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尤其涉及一种旋转风道空气炸锅。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了提升,烹饪器具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空气炸锅在使用时,干净方便,烹饪速度快,烘烤食物味道好,因此逐渐成为厨房不可或缺的厨房用具之一。
2、目前市场上的空气炸锅产品,包括外壳和锅体,锅体设置在外壳内,且锅体内还设置由发热管和离心风扇,在使用空气炸锅时,先将食物放置在锅体内,再将外盖盖合,启动空气炸锅,发热管将热量从上向下辐射到食物上,离心风扇转动以加快锅体内空气的流动,使得食物受热均匀,空气炸锅的工作原理是产生热风循环,循环的热风带走食物表面的水份,从而达到油炸或烤制的效果,由于发热管和离心风扇均设置在外壳的顶部,不但增加了空气炸锅的高度尺寸,也浪费了更多的材料。
3、因此如何在降低空气炸锅的高度和尺寸的同时,使得锅内的食物能够均匀受热,实为本领域的和相关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风道空气炸锅,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炸锅高度和尺寸过大,造成材料浪费,同时锅内食物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2、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旋转风道空气炸锅,包括外壳、锅具组件和热风组件,所述锅具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送风罩、发热管、风机和旋转出风管,所述送风罩罩设于所述锅具组件的顶壁,且形成加热通道,所述送风罩设有与所述加热通道连通的进风口,所述风机与所述锅具组件的顶壁相连接,所述风机的出风口
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锅具组件和热风组件均设置在外壳内,送风罩罩设在锅具组件的顶壁上,并形成加热通道,发热管设置在加热通道内,从而使得通过风机进入的冷风进入到加热通道内,通过加热通道内的发热管对冷风进行加热以得到热风,再进入到旋转出风管内,通过旋转出风管将热风吹到锅具组件内,从而对锅具组件内的食物进行加热,由于旋转出风管与锅具组件转动连接,第一出风口吹出的热风驱动旋转出风管转动,从而使得热风均匀的散布到锅具组件内,以便于对锅具组件内的食物进行均匀加热,由于风机与送风罩横向布置,从而减小空气炸锅的高度和尺寸,减少材料的浪费。
4、优选地,所述热风组件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导风支承和转动支承,所述导风支承的一端与所述锅具组件的顶壁相连接,所述导风支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转动支承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转动支承的外壁与所述旋转出风管相连接,所述导风支承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所述转动支承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第三通风孔和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通。
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件以实现旋转出风管与锅具组件的转动连接,转动件包括导风支承和转动支承,通过导风支承与转动支承的转动以实现旋转出风管的转动。
6、优选地,所述旋转出风管的两端凸出形成两个驱动块,所述两个驱动块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两个驱动块上,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为第一驱动孔,另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为第二驱动孔。
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出风管与锅具组件转动连接,旋转出风管上凸出形成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第一驱动块上开设有第一驱动孔,第二驱动块上开设有第二驱动孔,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驱动孔和第二驱动孔的开设方向相反,从而使得通过第一驱动孔和第二驱动孔排出的热风方向相反,从而便于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配合驱动旋转出风管转动。
8、优选地,所述旋转出风管上凸出形成多个第一供热块和多个第二供热块,所述多个第一供热块和所述多个第二供热块均位于所述两个驱动块之间,所述第一供热块和所述第二供热块均倾斜设置,所述多个第一供热块上开设有第一供热孔,所述多个第二供热块上开设有第二供热孔,所述第一供热孔与所述第一驱动孔的方向相同,所述第二供热孔与所述第二驱动孔的方向相同,且所述多个第一供热块和所述多个第二供热块的倾斜角度均小于所述驱动块的倾斜角度。
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出风管上还凸出形成第一供热块和第二供热块,第一供热块上开设有第一供热孔,第二供热块上开设有第二供热孔,第一供热孔与第一驱动孔的方向相同,第二供热孔与第二驱动孔的方向相同,从而避免对旋转出风管的旋转造成阻碍,且通过第一供热孔和第二供热孔便于供热,且第一供热块和第二供热块的倾斜角度均小于驱动块的倾斜角度,从而便于驱动块的转动。
10、优选地,所述旋转出风管包括上风管和下风管,所述上风管与所述下风管相连接,所述上风管与所述下风管组合形成送风腔,所述送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通,所述驱动块、所述多个第一供热块和所述多个第二供热块均设于所述下风管上,所述上风管上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转动支承相连接,所述多个第一供热块和所述多个第二供热块以所述连接座为中心反向对称分布,所述第一进风口开设于所述连接座上。
1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出风管包括上风管和下风管两部分,驱动块、第一供热块和第二供热块均位于下风管上,且多个第一供热块和多个第二供热块以连接座反向对称分布,以便于旋转出风管的转动和供热。
