路和位于第一凸轮轴轴承盖中的VVT油路,供给VVT的压力油及润滑油由缸体本体经Q点进入缸盖本体,经B点分为两路,驱动VVT的B-C油路经油压控制阀后,分为VVT进角控制油路、VVT迟角控制油路两路压力油分别进入与缸盖本体配套的第一凸轮轴轴承盖中的迟角控制油路以及进角控制油路来控制VVT调节进气相位;该可变正时系统油路密封可靠,不会出现压力油泄漏以及串油现象;液压张紧器补充油路距主油道距离较短,液压张紧器能及时补充到润滑油,大大降低链条运动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的可变正时系统油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配件,特别是一种微型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的可变正时系统油路。
技术介绍
VVT是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英文縮写,该系统可连续调节发动机气门正 时;已有的采用VVT技术的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由于VVT油路由外部接入,所需装配的零 件个数多,结构不紧凑,体积大、工艺复杂;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100532814C的专利技术专利 公开了一种将VVT油路铸造在汽车发动机凸轮轴轴承盖上的技术,虽然具有工艺简单,结 构紧凑,大大减小了气缸盖在整个发动机上占有的空间及整机重量等优点,但由于它是将 进入各个轴承轴的油道直接开在轴承盖与缸盖的接触面上,油路密封不可靠,容易出现压 力油泄漏以及串油现象,影响使用效果。此外,液压张紧器补充油路距主油道距离较长,液 压张紧器不能及时补充到润滑油,造成链条运动噪声大、发动机起动噪音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过优化后的微型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的可变正时 系统油路,该可变正时系统油路之VVT油路完全内置于缸体本体和缸盖本体内部以及第一 凸轮轴轴承盖内,其液压张紧器补充油路距主油道距离较短,液压张紧器能及时补充到润 滑油,以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的可变正时系统 油路,包括VVT油路、液压张紧器油路,所述的VVT油路I包括内置于缸体本体内的VVT油 路Ia以及内置于缸盖本体内的VVT油路Ib和位于第一凸轮轴轴承盖中的VVT油路Ic,内 置于缸体本体内的VVT油路Ia由主油道II与连接0点、P点和Q点之间的缸体VVT油路 构成、并在Q点与内置于缸盖本体内的VVT油路Ib连通,其油路走向是主油道II — P点 —Q点;所述的液压张紧器油路III由主油道II与连接R点一S点一T点的油路、主轴承 座油槽、连接W点一X点一Y点的油路以及液压张紧器储油槽构成,其油路走向是主油道 II — R点一S点一T点,经主轴承座油槽一W点一X点一Y点一液压张紧器储油槽。 所述的液压张紧器储油槽是位于液压张紧器内部由液压张紧器筋条与液压张紧 器外壳构成的全密封油槽。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缸盖本体内的VVT油路Ib包括位于缸盖本体内对应 第一凸轮轴轴承盖位置下的油路B-C和从C点连接油压控制阀OCV的油路Ibl,所述供给 VVT的压力油从缸体本体内的VVT油路Ia经Q点进入缸盖本体的VVT油路Ib,经B点分为 两路,其中油路B-K为缸盖内各运动件的润滑油路;油路B-C为驱动VVT的油路,所述驱动 VVT的压力油从油路B-C和油路Ibl经油压控制阀后,分为VVT进角油路、VVT迟角控制油 路两路压力油分别进入与缸盖本体配套的内置于第一凸轮轴轴承盖中的VVT油路Ic来控 制VVT调节进气相位。 所述内置于第一凸轮轴轴承盖中的VVT油路Ic包括位于VVT相位器前面的VVT 迟角控制油路和位于VVT相位器后面的VVT进角控制油路,所述VVT迟角控制油路由位于 第一凸轮轴轴承盖内顺次连接的油孔I-油孔II-油孔III组成的Dl-E-F-Fl-凸轮轴油腔 构成,所述VVT进角控制油路由位于第一凸轮轴轴承盖内顺次连接的油孔IV-油孔V组成 的Gl-H-Hl-凸轮轴油腔构成。 采用本专利技术之一种微型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的可变正时系统油路,使VVT油路完 全内置于缸体本体和缸盖本体内部以及第一凸轮轴轴承盖内,结构紧凑,制造工艺简单、工 作稳定可靠。减少了零件的数量,降低的整机的成本; 其次,液压张紧器补充油路距主油道距离较短,液压张紧器能及时补充到润滑油, 大大降低链条运动噪声。 第三,液压张紧器储油槽在发动机停机时有一定容积的储油不会泄漏掉,发动机 起动后,储油槽内的机油可先期补充到张紧器中,使液压张紧器进入工作状态,降低发动机 的起动噪音。 同时,本专利技术之可变正时系统油路位于缸盖本体内的VVT油路lb包括位于缸盖本 体内对应第一凸轮轴轴承盖位置下的油路B-C和从C点连接油压控制阀OCV的油路Ibl, VVT驱动油路与缸盖内各运动件的润滑油路是完全分开的,所述位于第一凸轮轴轴承盖中 的VVT油路Ic包括位于VVT相位器前面的VVT迟角控制油路和位于VVT相位器后面的VVT 进角控制油路,由位于第一凸轮轴轴承盖内顺次连接的油孔I-油孔II-油孔III组成的 Dl-E-F-Fl-凸轮轴油腔构成VVT迟角控制油路;由VVT油压控制阀分配的压力润滑油从缸 盖本体的D点进入到达该油路,最后进入VVT驱动凸轮轴向后转动;由位于第一凸轮轴轴承 盖内顺次连接的油孔IV-油孔V组成的Gl-H-Hl-凸轮轴油腔为VVT进角控制油路;由VVT 油压控制阀分配的压力润滑油从缸盖本体的G点进入到达该油路,最后进入VVT驱动凸轮 轴向前转动;两组油路互不相干、结构紧凑,制造工艺简单。