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9233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5 14: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热管理技术领域。能够利用储热能力消除环境温度波动干扰,在不增加电池包体积的前提下,维持电池模组相对恒温,从而有效提升复杂环境下的均温控制能力。该系统包括动力电池模组、液媒底板和相变外壳;动力电池模组放置在液媒底板上;相变外壳连接在液媒底板上,且包裹在动力电池模组的外周;液媒底板能够对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冷却/加热;相变外壳内设有空心夹层;空心夹层内充注能够吸收电池生热和隔绝环境温度的相变材料。本申请用于提升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热管理,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中的重要角色。热管理技术对车载动力锂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寿命与运行节能等有着决定性作用。

2、热管理表观控制参数是温度及电池间的均温性。温度低,易出现内阻增大、容量衰减、析锂等现象。温度高,会加速内部化学反应,超过80℃内部结构破坏,超过120℃热反应不可控。温度不均,则会造成电芯间的电压差异,极易造成个别电芯的“过充过放”,形成热失控。但受限于车载场景,热管理系统又要满足轻量化、小空间、可靠性。

3、现有冷却形式主要包括:空气冷却技术、液冷技术、相变冷却技术。空气冷却技术的缺点是:受限于低比热及导热系数,需要较大空间,目前很难满足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包(堆)冷却需求。液冷技术的缺点是:考虑到安全性,液冷技术很难实现与电池较大的接触面积,导致其高倍率工况下的温度及均温效果都不理想。相变材料冷却技术的缺点是:附加体积和质量在车载电池包上很难接受。

4、影响电池温度表现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种:1、内部因素,即电池自身的运行生热,受运行倍率、温度等影响。2、外部因素,即环境温度。高温环境中需要对电池进行冷却,低温环境中需要对电池进行加热。同时高温/低温环境会对模组外侧电池加热/冷却,增加电池间的温差。因此,亟需一种能解决电池生热,又能降低环境温度干扰,维持电池模组的相对恒温状态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能够利用储热能力消除环境温度波动干扰,在不增加电池包体积的前提下,维持电池模组相对恒温,从而有效提升复杂环境下的均温控制能力。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模组、液媒底板和相变外壳;所述动力电池模组放置在所述液媒底板上;所述相变外壳连接在所述液媒底板上,且包裹在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外周;所述液媒底板能够对所述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冷却/加热;所述相变外壳内设有空心夹层;所述空心夹层内充注能够吸收电池生热和隔绝环境温度的相变材料。

3、进一步地,所述液媒底板包括金属冷板主体,所述金属冷板主体内设有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与汽车空调水系统连通。

4、进一步地,所述液冷通道包括平行流多通道阵列和蛇盘管通道。

5、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电池模组与所述液媒底板之间填充导热柔性材料或设置导热柔性件。

6、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柔性材料采用导热硅胶或导热硅脂;所述导热柔性件采用导热硅胶垫。

7、进一步地,所述空心夹层的形状与所述相变外壳的形状相同;所述空心夹层内设有多个导流支撑肋板。

8、进一步地,所述相变材料采用固-液相变材料。

9、进一步地,所述相变外壳采用金属材质。

10、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由多个单体电池单层并排组成。

11、进一步地,所述相变外壳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液媒底板上。

12、本申请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申请实施例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设置液态冷板实现对动力电池模组常规负荷的冷却/加热;通过设置相变外壳吸收高温环境和极端负荷的余热储存,低温环境释放热量加热电池,且可利用储热能力消除环境温度波动干扰,在不增加电池包体积的前提下,维持电池模组相对恒温,从而提升复杂环境下的均温控制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池模组、液媒底板和相变外壳;所述动力电池模组放置在所述液媒底板上;所述相变外壳连接在所述液媒底板上,且包裹在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外周;所述液媒底板能够对所述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冷却/加热;所述相变外壳内设有空心夹层;所述空心夹层内充注能够吸收电池生热和隔绝环境温度的相变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媒底板包括金属冷板主体,所述金属冷板主体内设有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与汽车空调水系统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通道包括平行流多通道阵列和蛇盘管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与所述液媒底板之间填充导热柔性材料或设置导热柔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柔性材料采用导热硅胶或导热硅脂;所述导热柔性件采用导热硅胶垫。p>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夹层的形状与所述相变外壳的形状相同;所述空心夹层内设有多个导流支撑肋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采用固-液相变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外壳采用金属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由多个单体电池单层并排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外壳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液媒底板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池模组、液媒底板和相变外壳;所述动力电池模组放置在所述液媒底板上;所述相变外壳连接在所述液媒底板上,且包裹在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外周;所述液媒底板能够对所述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冷却/加热;所述相变外壳内设有空心夹层;所述空心夹层内充注能够吸收电池生热和隔绝环境温度的相变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媒底板包括金属冷板主体,所述金属冷板主体内设有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与汽车空调水系统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通道包括平行流多通道阵列和蛇盘管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相变壳体的液媒底板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与所述液媒底板之间填充导热柔性材料或设置导热柔性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林马浩鹏李顺李明奇帅德强李永康王耀华卢万兆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