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对(100),包括第一摩擦材料(1)和第二摩擦材料(2),该第一摩擦材料(1)的摩擦面与该第二摩擦材料(2)的摩擦面抵接,所述第一摩擦材料(1)具有金属材料(3),所述第二摩擦材料(2)具有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4),该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4),通过在所述第一摩擦材料(1)的摩擦面与所述第二摩擦材料(2)的摩擦面抵接时使所述金属材料(3)氧化,促进所述第一摩擦材料(1)和第二摩擦材料(2)中至少任意一个的摩擦面上的氧化覆膜(5)的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稳定地形成并维持对噪声和振动的抑制优良的摩擦面的摩擦对。
技术介绍
以往,关于离合器用或制动器用滑动材料和配对材料的成对使用的汽车、工作机 等的摩擦对,要求各种各样的性能。特别是,为了开发效果好的离合器或制动器,正在探索 制动时不容易产生噪声和振动的材料。 作为噪声和振动产生的原因之一,可以列举对摩擦对内的配对材料产生不均匀的 磨损。作为抑制这样的振动的方法,可以考虑减小摩擦材料对配对材料的攻击性、抑制不均 匀磨损的产生的方法。作为减小了攻击性的摩擦材料,例如,可以考虑将摩擦材料中所含的 攻击性高的原料降低后的材料、或向摩擦材料中添加了橡胶等柔软的原料后的材料等。但 是,降低了攻击性高的原料的摩擦材料,产生摩擦系数降低的问题。添加了橡胶的摩擦材 料,虽然由于橡胶的弹性而阻碍攻击配对材料的材料的攻击性,但是制动温度升高则橡胶 变质。因此,产生如下问题由于橡胶的变質,不能维持对配对材料的攻击性的阻碍性能,而 且,由于分解物,摩擦系数也降低。 作为抑制因上述原因产生的摩擦时的振动的技术,日本特开2007-71220号公报 公开了具有摩擦材料和配对材料的摩擦对的技术,该摩擦材料含有纤维基材、摩擦调节剂、 粘合剂和氧化铜,该摩擦材料整体或至少表面为铁基。日本特开2007-71220号公报涉及的 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研究出,通过使摩擦对具有这样的摩擦材料和配对材料,在摩擦材料和配对 材料滑动连接时,氧化铜与铁反应,在配对材料的表面生成保护覆膜,摩擦材料对配对材料 的攻击性减小,配对材料的不均匀磨损得到抑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能稳定地形成并维持对噪声和振动的抑制优良的摩擦面的摩擦对。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为一种摩擦对,包括第一摩擦材料和第二摩擦材料,该第一摩擦材料的摩擦面与该第二摩擦材料的摩擦面抵接,所述第一摩擦材料具有金属材料,所述第二摩擦材料具有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该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通过在所述第一摩擦材料的摩擦面与所述第二摩擦材料的摩擦面抵接时使所述金属材料氧化,促进所述第一摩擦材料和第二摩擦材料中至少任意一个的摩擦面上的氧化覆膜的形成。 上述构成的摩擦对,即使在摩擦面上的氧化覆膜难以自动地产生的摩擦时的制动条件下、压力下、速度下或温度下,由于上述第二摩擦材料具有上述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能够使对噪声和振动的抑制优良的上述氧化覆膜在上述第一摩擦材料和第二摩擦材料中至少任意一个的摩擦面上有效地形成并维持。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色及优点由下述详细的说明和附图而更加明确,其中的数字用 于表示各部件。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典型例的截面模式图。 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模式图。 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模式图。 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截面模式图。 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截面模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为摩擦对,包括第一摩擦材料和第二摩擦材料,该第一摩擦材 料具有金属材料、第一摩擦面,该第二摩擦材料具有与上述第一摩擦面抵接的第二摩擦面, 还具有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该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通过在所述第一摩擦面与所述 第二摩擦面抵接时使所述金属材料氧化,促进所述第一摩擦材料和第二摩擦材料中至少任意一个的摩擦面上的氧化覆膜的形成。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中,氧化覆膜是指,在第一摩擦材料的摩擦面与第二摩擦材 料的摩擦面抵接时,通过至少从第一摩擦材料摩擦面夺取电子,氧化构成该摩擦面的物质 而形成的覆膜。摩擦对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起因于转矩变化。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氧化覆 膜,通过摩擦面的摩擦系数的面内匀质化和摩擦面的面内平滑化两个效果,抑制转矩变化, 由此能够抑制噪声和振动。即,由于在摩擦面内整个区域形成覆膜,产生表面的摩擦系数变 得均匀的效果。而且,产生如下效果抑制部分地腐蚀摩擦面而形成凹凸面,或抑制部分地 剥离摩擦面而产生凹凸。 上述金属材料也可以是铁或铁化合物。这样构成的摩擦对,至少能够在第一摩擦 材料的摩擦面上形成对噪声和振动的抑制优良的氧化铁覆膜。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典型例的截面模式图。摩擦对100具有第一摩擦材料1和第二摩 擦材料2,该摩擦材料1的摩擦面与该摩擦材料2的摩擦面抵接。上述摩擦材料1具有金属 材料3。另外,上述摩擦材料2具有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4。