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具体涉及一种雾化加热结构以及电子雾化器。
技术介绍
1、电子雾化器是一款通过其上雾化加热结构能够对其内储存雾化液进行雾化加热作用的产品。目前所设计的电子雾化器,其上的气道会经过电芯、主板、吸油棉等结构。由于吸油棉吸油能力有效,使得电子雾化器会存在漏液或冷凝液积累流出的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加热结构以及电子雾化器,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漏液问题。
2、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雾化加热结构,包括:
3、油杯,所述油杯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4、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油杯的第二端,并和所述油杯围合形成储油腔,所述储油腔内形成有雾化气道;
5、气道管,所述气道管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相对靠近所述第一端一侧,所述出气口位于相对远离所述第一端一侧;所述进气口和大气相连通,所述出气口通过所述底座和所述雾化气道相连通。
6、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气道管为柔性气道管。
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气道管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设置于所述油杯的侧壁,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于所述油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底座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管体通过所述底座和所述储油腔内的所述雾化气道相连通;所述第一管体远离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形成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形成所述出气口。
8、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转接头,在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连接处设
9、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密封体、第二密封体、第一吸油棉以及第二吸油棉;所述第一密封体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端一侧的所述油杯内,所述第二密封体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端一侧的所述油杯内;所述第一吸油棉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体远离所述第二密封体一侧的所述储油腔内,所述第二吸油棉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体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第一导接柱延伸至所述储油腔内,并且所述第一导接柱延伸至所述储油腔内部分的轴向长度不低于所述第二吸油棉的厚度。
10、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气流开关件,所述气流开关件设置于所述气道管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气流开关件用于在所述气道管进气时形成气压差以启动所述雾化加热结构。
11、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护体,所述防护体上开设有储放腔,所述气流开关件放置于所述储放腔内,在所述气流开关件轴向两端的所述防护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均和所述储放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气道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腔内空间小于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内空间。
12、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油杯包括主体和抽吸体;在所述主体靠近所述抽吸体一端开设有安装槽,在所述主体靠近所述抽吸体一端的侧壁处设置有对接柱;所述防护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防护体上开设有转接道,所述转接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对接柱相连通;所述气道管和所述对接柱相套接。
13、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雾化芯,所述雾化芯设置于所述雾化气道内,所述气流开关件相对所述雾化芯更靠近所述第一端。
14、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包括外壳、电芯和上述雾化加热结构;所述电芯和所述雾化加热结构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开设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和所述气道管相连通。
15、依据上述实施例中的雾化加热结构,气道管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进气口位于相对靠近第一端一侧,出气口位于相对远离第一端一侧,即出气口位于相对靠近第二端或底座一侧,这样,即使雾化气道处的吸油棉吸油能力有限,存在漏液问题,基于气道管的结构,也能很好的对雾化液进行拦截,防止雾化液流出雾化加热结构,进而解决漏液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管为柔性气道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管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设置于所述油杯的侧壁,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于所述油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底座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管体通过所述底座和所述储油腔内的所述雾化气道相连通;所述第一管体远离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形成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形成所述出气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头,在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连接处设置所述转接头,和/或,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导接柱,在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一导接柱之间设置所述转接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体、第二密封体、第一吸油棉以及第二吸油棉;所述第一密封体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端一侧的所述油杯内,所述第二密封体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端一侧的所述油杯内;所述第一吸油棉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体远离所述第二密封体一侧的所述储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流开关件,所述气流开关件设置于所述气道管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气流开关件用于在所述气道管进气时形成气压差以启动所述雾化加热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体,所述防护体上开设有储放腔,所述气流开关件放置于所述储放腔内,在所述气流开关件轴向两端的所述防护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均和所述储放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气道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腔内空间小于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内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包括主体和抽吸体;在所述主体靠近所述抽吸体一端开设有安装槽,在所述主体靠近所述抽吸体一端的侧壁处设置有对接柱;所述防护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防护体上开设有转接道,所述转接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对接柱相连通;所述气道管和所述对接柱相套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雾化芯,所述雾化芯设置于所述雾化气道内,所述气流开关件相对所述雾化芯更靠近所述第一端。
10.一种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电芯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所述电芯和所述雾化加热结构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开设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和所述气道管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管为柔性气道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管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设置于所述油杯的侧壁,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于所述油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底座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管体通过所述底座和所述储油腔内的所述雾化气道相连通;所述第一管体远离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形成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形成所述出气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头,在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连接处设置所述转接头,和/或,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导接柱,在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一导接柱之间设置所述转接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体、第二密封体、第一吸油棉以及第二吸油棉;所述第一密封体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端一侧的所述油杯内,所述第二密封体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端一侧的所述油杯内;所述第一吸油棉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体远离所述第二密封体一侧的所述储油腔内,所述第二吸油棉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体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第一导接柱延伸至所述储油腔内,并且所述第一导接柱延伸至所述储油腔内部分的轴向长度不低于所述第二吸油棉的厚度。
6.如权...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