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1888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5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巷道支护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包括承接组件,还包括,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铰接于每两个所述承接组件之间用于控制承接组件适配于巷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旋转四个固定环远离套管对支撑杆进行放松,控制液压装置伸长分别推动四个承接架、第一对接杆与第二对接杆向外端扩大,巷道内受到冲击地压推动接触块压缩阻尼杆对冲击地压进行释压,从而提高巷道的稳定性,同时接触块受到冲击地压阻尼杆完全压缩,将向下推动阻尼杆与对接块,并分别通过相邻的两个支撑组件,将冲击地压传导至相邻两个接触组件上,并传导至巷道内壁,进一步提高巷道支护的稳定性,同时提高对巷道内壁支护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巷道支护,具体是一种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


技术介绍

1、岩爆是指地下开采的深部或构造应力很高的区域,在临空岩体中发生突发式破坏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临空岩体积聚的应变能突然而猛烈地全部释放,致使岩体发生像爆炸一样的脆性断裂,冲击地压造成大量岩石崩落,并产生巨大声响和气浪冲击,不但会将矿井破坏,而且震动波可危及地面建筑物。目前巷道支护大多采用门式吸能防冲液压支架,门式吸能液压支架由底桩、支架(包括液压立柱和顶梁等)组成,底桩与支架用铰接方式连接,液压立柱采用铰接方式分别与顶梁和支架底座连接,此种支架结构呈倒u形,导致门式吸能防冲液压支架只能对巷道顶部产生冲击地压进行支护,而巷道侧壁产生冲击地压时,由于门式吸能防冲液压支架侧部未设置有支护结构,导致对巷道侧壁支护的稳定性较差,因此现提出一种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解决了现有门式吸能防冲液压支架结构呈倒u形,只能对巷道顶部产生冲击地压进行支护,而巷道侧壁产生冲击地压时,由于门式吸能防冲液压支架侧部未设置有支护结构,导致对巷道侧壁支护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包括承接组件,还包括,

3、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铰接于每两个所述承接组件之间用于控制承接组件适配于巷道;

4、接触组件,所述接触组件套设于所述承接组件的外部用于对巷道支护;

5、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接触组件之间;

6、吸能组件,所述吸能组件设置于所述承接组件内部且与所述接触组件铰接用于缓冲地压冲击;

7、其中,所述承接组件包括承接架,所述承接架的一端固装有第一对接杆,所述承接架的另一端固装有两个第二对接杆,所述第一对接杆一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滑块,两个所述第二对接杆的相对侧均开设有供滑块滑动的矩形槽;

8、所述承接组件有四个且相互卡合,所述第一对接杆与第二对接杆的顶部分别开设有滑槽;

9、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承接架中部的阻尼杆,所述阻尼杆的外部固装有限位环,所述阻尼杆的顶端安装有接触块,所述阻尼杆的底端连接有对接块;

10、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对接块一端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套设有支撑杆,所述套管的一端螺纹套设有固定环用于固定支撑杆伸缩长度。

11、优选地,所述套管外壁一端的厚度从中部向外端逐渐递减,所述套管的一端呈“十”字开口,所述固定环的内径逐渐递增,所述固定环螺纹套设于所述套管的一端且贯穿于支撑杆的外部。

12、优选地,所述接触块外围开设有增加摩擦阻力的凹槽,所述接触组件有四个且分别与四个承接组件连接,四个所述接触块均呈圆弧状且构成圆环。

13、优选地,所述接触块与巷道内壁接触,接触块受到冲击地压下压阻尼杆施压,而阻尼杆达到预定压力推动对接块,对接块将受到的压力通过相邻两个支撑组件传导至相邻两个接触组件上,进而传导至巷道内壁。

14、优选地,所述吸能组件包括滑动于所述第二对接杆与滑块顶部的第一传动块与第二传动块,所述第一传动块的顶部通过第一传动杆与接触块内壁铰接,所述第二传动块的顶部通过第二传动杆与接触块的内壁铰接。

15、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块与第二传动块滑动于所述矩形槽内,所述承接架内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弧形孔,一个所述滑块滑动于另一端所述承接架上的两个第二对接杆之间。

16、优选地,所述吸能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弧形孔内的连接管且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块侧部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套设有对接环,所述对接环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杆且一端与所述第二对接杆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弹簧且套设于所述连接杆外部。

17、优选地,所述连接管套设于所述承接架内部两侧开设的弧形孔内,所述连接杆与对接环分别套设于所述连接管内部,且所述连接杆一端贯穿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另一个承接架上的第二对接杆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的外部且一端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对接环连接,所述连接管、连接杆与弹簧均与所述弧形孔的弧度一致。

18、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第二传动杆呈圆弧状,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第二传动杆呈“八”字状,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上端与所述接触块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下端与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块与第二传动块的顶部铰接。

19、优选地,所述接触块受到冲击地压下移分别通过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推动第一传动块与第二传动块沿着第一对接杆与第二对接杆顶部的滑槽移动,使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与第一对接杆、第二对接杆的顶部接触。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1、本专利技术通过旋转四个固定环远离套管对支撑杆进行放松,控制液压装置伸长分别推动四个承接架、第一对接杆与第二对接杆向外端扩大,四个支撑杆分别被拉出,使四个接触块外围与巷道内壁接触,对巷道进行支护,此时反向旋转固定环挤压套管的一端固定支撑杆的长度,巷道内受到冲击地压推动接触块压缩阻尼杆对冲击地压进行释压,从而提高巷道的稳定性,同时接触块受到冲击地压阻尼杆完全压缩,将向下推动阻尼杆与对接块,并分别通过相邻的两个支撑组件,将冲击地压传导至相邻两个接触组件上,并传导至巷道内壁,进一步提高巷道支护的稳定性,同时提高对巷道内壁支护的效果;

