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既有住宅用无干扰的电梯加装系统及电梯加装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既有住宅用无干扰的电梯加装系统及电梯加装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87135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2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有住宅用无干扰的电梯加装系统及电梯加装方法,其中,所述电梯加装系统包括:滑轨机构,设置于既有住宅的侧壁;导轨机构,设置于既有住宅外侧的地面,且与所述滑轨机构相配合;可移动电梯机构,包括滑轨连接组件、导轨连接组件和电梯组件,所述滑轨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滑轨机构滑动连接,所述滑轨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梯组件连接;所述导轨连接组件位于所述可移动电梯组件的底端,所述电梯组件通过所述导轨连接组件与所述导轨机构滑动连接;所述电梯组件与既有住宅相配合,所述电梯组件设有可折叠停靠平台,所述可折叠停靠平台与既有住宅楼层相配合,以备所述电梯组件实现平层入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既有住宅改造,尤其涉及一种既有住宅用无干扰的电梯加装系统及电梯加装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我国处于快速进入老龄化的阶段,而大量的既有住宅没有电梯,这对老年人居住极不友好,因此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2、目前,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3、(1)在住宅楼梯间外侧加装电梯,在楼梯休息平台处设停靠平台,这种方案不改动原有楼梯结构,技术简单,但其半层入楼的方式仍存在无障碍通行的隐患;

4、(2)在住宅外墙外侧加装电梯,在楼层入户的标高处设置停靠平台,通过加装连廊或阳台,通过在外窗上开设的门洞,实现平层入户,但这种方式会改变户内格局,无法被很多住户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既有住宅用无干扰的电梯加装系统及电梯加装方法,用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2、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既有住宅用无干扰的电梯加装系统,包括:

3、滑轨机构,设置于既有住宅的侧壁;

4、导轨机构,设置于既有住宅外侧的地面,且与所述滑轨机构相配合;

5、可移动电梯机构,包括滑轨连接组件、导轨连接组件和电梯组件,所述滑轨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滑轨机构滑动连接,所述滑轨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梯组件连接;所述导轨连接组件位于所述可移动电梯组件的底端,所述电梯组件通过所述导轨连接组件与所述导轨机构滑动连接;所述电梯组件与既有住宅相配合,所述电梯组件设有可折叠停靠平台,所述可折叠停靠平台与既有住宅楼层相配合,以备所述电梯组件实现平层入户。

6、进一步地,所述滑轨机构包括垂直连接的滑轨移动部和滑轨停靠部;

7、所述滑轨移动部水平设置于既有住宅的前侧壁,且由既有住宅的一端水平延伸至另一端;

8、所述滑轨停靠部设置于既有住宅的端侧壁,且由既有住宅的前侧向后延伸,以备所述电梯机构停靠在既有住宅的端侧;

9、优选地,所述滑轨机构的形状为“l”形或“]”形。

10、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机构包括垂直连接的导轨移动部和导轨停靠部;

11、所述导轨移动部位于既有住宅前侧的地面上,且与所述滑轨移动部相配合;

12、所述导轨停靠部与既有住宅端侧外侧的地面上,且与所述滑轨停靠部相配合;

13、优选地,所述导轨机构与所述滑轨机构的端部齐平。

14、进一步地,所述滑轨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框架,所述固定连接框架设有移动滑轮和停靠滑轮;

15、所述移动滑轮与所述滑轨移动部相配合,以备所述固定连接框架与所述滑轨移动部实现滑动连接;

16、所述停靠滑轮与所述滑轨停靠部相配合,以备所述固定连接框架与所述滑轨停靠部实现滑动连接;

17、优选地,所述固定连接框架为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两个侧框条向外延伸分别设有所述移动滑轮,所述移动滑轮与相对应的侧框条转动连接;矩形框架的前后两个框条向与相配合的滑轨停靠部相对侧延伸分别设有所述停靠滑轮,所述停靠滑轮与相对应的前后框条转动连接;

18、优选地,所述固定连接框架的两个对角线设有加强筋条;

19、优选地,所述电梯组件与所述固定连接框架设有停靠滑轮同一侧的侧壁上设有所述停靠滑轮。

20、进一步地,所述可移动电梯机构包括停靠状态和工作状态;

21、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可移动电梯机构在所述导轨移动部上滑动,且通过所述移动滑轮与所述滑轨移动部滑动连接;

