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火花塞的装配技术,尤其涉及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火花塞与护套之间的配合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高压缩比,高egr率,增压直喷,稀燃等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火花塞点火需求电压不断提升;使得火花塞大头闪络爬电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在燃气火花塞领域,火花塞大头爬电问题频发。另外,随着发动机的小型化,异形化,很多火花塞配合的高压护套没有额外的零部件或空间来紧固高压护套防止其松动,因此在高压护套老化后,高压护套容易从火花塞上松动甚至脱落,导致发动机点火不良甚至熄火。
2、现有的一种火花塞与护套之间的配合结构如图1所示,配合时,将护套1的一端插入到火花塞2的端部上,使得护套1的一端包裹在火花塞2的绝缘体21外周面上。由于护套1通常采用橡胶等绝缘材料制成,有一定的弹性,当护套1插入后,受到火花塞2的影响,通过摩擦或压配合等方式,护套1会形成一种包裹力将火花塞2的绝缘体21外周面包裹住,从而形成火花塞与护套之间的装配结构。
3、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护套老化后,护套对火花塞的绝缘体形成的包裹力逐渐降低,从而造成护套松动,出现火花塞闪络爬电的问题。
4、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052983u,授权公告日为2020年2月11日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燃气用高耐久直插式胶套,其包括点火插头、全覆盖式胶套护套头、绝缘硬管、第一导电弹簧、第二导电弹簧、聚四氟乙烯管、火花塞护套;所述点火插头与所述全覆盖式胶套护套头的顶部连接;所述绝缘硬管插入所述全覆盖式胶套护套头内部连接;所述聚
5、该专利文献中的全覆盖式胶套护套头就是包裹在火花塞的绝缘体上,所以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护套松动,火花塞闪络爬电的问题。
6、综上所述,如何设计一种火花塞与护套之间的配合方法,使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火花塞与护套之间的装配力,防止护套松动以及火花塞闪络爬电问题的发生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火花塞与护套之间的配合方法及配合结构,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火花塞与护套之间的配合力,防止了护套出现松动以及火花塞闪络爬电问题的发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火花塞与护套之间的配合方法,其是在护套插装到火花塞上后,以火花塞与护套之间形成的轴向预压力为主,以火花塞与护套之间形成的包裹力为辅,通过双重装配力使得护套与火花塞形成配合关系的。
3、优选的,所述轴向预压力是通过在火花塞的绝缘体和护套的一端上分别设置两个相互配合的预压结构;
4、当将护套的一端插装到火花塞的绝缘体上后,利用所述两个相互配合的预压结构,使得其中的一个预压结构被压缩产生形变,从而形成的。
5、优选的,所述两个相互配合的预压结构分别为在火花塞的绝缘体上设置的预压结构一和在护套的一端上设置的预压结构二;
6、所述轴向预压力是当将护套的一端插装到火花塞的绝缘体上后,利用所述预压结构一和预压结构二相互配合,使得护套的一端上的预压结构二呈现轴向预压状态,从而利用所述预压结构二的反向作用力使得预压结构一和预压结构二之间相互贴紧,从而形成的。
7、优选的,所述预压结构一是在绝缘体后端的周面上设置径向凹槽一,将径向凹槽一的轴向高度设置为h1;所述预压结构二是在护套一端的内周面上设置径向凸出部一,将径向凸出部一111的轴向高度设置为h2,所述轴向高度h1<轴向高度h2。
8、优选的,将轴向高度h1和轴向高度h2之间的范围设置为:1<h2/h1<1.2。
9、优选的,将所述径向凹槽一的前端侧边部和径向凹槽一的后端侧边部均设置成倾斜状,对应的,将所述径向凸出部一的前端侧边部和径向凸出部一的后端侧边部也设置成倾斜状。
10、优选的,将径向凹槽一的前端侧边部与径向凹槽一槽底之间的夹角以及径向凹槽一的后端侧边部与径向凹槽一槽底之间的夹角均设置为a,则夹角a为:110°至160°。
11、优选的,在护套的径向凸出部一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压缩空腔。
12、优选的,所述两个相互配合的预压结构分别为在火花塞的绝缘体上设置的预压结构二和在护套的一端上设置的预压结构一;
13、所述轴向预压力是当将护套的一端插装到火花塞的绝缘体上后,利用所述预压结构一和预压结构二相互配合,使得护套的一端上的预压结构一呈现轴向预压状态,从而利用所述预压结构一的反向作用力使得预压结构一和预压结构二之间相互贴紧,从而形成的。
14、优选的,所述预压结构一是在护套一端的内周面上设置径向凹槽二,将径向凹槽二的轴向高度设置为h3;所述预压结构二是在绝缘体后端的周面上设置径向凸出部二,将径向凸出部二的轴向高度设置为h4,所述轴向高度h3<轴向高度h4。
