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9167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折叠式门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多个竖梁、一个大侧竖梁、门关闭状态保持机构,下横梁被固定在地面上、地面上的槽的底面上或地面上的减速带顶面上槽的底面上,并通过枢轴与各竖梁的下端相连接;上横梁通过枢轴与各竖梁的上端相连接,各竖梁相互间隔开间隔,并且相邻竖梁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该竖梁的长度,多个竖梁可以通过枢轴相对于两个横梁转动;在进行开门动作时,使多个竖梁向左或右方向倒下、随之使两个横梁中的上横梁下降而使门折叠起来并收于上述槽内,从而将门打开;在进行关门动作时,使多个竖梁立起、随之两个横梁中的上横梁被抬起,使门成为框架状态,而将门口关闭门;在门为关闭状态下,使用门关闭状态保持机构保持门关闭状态。(*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出入口等处的折叠式门,特别是 关于设置在停车场、工厂等建筑物的出入口的门。
技术介绍
以往,设置在停车场、工厂等建筑物的出入口的门,已知的有如图9、 IO所示的可在门的左右方向(门宽度方向)上收 缩的伸缩式折叠门、如图ll所示的可使门向左右方向滑动的滑 动式门、如图12所示的可以将柱沉入地上设置的孔中或可将柱 从地上拔去来打开出入口的柱式门。其中,上述的可在门的左 右方向上收缩的伸缩式折叠门,虽然可以通过使其收缩而缩短 了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空间,但是, 由于空间有限而不能建筑长门洞的情况下,由于其收缩后还是 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总有一定长度的门不能 被完全收纳在门两侧的门洞中。即使通过加长门洞的长度来可 使收缩后门完全收纳门洞中,但是,这要加长门洞建筑物,加 大建筑物成本,而且,上述伸缩式折叠门,在其前后方向上具 有一定的宽度,因此,设置该门也需要空间,而且,上述伸缩 式折叠门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高。上述滑动式门,为了打 开门,至少需要在门侧方留有与门的左右方向宽度相等的长度 的空间,因此,其不能应用于停车场等空间有限的场所,因此, 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而上述的柱式门,由于在开关门时,都 需要由人进行拔去、放上多个柱或将多个柱沉入洞中、从洞中 拔出的工作,因此,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以往的门所存 在的问题,省空间、可以简单地将其收纳起来的折叠式门。本技术的第l技术方案的折叠式门,包括上横梁、下 横梁、多个竖梁、 一个大侧竖梁以及门关闭状态保持机构,上在地面上的减速带顶面上的沿左右向延伸的槽的底面上,并通过下枢轴与上述各竖梁的下端之间可相对转动地相连接;上述 上横梁通过上枢轴与上述各竖梁的上端之间可相对转动地相连 接;上述多个竖梁为相同的竖梁,各竖梁的上端之间以及下端 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间隔开间隔,并且相邻竖梁的上端之间 以及下端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该竖梁的长度;上述大侧竖梁 设在门的最右端侧或最左端侧,其下端通过下枢轴可转动地与 上述下横梁相连接,在关门状态下,其上端与上述上横梁相连 接,在进行开门动作时,解除与上述上横梁的连接,使上述多 个竖梁向左或右方向倒下、随之使上述上横梁下降而使门折叠 起来并收于上述槽内,从而将门打开;在进行关门动作时,使 上述多个竖梁立起、随之上述上横梁被抬起,使门成为框架状 态,从而将门关闭;在门为关闭状态下,使用门关闭状态保持 机构保持门关闭状态。本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的折叠式门,在上述第l技术方 案的基础之上,上述上横梁、下横梁以及大竖梁都是横截面为 -字状的部件;上述上橫梁的凹槽深度大于或等于上述各竖梁 的左右方向宽度,上述上横梁的凹槽的前后方向宽度大于或等 于上述各竖梁的前后方向宽度;上述下横梁凹槽深度大于或等 于上述上横梁的上下方向高度,上述下横梁凹槽的前后方向宽 度大于或等于上述上横梁的前后方向宽度;上述大侧竖梁的凹槽的前后方向宽度大于或等于上述下横梁的前后方向宽度,其 凹槽深度大于或等于上述下横梁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在关门状 态下,该大侧竖梁位于右端侧时,其凹槽的开口朝向左侧,在 该大侧竖梁位于左端侧时,其凹槽的槽口朝向右侧,并且该大 侧竖梁的上端与上述上横梁之间通过穿过设置在大侧竖梁的上 端及上述上橫梁上的闭门时相重合的通孔中的销而相连接,上 述上横梁形成为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与上述大侧竖梁相邻的一端端面与该大侧竖梁底面抵接,从而保持门关闭状态;在开门 时是通过将上述销从门上拔下来来解除大侧竖梁的上端与上述 上横梁间的连接来进行的;上述上横梁的凹槽的槽口朝下,上 述下横梁的凹槽的槽口朝上,上述各竖梁的上下端分别插入在 上述上横梁和上述下横梁的凹槽内,并分别连接在沿前后方向 安装在上述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各自对应的上、下枢轴上,上述 各竖梁的上下端在前后方向上在上述上下横梁的凹槽内居中, 在将门关闭后,上述竖梁被沿左右方向依次倒入在上述上横梁 的凹槽内,上述上横梁被收入在上述下横梁的凹槽内,上述大 侧竖梁将上述下横梁扣在该竖梁的凹槽内。