12、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驱动块为第一驱动块,另一个所述驱动块为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驱动孔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斜面上,所述第二驱动块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驱动孔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斜面上,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下风管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下风管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相同,且均位于60°~90°之间。
1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角度均位于60°~90°之间,以便于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驱动旋转出风管转动。
14、优选地,所述第一供热块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供热孔的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上,所述第二供热块具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供热孔的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二倾斜面上,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下风管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第三夹角,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下风管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第四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与所述第四夹角的角度相同,且均位于0°~30°之间。
1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夹角和第四夹角的角度均位于0°~30°之间,从而避免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对旋转出风管的驱动时,第一供热块和第二供热块对其造成干扰。
16、优选地,所述热风组件还包括导风隔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风道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外壳(1)、锅具组件(2)和热风组件(3),所述锅具组件(2)设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热风组件(3)包括送风罩(31)、发热管(32)、风机(33)和旋转出风管(36),所述送风罩(31)罩设于所述锅具组件(2)的顶壁,且形成加热通道(313),所述送风罩(31)设有与所述加热通道(313)连通的进风口(3131),所述风机(33)与所述锅具组件(2)的顶壁相连接,所述风机(33)的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3131)相连通,所述风机(33)与所述送风罩(31)横向布置,所述发热管(32)设于所述加热通道(313)内,所述锅具组件(2)的顶壁设有与所述加热通道(313)连通的第一通风孔(211),所述第一通风孔(211)位于所述加热通道(313)远离所述进风口(3131)的一端,所述旋转出风管(36)与所述锅具组件(2)转动连接,且所述旋转出风管(36)位于所述锅具组件(2)内,所述旋转出风管(36)设有第一进风口(3612)和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3631),所述第一进风口(3612)与所述第一通风孔(211)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3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风道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组件(3)包括转动件(37),所述转动件(37)包括导风支承(371)和转动支承(372),所述导风支承(371)的一端与所述锅具组件(2)的顶壁相连接,所述导风支承(37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风孔(211)与所述转动支承(372)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转动支承(372)的外壁与所述旋转出风管(36)相连接,所述导风支承(371)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3711),所述转动支承(372)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孔(3721),所述第一通风孔(211)、第二通风孔(3711)、第三通风孔(3721)和所述第一进风口(3612)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风道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出风管(36)的两端凸出形成两个驱动块(364),所述两个驱动块(364)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出风口(3631)设于所述两个驱动块(364)上,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3631)为第一驱动孔(3643),另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3631)为第二驱动孔(3644),所述第一驱动孔(3643)和所述第二驱动孔(3644)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风道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出风管(36)上凸出形成多个第一供热块(365)和多个第二供热块(366),所述多个第一供热块(365)和所述多个第二供热块(366)均位于所述两个驱动块(364)之间,所述第一供热块(365)和所述第二供热块(366)均倾斜设置,所述多个第一供热块(365)上开设有第一供热孔(3651),所述多个第二供热块(366)上开设有第二供热孔(3661),所述第一供热孔(3651)与所述第一驱动孔(3643)的方向相同,所述第二供热孔(3661)与所述第二驱动孔(3644)的方向相同,且所述多个第一供热块(365)和所述多个第二供热块(366)的倾斜角度均小于所述驱动块(364