上述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 4,可以是上述摩擦材料2中所含的成分,也可以是上述摩擦材料2的结构。而且,上述氧化 覆膜形成促进单元4也可以由2种以上的成分和结构构成。通过使上述摩擦材料1的摩擦 面与上述摩擦材料2的摩擦面抵接、将上述摩擦材料1中的上述金属材料3用上述摩擦材 料2中的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4氧化,在上述摩擦材料1的摩擦面和上述摩擦材料2的 摩擦面两者上形成氧化覆膜5。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一定仅限于图l所示的典型例,也可以是 例如第一摩擦材料和第二摩擦材料中任意一个的摩擦面上形成氧化覆膜的、发挥专利技术的效 果的摩擦对。 作为本专利技术摩擦对的第一实施例,可以是如下构成上述第二摩擦材料,具有与上 述金属材料相比难以被氧化的金属单体或金属化合物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作为上述氧化覆 膜形成促进单元。 与上述金属材料相比难以被氧化的金属单体或金属化合物(以下称为氧化反应 促进物质),在滑动时,与氧化反应促进物质本身被氧化相比,具有从金属材料中的金属原 子中夺取电子的作用。因此,被氧化反应促进物质夺取了电子的金属材料被氧化,能在摩擦 面上形成氧化覆膜。而且,与上述金属材料相比难以被氧化的金属单体或金属化合物是指都具有金属原子的物质。本第一实施例中,可以仅使用上述金属单体或金属化合物中的1 种,也可以混合使用上述中的2种以上。 氧化反应促进物质可以具有0. 1 80体积% 。这是因为,当氧化反应促进物质小 于O. 1体积%时,不能充分地得到上述金属材料的氧化效果。另外,当氧化反应促进物质为 大于80体积%的值时,作为摩擦材料的材料強度不充分。而且,氧化反应促进物质特别优 选具有1体积%以上,最优选具有3体积%以上。另外,氧化反应促进物质特别优选具有50 体积%以下,最优选具有30体积%以下。 氧化反应促进物质可以是如下构成铜、锡、钴、铟、铱、银、铋、金、钼、铑、钯中的至 少一种金属单体。这是因为,由于上述金属单体是具有比铁的离子化倾向小的离子化倾向 的金属单体,因而能够促进上述金属材料的氧化。这里所说的比铁的离子化倾向小的离子 化倾向表示放出电子而成为离子的倾向比铁小。更具体而言,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标准电 极电位)比铁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大的氧化反应促进物质,可以具有比铁的离子化倾向小 的离子化倾向。作为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标准电极电位),可以参考例如理科年表(平成 20年、丸善、496页)中记载的标准氢电极电位。 氧化反应促进物质还可以是如下构成含有铜、锡、钴、铟、铱、银、铋、金、钼、铑、钯中至少一种元素的金属化合物。这是因为,由于上述金属化合物是含有具有比铁的离子化 倾向小的离子化倾向的元素的金属化合物,因而能够促进上述金属材料的氧化。 本第一实施例的摩擦对的截面模式图示于图2。本第一实施例的摩擦对100具有 第一摩擦材料1和第二摩擦材料2,该摩擦材料1的摩擦面与该摩擦材料2的摩擦面抵接。 上述摩擦材料1具有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擦对(100),包括第一摩擦材料(1)和第二摩擦材料(2),该第一摩擦材料(1)的摩擦面与该第二摩擦材料(2)的摩擦面抵接,所述摩擦对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摩擦材料(1)具有金属材料(3), 所述第二摩擦材料(2)具有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4),该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4),通过在所述第一摩擦材料(1)的摩擦面与所述第二摩擦材料(2)的摩擦面抵接时使所述金属材料(3)氧化,促进所述第一摩擦材料(1)和第二摩擦材料(2)中至少任意一个的摩擦面上的氧化覆膜(5)的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0-10 2008-263945一种摩擦对(100),包括第一摩擦材料(1)和第二摩擦材料(2),该第一摩擦材料(1)的摩擦面与该第二摩擦材料(2)的摩擦面抵接,所述摩擦对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材料(1)具有金属材料(3),所述第二摩擦材料(2)具有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4),该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4),通过在所述第一摩擦材料(1)的摩擦面与所述第二摩擦材料(2)的摩擦面抵接时使所述金属材料(3)氧化,促进所述第一摩擦材料(1)和第二摩擦材料(2)中至少任意一个的摩擦面上的氧化覆膜(5)的形成。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擦对(100),其中,所述金属材料(3)为铁或铁化合物。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对(100),其中,所述第二摩擦材料(2),具有与所述金 属材料(3)相比难以被氧化的金属单体或金属化合物中的至少任意一个(4a)作为所述氧 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4)。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擦对(100),其中,所述金属单体(4a)为铜、锡、钴、铟、铱、 银、铋、金、钼、铑、钯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单体。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擦对(100),其中,所述金属化合物(4a)为含有铜、锡、钴、 铟、铱、银、铋、金、钼、铑、钯中至少一种元素的金属化合物。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对(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健司,西胁正明,矶野宏,藤川裕之,若松智之,志村好男,长泽裕二,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