本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的折叠式门,在上述第2技术方 案的基础之上,在下横梁的凹槽内前后居中地设有从凹槽底面 向上立起的用于分别连接并支撑上述多个竖梁的下端的枢轴支 架,该枢轴支架上安装有与上述各竖梁的下端部配合的下枢轴, 在这种情况下,该枢轴支架的前后方向宽度小于或等于上述上 述竖梁的凹槽的前后方向宽度,该枢轴支架的下端插入上述竖 梁的凹槽中,该下枢轴的长度与枢轴支架前后方向宽度相同。本技术的第4技术方案的折叠式门,在上述第2技术方 案的基础之上,在下横梁上贯穿下横梁的前后侧壁地设置与上 述各竖梁的下端部配合的上述下枢轴,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上横梁的前后侧壁下边缘上沿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在门被 折叠起来时分别与下横梁的上述下枢轴配合多个朝下开口的缺 口 ,该缺口的大小设定成在门被折叠起来时可以容纳入该下枢 轴并可使上述横梁的下边缘接触到上述下横梁的上述凹槽底面。本技术的第5技术方案的折叠式门,在上述第3技术方 案的基础之上,上述竖梁由横截面为-字形的材料构成。本技术的第6技术方案的折叠式门,在上述第4技术方 案的基础之上,上述竖梁由横截面为-字形的材料或方管构成。本技术的第7技术方案的折叠式门,在上述第l技术方 案的基础之上,上述上横梁、下横梁以及及大侧竖梁都是横截 面为为-字形的部件,上述上橫梁的凹槽深度大于或等于上述 下横梁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上述上横梁的凹槽的前后方向宽度 大于或等于上述下横梁的前后方向宽度;上述下横梁的凹槽深 度大于上述各竖梁的左右方向宽度,上述下横梁的凹槽的前后方向宽度大于上述各竖梁的前后方向宽度;上述大侧竖梁部件 位于门最右端或最左端,该大侧竖梁部件大侧竖梁其的凹槽的 前后方向宽度大于或等于上述上横梁的前后方向宽度,上述上 横梁的凹槽的槽口朝下,上述下横梁的凹槽的槽口朝上,在关 门状态下,上述大侧竖梁位于右侧时,其凹槽的开口朝向左侧, 上述大侧竖梁部件位于左侧时,其凹槽的开口朝向右侧,并且 该大侧竖梁的上端与上述上横梁之间通过穿过设置在大侧竖梁 的上端与及上述上横梁上的闭门时相重叠重合的通孔中的销而 相连接,上述上横梁形成为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与上述大侧竖 梁相邻的一端端面与该大侧竖梁底面抵接,从而保持门关闭状 态,该大侧竖梁的上端与上述上横梁之间通过可从门上拔下来 销相连接,在开门时是通过将上述销从门上拔下来来解除大侧竖梁的上端与上述上横梁间的连接来进行的;上述各竖梁的上 下端分别插入在上述上横梁和上述下横梁的凹槽内,并分别连 接在沿前后方向安装在上述上横梁和下橫梁的各自对应的上、 下枢轴上,上述各竖梁的上下端在前后方向上在上述上下横梁 的凹槽内居中,在将门关闭后,上述竖梁沿左右方向躺下依次 收入在上述上横梁以及上述下横梁的凹槽内,上述下横梁被扣 在上述上横梁的凹槽内,上述大侧竖梁部件将上述上横梁扣在 该大侧竖梁的凹槽内。本技术的第8技术方案的折叠式门,在上述第7技术方 案的基础之上,在上横梁的凹槽内设有从凹槽底面向下竖起的 与上述竖梁个数相同的枢轴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折叠式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多个竖梁、一个大侧竖梁以及门关闭状态保持机构,上述下横梁被固定在地面上的槽的底面上或固定在地面上或固定在地面上的减速带顶面上的沿左右向延伸的槽的底面上,并通过下枢轴与上述各竖梁的下端之间可相对转动地相连接;上述上横梁通过上枢轴与上述各竖梁的上端之间可相对转动地相连接;上述多个竖梁为相同的竖梁,各竖梁的上端之间以及下端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间隔开间隔,并且相邻竖梁的上端之间以及下端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该竖梁的长度;上述大侧竖梁设在门的最右端侧或最左端侧,其下端通过下枢轴可转动地与上述下横梁相连接,在关门状态下,其上端与上述上横梁相连接,在进行开门动作时,解除与上述上横梁的连接,使上述多个竖梁向左或右方向倒下、随之使上述上横梁下降而使门折叠起来并收于上述槽内,从而将门打开;在进行关门动作时,使上述多个竖梁立起、随之上述上横梁被抬起,使门成为框架状态,从而将门关闭;在门为关闭状态下,使用门关闭状态保持机构保持门关闭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山捷彦青木功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日保施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