且由于第一凸轮轴轴承盖中的 VVT油路Ic是在第一凸轮轴轴承盖内加工(包括铸造或钻孔)形成的、不是直接开在轴承 盖与缸盖的接触面上,因而,压力油的密封面较宽,VVT油路密封可靠,不会出现压力油泄漏 以及串油现象,工作稳定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之一种微型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的可变正时系 统油路(以下简称可变正时系统油路)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 图1 :本专利技术可变正时系统油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本专利技术可变正时系统油路之缸体本体部分的油路结构示意图; 图3 :本专利技术之可变正时系统油路进入第一凸轮轴轴承盖的进入口示意图(第一凸轮轴轴承盖的仰视图); 图4 :本专利技术之可变正时系统油路之位于缸盖本体内部分以及位于第一凸轮轴轴 承盖内部分的油路结构示意图; 图5 :本专利技术之可变正时系统油路在缸盖本体部分的出口示意图(缸盖本体的俯 视图); 图6 :本专利技术之可变正时系统油路位于第一凸轮轴轴承盖内部分的油路结构示意5详图; 图7 :具有本专利技术之可变正时系统油路的第一凸轮轴轴承盖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立体图); 图8 :具有本专利技术之可变正时系统油路的缸盖总成的外形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中 I a-缸体本体内的VVT油路,I a 1 -缸体本体内连接0点、P点与Q点的VVT油路, lb-缸盖本体内的VVT油路,Ibl-缸盖本体内从C点连接油压控制阀OCV的油路,Ic-第一 凸轮轴轴承盖内的VVT油路,II-主油道,III-液压张紧器油路; 1-缸体,2-液压张紧器储油槽,3-液压张紧器油槽筋条,4-液压张紧器安装法兰 面,5_正时链润滑油喷射器安装孔,e-液压张紧器,7_正时链张紧板,S-正时链张导向板; 9-第一凸轮轴轴承盖,10-缸盖本体,11-第二凸轮轴轴承盖,12-排气凸轮轴, 13-进气凸轮轴,14-VVT油压控制阀,15-VVT, 16-钢球; 91-油孔1,92-油孔11,93-油孔111,94_油孔IV, 95-油孔V, 96-进气凸轮轴的第一凸轮轴轴颈孔,97-排气凸轮轴的第一凸轮轴轴颈孔; 101、102-缸盖本体与第一凸轮轴轴承盖中的接触面上的密封圈槽; 其余标号意义参见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种微型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的可变正时系统油路。 如图1所示,所述的微型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的可变正时系统油路,包括VVT油路、液压张紧器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VVT油路包括内置于缸体本体内的VVT油路Ⅰa以及内置于缸盖本体内的VVT油路Ⅰb和位于第一凸轮轴轴承盖中的VVT油路Ⅰc,内置于缸体本体内的VVT油路Ⅰa由主油道Ⅱ与连接O点、P点和Q点之间的缸体VVT油路Ⅰa1构成、并在Q点与内置于缸盖本体内的VVT油路Ⅰb连通,其油路走向是:主油道Ⅱ→P点→Q点;所述的液压张紧器油路Ⅲ由主油道Ⅱ与连接R点→S点→T点的油路、主轴承座油槽、连接W点→X点→Y点的油路以及液压张紧器储油槽构成,其油路走向是:主油道Ⅱ→R点→S点→T点,经主轴承座油槽→W点→X点→Y点→液压张紧器储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微型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的可变正时系统油路,包括VVT油路、液压张紧器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VVT油路包括内置于缸体本体内的VVT油路Ia以及内置于缸盖本体内的VVT油路Ib和位于第一凸轮轴轴承盖中的VVT油路Ic,内置于缸体本体内的VVT油路Ia由主油道II与连接O点、P点和Q点之间的缸体VVT油路Ia1构成、并在Q点与内置于缸盖本体内的VVT油路Ib连通,其油路走向是主油道II→P点→Q点;所述的液压张紧器油路III由主油道II与连接R点→S点→T点的油路、主轴承座油槽、连接W点→X点→Y点的油路以及液压张紧器储油槽构成,其油路走向是主油道II→R点→S点→T点,经主轴承座油槽→W点→X点→Y点→液压张紧器储油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的润滑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张紧器储油槽是位于液压张紧器内部由液压张紧器筋条与液压张紧器外壳构成的全密封油槽。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微型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本体内的VVT油路lb包括位于缸盖本体内对应第一凸轮轴轴承盖位置下的油路B-C和从C点连接油压控制阀OCV的油路Ibl,所述供给VVT的压力油从缸体本体内的VVT油路la经Q点进入缸盖本体的VVT油路Ib,经B点分为两路,其中油路B-K为缸盖内各运动件的润滑油路;油路B-C为驱动VVT的油路,所述驱动VVT的压力油从油路B-C和油路Ibl经油压控制阀OCV后,分为VVT进角油路、VVT迟角控制油路两路压力油分别进入与缸盖本体配套的内置于第一凸轮轴轴承盖中的VVT油路Ic来控制VVT调节进气相位。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型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于第一凸轮轴轴承盖中的VV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克甫廖振华秦际武杨桂兰李兵朱柳坤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