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利用预压结构在与火花塞配合处的护套上形成的轴向预压力,以新增加的轴向预压力为主,以包裹力为辅,通过双重装配力的状态,将火花塞与护套之间装配好,而不仅仅只是利用护套的包裹力将火花塞与护套之间进行装配,从而使得产品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火花塞与护套之间的配合力,防止了护套出现松动以及火花塞闪络爬电问题的发生。将径向凹槽和径向凸出部的侧边部设置成倾斜接触,既延长了护套与绝缘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又能够便于护套与绝缘体的生产和拆装。在护套的径向凸出部一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压缩空腔,通过设置压缩空腔使得护套的径向凸出部一受压时能够更好的变形受压,增加压缩量,从而使得护套与绝缘体之间能够更加紧密的贴合在一起。通过在压缩空腔内设置有硅脂,能够进一步提高抗高温性能和抗闪络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花塞与护套之间的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在护套插装到火花塞上后,以火花塞与护套之间形成的轴向预压力为主,以火花塞与护套之间形成的包裹力为辅,通过双重装配力使得护套与火花塞形成配合关系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预压力是通过在火花塞的绝缘体和护套的一端上分别设置两个相互配合的预压结构;当将护套的一端插装到火花塞的绝缘体上后,利用所述两个相互配合的预压结构,使得其中的一个预压结构被压缩产生形变,从而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相互配合的预压结构分别为在火花塞的绝缘体上设置的预压结构一和在护套的一端上设置的预压结构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结构一是在绝缘体后端的周面上设置径向凹槽一,将径向凹槽一的轴向高度设置为H1;所述预压结构二是在护套一端的内周面上设置径向凸出部一,将径向凸出部一111的轴向高度设置为H2,所述轴向高度H1<轴向高度H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轴向高度H1和轴向高度H2之间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径向凹槽一的前端侧边部和径向凹槽一的后端侧边部均设置成倾斜状,对应的,将所述径向凸出部一的前端侧边部和径向凸出部一的后端侧边部也设置成倾斜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径向凹槽一的前端侧边部与径向凹槽一槽底之间的夹角以及径向凹槽一的后端侧边部与径向凹槽一槽底之间的夹角均设置为a,则夹角a为:110°至160°。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护套的径向凸出部一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压缩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相互配合的预压结构分别为在火花塞的绝缘体上设置的预压结构二和在护套的一端上设置的预压结构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结构一是在护套一端的内周面上设置径向凹槽二,将径向凹槽二的轴向高度设置为H3;所述预压结构二是在绝缘体后端的周面上设置径向凸出部二,将径向凸出部二的轴向高度设置为H4,所述轴向高度H3<轴向高度H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花塞与护套之间的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在护套插装到火花塞上后,以火花塞与护套之间形成的轴向预压力为主,以火花塞与护套之间形成的包裹力为辅,通过双重装配力使得护套与火花塞形成配合关系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预压力是通过在火花塞的绝缘体和护套的一端上分别设置两个相互配合的预压结构;当将护套的一端插装到火花塞的绝缘体上后,利用所述两个相互配合的预压结构,使得其中的一个预压结构被压缩产生形变,从而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相互配合的预压结构分别为在火花塞的绝缘体上设置的预压结构一和在护套的一端上设置的预压结构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结构一是在绝缘体后端的周面上设置径向凹槽一,将径向凹槽一的轴向高度设置为h1;所述预压结构二是在护套一端的内周面上设置径向凸出部一,将径向凸出部一111的轴向高度设置为h2,所述轴向高度h1<轴向高度h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轴向高度h1和轴向高度h2之间的范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辉睦,邓钧,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