22、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液压装置伸长推动四个承接组件向外扩大过程中一个承接架上的两个第二对接杆与另一端承接架之间间距逐渐增大,同时拉动连接杆与对接环并压缩弹簧,从而增加弹簧的蓄力,而接触块受到冲击地压下移推动第一传动杆与第一传动块滑动于第二对接杆顶部矩形槽内,第一传动块移动过程中带动连接管压缩弹簧,从而通过弹簧增加接触块移动的阻力,并通过弹簧对冲击地压进行缓冲,减少冲击地压对接触块的冲击力,从而提高之间的稳定性;

23、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液压装置伸长分别推动四个承接架、第一对接杆与第二对接杆向外端扩大,四个支撑杆分别被拉出,带动接触块向外扩张,使其与巷道内壁接触,即可通过接触组件对巷道内壁进行支护,同时能够满足对不同大小的巷道进行支护,提高支架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包括承接组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1)外壁一端的厚度从中部向外端逐渐递减,所述套管(31)的一端呈“十”字开口,所述固定环(32)的内径逐渐递增,所述固定环(32)螺纹套设于所述套管(31)的一端且贯穿于支撑杆(33)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块(21)外围开设有增加摩擦阻力的凹槽,所述接触组件(2)有四个且分别与四个承接组件(1)连接,四个所述接触块(21)均呈圆弧状且构成圆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块(21)与巷道内壁接触,接触块(21)受到冲击地压下压阻尼杆(22)施压,而阻尼杆(22)达到预定压力推动对接块(23),对接块(23)将受到的压力通过相邻两个支撑组件(3)传导至相邻两个接触组件(2)上,进而传导至巷道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4)包括滑动于所述第二对接杆(14)与滑块(13)顶部的第一传动块(42)与第二传动块(43),所述第一传动块(42)的顶部通过第一传动杆(41)与接触块(21)内壁铰接,所述第二传动块(43)的顶部通过第二传动杆(48)与接触块(21)的内壁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块(42)与第二传动块(43)滑动于所述矩形槽内,所述承接架(11)内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弧形孔,一个所述滑块(13)滑动于另一端所述承接架(11)上的两个第二对接杆(1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4)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弧形孔内的连接管(44)且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块(42)侧部连接,所述连接管(44)的内部套设有对接环(46),所述对接环(46)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杆(45)且一端与所述第二对接杆(14)连接,所述连接管(44)的内部设置有弹簧(47)且套设于所述连接杆(45)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44)套设于所述承接架(11)内部两侧开设的弧形孔内,所述连接杆(45)与对接环(46)分别套设于所述连接管(44)内部,且所述连接杆(45)一端贯穿所述连接管(44)的一端与另一个承接架(11)上的第二对接杆(14)连接,所述弹簧(47)套设于所述连接杆(45)的外部且一端与所述连接管(44)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对接环(46)连接,所述连接管(44)、连接杆(45)与弹簧(47)均与所述弧形孔的弧度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杆(41)与所述第二传动杆(48)呈圆弧状,所述第一传动杆(41)与所述第二传动杆(48)呈“八”字状,所述第一传动杆(41)与所述第二传动杆(48)的上端与所述接触块(21)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一传动杆(41)与所述第二传动杆(48)的下端与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块(42)与第二传动块(43)的顶部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块(21)受到冲击地压下移分别通过第一传动杆(41)与第二传动杆(48)推动第一传动块(42)与第二传动块(43)沿着第一对接杆(12)与第二对接杆(14)顶部的滑槽移动,使第一传动杆(41)、第二传动杆(48)与第一对接杆(12)、第二对接杆(14)的顶部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包括承接组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1)外壁一端的厚度从中部向外端逐渐递减,所述套管(31)的一端呈“十”字开口,所述固定环(32)的内径逐渐递增,所述固定环(32)螺纹套设于所述套管(31)的一端且贯穿于支撑杆(33)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块(21)外围开设有增加摩擦阻力的凹槽,所述接触组件(2)有四个且分别与四个承接组件(1)连接,四个所述接触块(21)均呈圆弧状且构成圆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块(21)与巷道内壁接触,接触块(21)受到冲击地压下压阻尼杆(22)施压,而阻尼杆(22)达到预定压力推动对接块(23),对接块(23)将受到的压力通过相邻两个支撑组件(3)传导至相邻两个接触组件(2)上,进而传导至巷道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4)包括滑动于所述第二对接杆(14)与滑块(13)顶部的第一传动块(42)与第二传动块(43),所述第一传动块(42)的顶部通过第一传动杆(41)与接触块(21)内壁铰接,所述第二传动块(43)的顶部通过第二传动杆(48)与接触块(21)的内壁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块(42)与第二传动块(43)滑动于所述矩形槽内,所述承接架(11)内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弧形孔,一个所述滑块(13)滑动于另一端所述承接架(11)上的两个第二对接杆(1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桩基液压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义敏许海亮安栋潘一山张建卓肖永惠刘飞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