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楼梯施工,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次性浇筑的滑动支座板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当有地震发生时,楼梯间结构首先发生失稳,直至结构破坏,而当地震发生时楼梯又是唯一的逃生通道,因此楼梯的结构安全十分重要,楼梯间的结构破坏究其原因是楼梯间纵横向水平支撑相对较少,承受刚度大,为减缓或减轻楼梯结构承受的地震荷载,现有做法采用在楼梯梯段和休息平台的连接处设置滑动支座,以使得在地震发生时楼梯梯段和休息平台间在一定的区间内可相对伸缩滑动,减少地震破坏荷载的影响。
2、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510008159.2,专利技术名称为具有石墨支座的抗震楼梯及其施工方法)公开了一种抗震楼梯的施工方法,具体地公开有如下步骤:设置预埋第一层钢板,浇筑楼梯休息平台混凝土;搭设梯段模板;铺设石墨粉层;预埋第二层钢板;绑扎梯段钢筋后浇筑梯段混凝土;楼梯养护。上述施工方法中需要在滑动支座处分两次施工,即先施工楼梯休息平台,而后在施工楼梯梯段,使得施工工期较长,楼梯梯段施工滞后,施工复杂,工程成本高。
3、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休息平台和楼梯梯段一次性浇筑的滑动支座及其施工方法,是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浇筑的滑动支座板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浇筑的滑动支座板,包括:
3、第一钢板,所述第一钢板固定设置于休息平台上,
4、第二钢板,所述第二钢板固定设置于靠近下方已浇筑休息平台的楼梯梯段的下表面,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楼梯梯段的下表面平齐;
5、聚四氟乙烯垫板,所述聚四氟乙烯垫板有两块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钢板上表面和第二钢板下表面粘接,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第二钢板位置对应,两块所述聚四氟乙烯垫板相接触并能够相对滑动。
6、优选的,所述聚四氟乙烯垫板的厚度为1-2mm。
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一次性浇筑的滑动支座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架设脚手架;
9、s2:在脚手架上铺设休息平台模板和楼梯梯段模板;
10、s3:在休息平台模板和楼梯梯段模板内布置支撑钢筋;
11、s4:在休息平台模板内固定设置第一钢板,在楼梯梯段模板的底部固定设置第二钢板,第二钢板与下方已浇筑的休息平台上的第一钢板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二钢板和已浇筑的休息平台上的所述第一钢板之间的两块聚四氟乙烯垫板相接触并能够相对滑动;
12、s5:在楼梯梯段模板内均匀间隔竖直设置踏步侧模;
13、s6:向所述休息平台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在所述休息平台模板和楼梯梯段模板内分别形成休息平台和楼梯梯段;
14、s7:去除休息平台模板和楼梯梯段模板;
15、s8:在步骤s6中浇筑形成的休息平台上的第一钢板上胶粘聚四氟乙烯垫板。
16、进一步的,所述休息平台模板包括第一底模和第一侧模,所述第一底模铺设在所述脚手架上,所述第一侧模竖直铺设在所述第一底模上;所述楼梯梯段模板包括第二底模和第二侧模,所述第一侧模围成顶部开口,侧面具有浇筑口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二底模铺设在所述脚手架上并与所述第一底模衔接,所述第二侧模竖直铺设在所述第二底模的两侧,两侧的所述第二侧模之间形成浇筑流道,所述浇筑流道与所述浇筑口连通,所述第二底模和第二侧模的底端与下方已浇筑的休息平台和/或休息平台上的第一钢板相接触。
17、进一步的,最上方的所述踏步侧模设置在所述浇筑口处,最下方的所述踏步侧模与相邻的一个踏步侧模之间形成安装模,所述第二钢板位于所述安装模内。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分别绑扎在所述休息平台模板和楼梯梯段模板内的支撑钢筋上。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钢板绑扎在所述楼梯梯段模板内的支撑钢筋上;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端与所述休息平台模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沿所述第一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板和所述休息平台模板相对延伸形成支撑部,所述第一钢板位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休息平台模板之间并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
20、进一步的,还包括:
21、建筑面层,所述建筑面层设置于所述休息平台上;
22、聚苯板,所述聚苯板设置于所述建筑面层和所述第二钢板之间并与所述建筑面层的上表面平齐;当所述第一钢板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时,浇筑混凝土后去除所述安装板,所述支撑部滞留在所述休息平台内,所述聚苯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去除后形成的缝隙内。
2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24、1.本申请采用双层钢板结合聚四氟乙烯垫板制成滑动支座,与传统的滑动支座相比,常态稳定性更好,地震时滑动性能更强。
25、2.本申请可实现一次性浇筑休息平台及楼梯梯段,无需分两次施工,能够缩短工期,避免楼梯梯段施工滞后的问题,施工完成后楼梯梯段和休息平台能够在地震时实现相对滑动功能,避免结构破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浇筑的滑动支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浇筑的滑动支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垫板(5)的厚度为1-2mm。
3.一种一次性浇筑的滑动支座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浇筑的滑动支座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休息平台模板(6)包括第一底模(601)和第一侧模(602),所述第一底模(601)铺设在所述脚手架上,所述第一侧模(602)竖直铺设在所述第一底模(601)上;所述楼梯梯段模板(7)包括第二底模(701)和第二侧模(702),所述第一侧模(602)围成顶部开口,侧面具有浇筑口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二底模(701)铺设在所述脚手架上并与所述第一底模(601)衔接,所述第二侧模(702)竖直铺设在所述第二底模(701)的两侧,两侧的所述第二侧模(702)之间形成浇筑流道,所述浇筑流道与所述浇筑口连通,所述第二底模(701)和第二侧模(702)的底端与下方已浇筑的休息平台(2)和/或休息平台(2)上的第一钢板(1)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浇筑的滑动支座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1)和第二钢板(3)分别绑扎在所述休息平台模板(6)和楼梯梯段模板(7)内的支撑钢筋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浇筑的滑动支座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板(3)绑扎在所述楼梯梯段模板(7)内的支撑钢筋上;还包括: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一端与所述休息平台模板(6)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沿所述第一钢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板(9)和所述休息平台模板(6)相对延伸形成支撑部(10),所述第一钢板(1)位于所述安装板(9)和所述休息平台模板(6)之间并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次性浇筑的滑动支座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浇筑的滑动支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浇筑的滑动支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垫板(5)的厚度为1-2mm。
3.一种一次性浇筑的滑动支座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浇筑的滑动支座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休息平台模板(6)包括第一底模(601)和第一侧模(602),所述第一底模(601)铺设在所述脚手架上,所述第一侧模(602)竖直铺设在所述第一底模(601)上;所述楼梯梯段模板(7)包括第二底模(701)和第二侧模(702),所述第一侧模(602)围成顶部开口,侧面具有浇筑口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二底模(701)铺设在所述脚手架上并与所述第一底模(601)衔接,所述第二侧模(702)竖直铺设在所述第二底模(701)的两侧,两侧的所述第二侧模(702)之间形成浇筑流道,所述浇筑流道与所述浇筑口连通,所述第二底模(701)和第二侧模(702)的底端与下方已浇筑的休息平台(2)和/或休息平台(2)上的第一钢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杨永春,张迁,王建勇,刘雪萍,王金龙,吴刚,陈凯雄,姜会天,张聪雷,杨明月,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