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电机驱动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6620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38
本公开涉及一种壳体组件、电机驱动总成及车辆,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弹性密封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对合连接以限定出壳体腔,弹性密封件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对合处;弹性密封件和第一壳体中的一者形成有第一密封槽,另一者形成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抵顶于第一密封槽;和/或,弹性密封件和第二壳体中的一者形成有第二密封槽,另一者形成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抵顶于第二密封槽。从而能够有效地使第一壳体与弹性密封件的密封界面和/或第二壳体与弹性密封件的密封界面进行密封,避免壳体腔内的碎屑粘接于密封界面,避免密封界面泄漏,提升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壳体密封,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电机驱动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相互对合的壳体往往通过边缘注胶的方案进行密封,密封的界面往往暴露在壳体内腔中,例如,电机驱动总成壳体、发动机壳体及变速箱壳体大多采用该种密封形式,而采用此种密封形式壳体内腔中的碎屑会直接粘附在密封界面处,在壳体内部压力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往往会破坏密封面进而造成泄漏或造成注胶密封耐久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壳体组件、电机驱动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弹性密封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对合连接以限定出壳体腔,所述弹性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对合处;

3、所述弹性密封件和所述第一壳体中的一者形成有第一密封槽,另一者形成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抵顶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或,

4、所述弹性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者形成有第二密封槽,另一者形成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抵顶于所述第二密封槽。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端面和第一壳体槽,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一壳体槽的内侧壁连接且连接处构造为第一拐折部;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端面和第二壳体槽,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二壳体槽的内侧壁连接且连接处构造为第二拐折部;

6、所述第一拐折部形成为所述第一密封槽或所述第一凸起;和/或,所述第二拐折部形成为所述第二密封槽或所述第二凸起。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密封件包括密封件本体、第一密封凸块以及第二密封凸块,所述第一密封凸块和所述第二密封凸块均连接于所述密封件本体;

8、所述第一密封凸块和所述密封件本体限定出所述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拐折部形成为所述第一凸起,且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密封件本体贴合设置;

9、所述第二密封凸块和所述密封件本体限定出所述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拐折部形成为所述第二凸起,且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密封件本体贴合设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密封凸块和所述第二密封凸块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所述第一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所述第二本体设置于所述壳体腔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构造为第一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密封槽构造为第一弧形密封槽;和/或,所述第二凸起构造为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二密封槽构造为第二弧形密封槽。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均与所述密封垫片贴合设置,且所述密封垫片与所述弹性密封件贴合设置。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垫片构造为环形密封垫片,所述弹性密封件沿所述环形密封垫片的内周边缘贴合设置。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密封件采用橡胶材质一体成型。

15、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机驱动总成,所述电机驱动总成包括所述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构造为所述电机驱动总成的第一驱动桥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构造为所述电机驱动总成的第二驱动桥壳体。

16、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另外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的壳体组件或所述的电机驱动总成。

17、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弹性密封件与第一壳体之间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一密封槽进行抵顶配合;和/或,弹性密封件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第二凸起与第二密封槽进行抵顶配合,从而能够有效地使第一壳体与弹性密封件的密封界面和/或第二壳体与弹性密封件的密封界面进行密封,避免壳体腔内的碎屑粘接于密封界面,避免密封界面泄漏,提升密封性能及弹性密封件的密封耐久性能。

1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弹性密封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对合连接以限定出壳体腔,所述弹性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对合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端面和第一壳体槽,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一壳体槽的内侧壁连接且连接处构造为第一拐折部;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端面和第二壳体槽,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二壳体槽的内侧壁连接且连接处构造为第二拐折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件包括密封件本体、第一密封凸块以及第二密封凸块,所述第一密封凸块和所述第二密封凸块均连接于所述密封件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密封凸块和所述第二密封凸块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所述第一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所述第二本体设置于所述壳体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构造为第一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密封槽构造为第一弧形密封槽;和/或,所述第二凸起构造为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二密封槽构造为第二弧形密封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均与所述密封垫片贴合设置,且所述密封垫片与所述弹性密封件贴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片构造为环形密封垫片,所述弹性密封件沿所述环形密封垫片的内周边缘贴合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件采用橡胶材质一体成型。

9.一种电机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总成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构造为所述电机驱动总成的第一驱动桥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构造为所述电机驱动总成的第二驱动桥壳体。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驱动总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弹性密封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对合连接以限定出壳体腔,所述弹性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对合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端面和第一壳体槽,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一壳体槽的内侧壁连接且连接处构造为第一拐折部;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端面和第二壳体槽,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二壳体槽的内侧壁连接且连接处构造为第二拐折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件包括密封件本体、第一密封凸块以及第二密封凸块,所述第一密封凸块和所述第二密封凸块均连接于所述密封件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密封凸块和所述第二密封凸块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所述第一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所述第二本体设置于所述壳体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孝督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