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内压调节结构的供墨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9330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供墨容器,其适用于一连续供墨系统,用以储存一墨水,该供墨容器包含:一盖体;一本体,其与该盖体连接以形成一容置槽;一内压调节结构,其设置于该容置槽内,用以将该容置槽分隔为一墨水储存区及一缓冲区,且该内压调节结构具有一凹槽、一贯穿孔洞以及一滤心,该墨水储存区用以储存该墨水,该滤心设置于该凹槽内且与该贯穿孔洞相连通,借助该滤心对该容置槽进行内部压力的缓冲调节,使容置于该墨水储存区内的气体经由该贯穿孔洞流至该缓冲区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的供墨容器,尤指一种具有内压调 节结构的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的供墨容器。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喷墨打印机由于具有操作容易且可打印于多种喷墨媒体等优 点,广受消费大众欢迎,但喷墨打印机使用一段时日后,便会因墨水匣的墨水 耗尽而须更换墨水匣,目前常见的更换方法是丢弃旧有的墨水匣再安装全新的 墨水匣以提供墨水,此举不但造成墨水匣体的浪费,且因墨水匣的价格昂贵而 无形地增加了使用者的开销。为了节省打印成本并避免资源浪费,重复使用同 一个墨水匣的连续供墨系统便因应而生。现有的连续供墨系统皆为外置式连续供墨系统,其是在喷墨打印机外设置 一供墨容器,并借助导管连接供墨容器及喷墨打印机内部的墨水匣,然后利用 一抽吸装置,例如泵(Pump),压迫导管并进行加压,以引导墨水从供墨容 器导入墨水匣中,再通过目视观察供墨容器的墨水耗用情形并适时补充墨水至 供墨容器中,便可达成墨水匣供墨不间断的连续供墨目的。然而上述连续供墨系统在使用上却有诸多的限制及不便。首先,供墨容器 放置的高度必须和喷墨打印机位于同一平面,且供墨容器的墨水液面须略低于 喷墨打印机的喷嘴,以避免墨水匣因承受来自供墨容器过大的液压而造成墨水 从出墨口溢出。且当供墨容器初次使用或是停止使用时,抽吸装置的瞬间压力会使导管内 的墨水产生回流现象,即导管内的墨水会瞬间被挤压回到供墨容器内,会使得 墨水由供墨容器较脆弱的结构处发生漏墨的现象。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缺失的具有内压调节结构的供墨 容器,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内压调节结构的供墨容器,以解决现 有供墨容器在初次使用或是停止使用时,抽吸装置的瞬间压力会使导管内的墨 水产生回流现象,即导管内的墨水会瞬间被挤压回到供墨容器内,使得墨水由 供墨容器较脆弱的结构处发生漏墨等缺点。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供墨容器,其适用 于连续供墨系统,用以储存墨水,供墨容器包含盖体;本体,其与盖体连接 以形成容置槽; 一内压调节结构,其设置于容置槽内,用以将容置槽分隔为墨 水储存区及缓冲区,且内压调节结构具有凹槽、贯穿孔洞以及滤心,墨水储存 区用以储存墨水,滤心设置于凹槽内且与贯穿孔洞相连通,借助滤心对容置槽 进行内部压力的缓冲调节,使容置于墨水储存区内的气体经由贯穿孔洞流至缓 冲区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盖体具有凹槽及通气孔,通气孔设置于凹槽的底 部,用以使缓冲区与外界相连通,用以维持容置槽内的压力平衡。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本体的内部周缘环绕设置卡合部。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内压调节结构的顶部侧边环绕设置密合部,用以 与本体的卡合部相配合,以使墨水储存区及缓冲区分别成为独立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内压调节结构为隔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供墨容器,其适用于连续供墨系 统,用以储存墨水,供墨容器包含盖体;本体,其与盖体连接以形成容置槽, 且具有出墨口;多个内压调节结构,其分别包含凹槽、贯穿孔洞以及滤心,且 设置于容置槽内并邻近本体的出墨口,滤心设置于凹槽内且与贯穿孔洞相连 通;其中,多个内压调节结构相隔设置并将容置槽分隔为墨水储存区及多个缓冲区,且其中一内压调节结构的滤心的网目口径大于另一内压调节结构的滤心 的网目口径,借助不同网目的该滤心依序对容置槽进行内部压力的缓冲调节, 使容置于墨水储存区内的气体经由各贯穿孔洞流至多个缓冲区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盖体具有凹槽及通气孔,通气孔设置于凹槽的底 部,用以使多个内压调节结构其中之一与盖体间所形成的缓冲区与外界相连通,用以维持容置槽内的压力平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本体的内部周缘环绕设置多个卡合部。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多个内压调节结构的顶部侧边分别环绕设置密合部,用以分别与本体的多个卡合部相配合,以使墨水储存区及多个缓冲区分别成为独立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多个内压调节结构分别为一隔板。