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293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5 14:25
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被安装于外部的安装基板(21)并且供外部的可插拔基板(22)沿着插拔方向Die插拔,所述连接器(100)包括:排列有多个接触针的针组(120、130);保持针组(120、130)的外侧壳体(110);以及框架(170),其被安装于外侧壳体(110),外侧壳体(110)具有主体部(111)和突出部(112),该突出部(112)从主体部(111)沿着插拔方向Die突出,并且形成有供可插拔基板(22)插拔的狭槽开口(112a),框架(170)遍及整周地包围突出部(112)并且设置于与插拔方向Die大致正交的主体部(111)的设置面(111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1、被安装于安装基板的插座连接器包括:多个针组,其具有多个接触针;以及壳体,其保持这些针组。

2、在这样的连接器中,例如第1针组和第2针组以隔开规定的间隔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连接时,插头连接器的基板被插入到第1针组与第2针组之间(例如us9780512b2、jp2011146210a)。

3、在基板被插入时,第1针组具有的各接触针的可动片和第2针组具有的各接触针的可动片因与基板接触而在彼此远离的方向上发生变形。此时,与壳体的内壁面接触的各可动片的支点附近部分对壳体的壁体施加向外的力。

4、于是,壳体的壁体因从可动片受到力而以向外突出的方式发生弯曲变形。特别是,在无法将相向的壁体彼此连接的情况下(例如,需要在壳体的内侧形成用于收容其他部件的空间时),壳体的壁体容易因从可动片受到力而发生变形。而且,如果壳体的壁体发生变形,则导致各接触针与基板的接触负载下降,存在无法获得所期望的接触性能的可能性。

5、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和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能够对壳体进行加强,抑制壳体的变形来实现接触针的良好的接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的组装方法采用以下的方式。

2、本技术的第1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其被安装于外部的第1基板并且供外部的第2基板沿着插拔方向插拔,所述连接器包括:针组,其排列有多个接触针;壳体,其保持所述针组;以及加强部件,其被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主体部和突出部,该突出部从所述主体部沿着所述插拔方向突出,并且形成有供所述第2基板插拔的狭槽开口,所述加强部件具有板状框架部,该板状框架部遍及整周地包围所述突出部并且设置于与所述插拔方向大致正交的所述主体部的面。

3、根据本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加强部件具有遍及整周地包围突出部的板状的框架部,因此能够通过框架部抑制作为壳体的一部分的突出部的变形(与插拔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变形)。另外,通过抑制突出部的变形,与突出部连接的主体部的变形也被抑制,其结果是,壳体的整体得到加强。而且,通过抑制壳体的变形,能够抑制各接触针与第2基板的接触负载下降,因此能够实现连接器的良好的接触性能。

4、另外,加强部件的框架部设置于与插拔方向大致正交的主体部的面,因此能够简便地将框架部安装于壳体。

5、另外,供框架部设置的主体部的面位于突出部的周围,只要将框架部的形状设计成与主体部的对应的面大致相同的形状,就不会因框架部而使连接器大型化。换言之,能够实现小型且薄型的连接器。假如在将框架部安装于主体部的外周面的情况下,则连接器增加与框架部的厚度对应的尺寸而导致大型化。

6、本技术的第2方式涉及的连接器中,在第1方式中,所述加强部件具有沿着所述主体部的侧面延伸的板状的侧面部,所述侧面部的基端与所述框架部连接,在所述侧面部的顶端形成有与所述第1基板连接的凸片。

7、根据本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加强部件具有侧面部,在侧面部的顶端形成有凸片,因此通过将凸片与第1基板连接,能够将连接器与第1基板牢固地连接。

8、另外,在从连接器拔出第2基板时,能够抑制因在将连接器沿远离第1基板的方向抬起的方向上施加力而使各接触针的各安装部与第1基板的连接部发生损伤。

9、在本技术的第3方式涉及的连接器中,在第2方式中,加强部件是金属制,凸片被焊接于第1基板。

10、根据本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凸片被焊接于第1基板,因此通过使凸片与第1基板接合,能够将连接器与第1基板牢固地接合。

11、本技术的第4方式涉及的连接器中,在第3方式中,在所述侧面部形成有至少1个孔。

12、根据本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在侧面部形成有至少1个孔,因此在将凸片焊接于第1基板时,能够减少从凸片经由侧面部传递给框架部的热量。即,通过孔而减小成为传热路径的侧壁部的横截面面积。

13、本技术的第5方式涉及的连接器中,在从第1方式至第3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框架部的位置在插拔方向上与被压入到所述壳体中的所述接触针的局部附近的位置对应。

14、根据本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框架部的位置在插拔方向上与被压入到壳体中的接触针的局部附近的位置对应,因此能够对承受最大的来自接触针的力的壳体的局部进行加强。

15、本技术的第6方式涉及的连接器中,在从第1方式至第5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框架部为具有4条边的四边形,各所述边的横截面形状为在与所述插拔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

16、根据本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框架部的各边的横截面形状为在与插拔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能够有效地提高壳体变形方向的面积惯性矩。因此,能够有效地加强壳体。

17、本技术的第7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在从第1方式至第6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针组包括第1针组、第2针组、第3针组和第4针组,所述壳体包括通过压入来保持彼此相向的所述第1针组和所述第2针组的外侧壳体、以及通过压入来保持彼此相向的所述第3针组和所述第4针组的内侧壳体,所述内侧壳体被收容在所述外侧壳体内,所述外侧壳体具有所述突出部和所述主体部。

18、根据本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包括通过压入来保持彼此相向的第1针组和第2针组的外侧壳体、以及通过压入来保持彼此相向的第3针组和第4针组的内侧壳体,内侧壳体被收容在外侧壳体内,因此与例如不分割壳体而将各针组插入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用于制造连接器的成本。另外,能够比较容易地制造连接器。

19、另外,在外侧壳体的内侧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第1针组、所述第2针组、以及内侧壳体的空间,因此成为外侧壳体的壁体刚性较低且容易变形的状态,能够通过加强部件的框架部抑制其变形。

20、本技术的第8方式涉及的连接器中,在第7方式中,包括设置在所述外侧壳体与所述内侧壳体之间的板状的固定凸片,在所述固定凸片形成有与所述外侧壳体固定的第1爪和与所述内侧壳体固定的第2爪。

21、根据本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在固定凸片形成有与外侧壳体固定的第1爪和与内侧壳体固定的第2爪,因此能够通过固定凸片(详细而言是第1爪和第2爪)固定外侧壳体和内侧壳体。

22、本技术的第9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在第8方式中,在所述固定凸片形成有与所述第1基板连接的凸片。

23、根据本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在固定凸片形成有与第1基板连接的凸片,因此能够通过固定凸片将连接器与第1基板牢固地连接。

24、另外,能够通过1个固定凸片来实现固定外侧壳体和内侧壳体、以及将连接器与基板牢固地连接这2个功能。由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因此引起生产成本下降。

25、本技术的第10方式涉及的连接器中,在第9方式中,固定凸片是金属制,凸片被焊接于第1基板。

26、根据本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凸片被焊接于第1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被安装于外部的第1基板并且供外部的第2基板沿着插拔方向插拔,所述连接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被安装于外部的第1基板并且供外部的第2基板沿着插拔方向插拔,所述连接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繁伊东利育
申请(专利权)人: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