)的倾斜角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旋转风道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出风管(36)包括上风管(361)和下风管(362),所述上风管(361)与所述下风管(362)相连接,所述上风管(361)与所述下风管(362)组合形成送风腔(363),所述送风腔(363)与所述第一进风口(3612)相连通,所述驱动块(364)、所述多个第一供热块(365)和所述多个第二供热块(366)均设于所述下风管(362)上,所述上风管(361)上设置有连接座(3611),所述连接座(3611)与所述转动支承(372)相连接,所述多个第一供热块(365)和所述多个第二供热块(366)以所述连接座(3611)为中心反向对称分布,所述第一进风口(3612)开设于所述连接座(3611)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转风道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驱动块(364)为第一驱动块(3641),另一个所述驱动块(364)为第二驱动块(3642),所述第一驱动块(3641)具有第一斜面(3645),所述第一驱动孔(3643)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斜面(3645)上,所述第二驱动块(3642)具有第二斜面(3646),所述第二驱动孔(3644)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斜面(3646)上,所述第一斜面(3645)与所述下风管(362)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364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风道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外壳(1)、锅具组件(2)和热风组件(3),所述锅具组件(2)设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热风组件(3)包括送风罩(31)、发热管(32)、风机(33)和旋转出风管(36),所述送风罩(31)罩设于所述锅具组件(2)的顶壁,且形成加热通道(313),所述送风罩(31)设有与所述加热通道(313)连通的进风口(3131),所述风机(33)与所述锅具组件(2)的顶壁相连接,所述风机(33)的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3131)相连通,所述风机(33)与所述送风罩(31)横向布置,所述发热管(32)设于所述加热通道(313)内,所述锅具组件(2)的顶壁设有与所述加热通道(313)连通的第一通风孔(211),所述第一通风孔(211)位于所述加热通道(313)远离所述进风口(3131)的一端,所述旋转出风管(36)与所述锅具组件(2)转动连接,且所述旋转出风管(36)位于所述锅具组件(2)内,所述旋转出风管(36)设有第一进风口(3612)和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3631),所述第一进风口(3612)与所述第一通风孔(211)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3631)吹出的热风驱动所述旋转出风管(36)旋转,且使所述第一出风口(3631)自身的位置沿着所述旋转出风管(36)的旋转方向发生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风道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组件(3)包括转动件(37),所述转动件(37)包括导风支承(371)和转动支承(372),所述导风支承(371)的一端与所述锅具组件(2)的顶壁相连接,所述导风支承(37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风孔(211)与所述转动支承(372)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转动支承(372)的外壁与所述旋转出风管(36)相连接,所述导风支承(371)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3711),所述转动支承(372)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孔(3721),所述第一通风孔(211)、第二通风孔(3711)、第三通风孔(3721)和所述第一进风口(3612)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风道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出风管(36)的两端凸出形成两个驱动块(364),所述两个驱动块(364)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出风口(3631)设于所述两个驱动块(364)上,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3631)为第一驱动孔(3643),另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3631)为第二驱动孔(3644),所述第一驱动孔(3643)和所述第二驱动孔(3644)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风道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出风管(36)上凸出形成多个第一供热块(365)和多个第二供热块(366),所述多个第一供热块(365)和所述多个第二供热块(366)均位于所述两个驱动块(364)之间,所述第一供热块(365)和所述第二供热块(366)均倾斜设置,所述多个第一供热块(365)上开设有第一供热孔(3651),所述多个第二供热块(366)上开设有第二供热孔(3661),所述第一供热孔(3651)与所述第一驱动孔(3643)的方向相同,所述第二供热孔(3661)与所述第二驱动孔(3644)的方向相同,且所述多个第一供热块(365)和所述多个第二供热块(366)的倾斜角度均小于所述驱动块(364)的倾斜角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旋转风道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出风管(36)包括上风管(361)和下风管(3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叶锋,黄俊豪,刘锦森,张涛,刘福波,李韶佳,彭磊,
申请(专利权)人:纯米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