附图说明图1A:其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供墨容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IB:其为图1A的A-A剖面示意图。图1C:其为图1B所示的本体的剖面示意图。图ID:其为图1B所示的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E:其为图1B所示的第一内压调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IF:其为图1B所示的第二内压调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其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供墨容器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供墨容器1、 2 出墨口 111、 211 盖体12、 22通气孔122、 221 开头1231 第一凹槽1311网目13121、 13221 密合部1314、 1324、 234 第二凹槽1321 第二贯穿孔洞1323 墨水储存区141、 241第二缓冲区143本体11、 21 卡合部112、 113、 212 凹槽121、 231 气道123第一内压调节结构131 第一滤心1312 第一贯穿孔洞1313 第二内压调节结构132 第二滤心1322容置槽14 第一缓冲区142 墨水15内压调节结构23 滤心232缓冲区242 贯穿孔洞2具体实施例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 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 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标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A,其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供墨容器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供墨容器1主要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中,且与供墨管(未示出) 的一端连接,而供墨管的另一端则连接到打印机用的填充式墨水匣(未示出), 使打印机的墨水匣在打印中向喷墨头源源不断输送墨水的同时,墨水匣利用虹 吸的方式自动从供墨容器1吸入同等容量的墨水以补充平衡。请配合参阅图1B,其为图1A的A-A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 供墨容器1主要由本体11、盖体12以及多个内压调节结构所组成,其中,本 体11设置于盖体12的下方且与盖体12组装成一盒体结构,并在盒体结构的 内部形成一容置槽14,另外本体11的更具有一出墨口 111,其与一供墨管相 连接,以从供墨容器1内部传送墨水15至打印机的墨水匣内。在本实施例中,供墨容器1内部可包含第一内压调节结构131以及第二内 压调节结构132,但内压调节结构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第一内压调节结构131 以及第二内压调节结构132相隔设置,且彼此之间可上下水平设置且具有间距, 其中,第一内压调节结构131可为一隔板且可为但不限为呈现漏斗形结构,设 置于容置槽14内并邻近本体11的出墨口 111,并具有第一凹槽1311、第一滤 心1312及第一贯穿孔洞1313,请参阅图1B及图1E,该第一滤心1312设置于 第一凹槽1311内且与第一贯穿孔洞1313相连通,且第一滤心1312由多个网 目13121 (mesh)所组成,另外,第二内压调节结构132亦为一隔板且可为但 不限为呈现漏斗形结构,设置于容置槽14内并邻近盖体12,同样具有第二凹 槽132K第二滤心1322及第二贯穿孔洞1323,即第二内压调节结构132设置 于第一内压调节结构131的上方位置,请参阅图1B及图1F,第二滤心1322 设置于第二凹槽132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墨容器,其适用于一连续供墨系统,用以储存一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容器包含: 一盖体; 一本体,与所述盖体连接以形成一容置槽; 一内压调节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用以将所述容置槽分隔为一墨水储存区及一缓冲区,且所 述内压调节结构具有一凹槽、一贯穿孔洞以及一滤心,所述墨水储存区用以储存所述墨水,所述滤心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贯穿孔洞相连通,借助所述滤心对所述容置槽进行内部压力的缓冲调节,使容置于所述墨水储存区内的气体经由所述贯穿孔洞流至所述缓冲区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进添邱重钧李富纬
申请(专利权)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