22、所述停靠状态时,所述可移动电梯机构位于导轨停靠部上,且通过所述停靠滑轮与所述滑轨停靠部滑动连接。

23、进一步地,所述导轨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可移动电梯组件底部的导轨轮;

24、所述导轨轮与所述导轨移动部、导轨停靠部相配合,以备所述可移动电梯组件能够在所述导轨移动部、导轨停靠部上滑动;

25、优选地,所述导轨机构包括导轨基础以及设置在导轨基础上的导轨,所述导轨基础的形状与所述导轨机构的形状相同,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轨基础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导轨轮与所述导轨相配,所述导轨轮位于所述导轨内。

26、进一步地,所述电梯组件还包括电梯井,所述电梯井与既有住宅相配合;

27、所述既有住宅的楼层数为n,n≥2,且为整数;

28、所述电梯井由上至下设有n个电梯井模块,与所述既有住宅的楼层一一对应,且每个电梯井模块与相应楼层的层高相配合;

29、所述电梯组件设有n-1个所述可折叠停靠平台,除底层电梯井模块外剩余电梯井模块均设有所述可折叠停靠平台,以备既有住宅二层以上的住户通过所述可折叠停靠平台无障碍进入电梯组件;

30、优选地,所述可折叠停靠平台为可折叠结构,所述可折叠停靠平台包括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

31、当所述电梯组件在所述导轨机构上移动,或者所述电梯组件位于停靠状态时,所有可折叠停靠平台位于收起状态;

32、当既有住宅内有住户需出行时,将所述电梯组件停止在该住户的电梯入户门处,将与该电梯入户门相应的可折叠停靠平台由收起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剩余可折叠停靠平台处于收起状态。

33、进一步地,所述可折叠停靠平台包括可拉伸悬索和平台;

34、所述平台包括折叠状态和伸展状态,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平台贴合在相对应的电梯井模块的侧壁上;所述伸张状态,所述平台能够连接电梯井模块与既有住宅的电梯入户门,以备住户通过平台平层进出电梯组件;

35、所述可拉伸悬索的一端与相对应的电梯井模块侧壁连接,所述可拉伸悬索的另一端与所述平台连接,且所述可拉伸悬索被配置为能够控制所述平台与所述电梯组件侧壁的夹角;

36、优选地,所述平台的内端与相对应的电梯井模块侧壁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平台的外端被配置为至少能够与既有住宅的电梯入户门连接;

37、优选地,所述平台的两侧设有可折叠栏杆,所述平台位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可折叠栏杆收缩起来;所述平台位于伸展状态,所述可折叠栏杆舒张开,所述可折叠栏杆与所述平台相垂直。

38、进一步地,所述平台为可伸缩平台;

39、所述平台包括滑动连接的固定平台部和滑动平台部,且所述滑动平台部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固定平台部完全重叠;

40、所述固定平台部的一端与相对应的电梯井模块的侧壁底端转动连接;

41、优选地,所述固定平台部设有供所述滑动平台部滑动的滑道,所述滑动平台部设有与所述滑道相配合的滑条,且所述滑条的内端始终位于所述滑道内,所述滑条的外端位于所述滑道的外侧;

42、所述滑动平台部的内端始终与所述固定平台部连接,所述滑动平台部的外端被配置为至少能够与电梯入户门连接;

43、所述滑动平台部与所述可拉伸悬索连接;

44、优选地,所述固定平台部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可折叠栏杆,所述滑动平台部的两侧均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住宅用无干扰的电梯加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加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机构包括垂直连接的滑轨移动部和滑轨停靠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加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机构包括垂直连接的导轨移动部和导轨停靠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加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框架,所述固定连接框架设有移动滑轮和停靠滑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加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电梯机构包括停靠状态和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加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可移动电梯组件底部的导轨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电梯加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组件还包括电梯井,所述电梯井与既有住宅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加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停靠平台包括可拉伸悬索和平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加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为可伸缩平台;

10.一种既有住宅用无干扰的电梯加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能够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电梯加装系统的加装,所述电梯加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住宅用无干扰的电梯加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加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机构包括垂直连接的滑轨移动部和滑轨停靠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加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机构包括垂直连接的导轨移动部和导轨停靠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加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框架,所述固定连接框架设有移动滑轮和停靠滑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加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电梯机构包括停靠状态和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凌云陈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