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6257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3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电致变色器件、调色膜层和反射膜层,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设置于所述调色膜层的上表面,所述反射膜层设置于所述调色膜层的下表面;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ITO导电膜,所述调色膜层用于调节颜色以抵消所述ITO导电膜的颜色。该电致变色后视镜可降低ITO导电膜的颜色对后视效果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子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


技术介绍

1、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层,用电致变色层做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基于此,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光照条件及人为意愿等通过外加电场的控制实现对光的反射、投射、吸收等调控,以满足不同需要。

2、在电子后视镜中,由于反射膜层在强光环境下反射光线时容易产生眩光,影响使用效果,故将电致变色器件与反射膜层搭配在一起使用,电致变色器件主要是通过颜色深度变化来调节反射膜层的反射率,在强光环境下适当的调深颜色以降低反射膜层的反射率。如专利号为cn201922166654.2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组件,它包括后视镜主体,所述后视镜主体包括:变色组件,所述变色组件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衬底、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透明衬底;反射功能层膜,所述反射功能层膜粘接在第二透明衬底的后表面。

3、但是,电致变色器件往往使用ito导电膜作为其产生变色电场的导电层,而ito导电膜本身是带有淡淡的黄绿色的,ito导电膜的黄绿色在反射膜层的衬托下变得更加明显,导致电子后视镜所提供的后视图像整体偏向黄绿色,影响了后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可降低ito导电膜的颜色对后视效果的影响。>

2、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

4、电致变色器件、调色膜层和反射膜层,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设置于所述调色膜层的上表面,所述反射膜层设置于所述调色膜层的下表面;

5、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ito导电膜,所述调色膜层用于调节颜色以抵消所述ito导电膜的颜色。

6、进一步的,所述调色膜层由至少两种介质薄膜堆叠形成,不同介质薄膜之间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7、进一步的,所述介质薄膜选自氧化铝薄膜、氧化铌薄膜、氧化钛薄膜、氧化钒薄膜、氧化钨薄膜、氧化硅薄膜、氮化硅薄膜。

8、进一步的,所述调色膜层包括相互堆叠的氧化硅薄膜和氮化硅薄膜。

9、进一步的,所述氧化硅薄膜和氮化硅薄膜的厚度均为20-50nm。

10、进一步的,所述ito导电膜包括第一ito导电膜和第二ito导电膜,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电致变色层,所述第一ito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ito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下表面。

11、进一步的,所述电致变色层为固态电致变色材料或液态电致变色材料。

12、进一步的,所述反射膜层为铝膜层或银膜层。

13、进一步的,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还包括第一透明基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上表面。

14、进一步的,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还包括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设置于所述反射膜层的下表面。

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电致变色后视镜通过在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与所述反射膜层之间设置所述调色膜层,利用所述调色膜层抵消所述ito导电膜的颜色,以降低所述ito导电膜的颜色对后视效果的影响,提高后视画面的画面质量;由于所述ito导电膜大致呈黄绿色,根据混光原理,所述调色膜层大致呈蓝紫色就可以与所述ito导电膜的黄绿色抵消,使出射光线转化为白光;在制备时,根据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中ito导电膜的层数和厚度,调节所述调色膜层的颜色深度,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中ito导电膜的层数越多、厚度越大时,所述ito导电膜所呈现的黄绿色也越深,所述调色膜层的蓝紫色也应当调节至更深,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中ito导电膜的层数越少、厚度越小时,所述ito导电膜所呈现的黄绿色也越浅,所述调色膜层的蓝紫色也应当调节至更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膜层由至少两种介质薄膜堆叠形成,不同介质薄膜之间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薄膜选自氧化铝薄膜、氧化铌薄膜、氧化钛薄膜、氧化钒薄膜、氧化钨薄膜、氧化硅薄膜、氮化硅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膜层包括相互堆叠的氧化硅薄膜和氮化硅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薄膜和氮化硅薄膜的厚度均为20-5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ITO导电膜包括第一ITO导电膜和第二ITO导电膜,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电致变色层,所述第一ITO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ITO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为固态电致变色材料或液态电致变色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层为铝膜层或银膜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还包括第一透明基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还包括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设置于所述反射膜层的下表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膜层由至少两种介质薄膜堆叠形成,不同介质薄膜之间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薄膜选自氧化铝薄膜、氧化铌薄膜、氧化钛薄膜、氧化钒薄膜、氧化钨薄膜、氧化硅薄膜、氮化硅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膜层包括相互堆叠的氧化硅薄膜和氮化硅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薄膜和氮化硅薄膜的厚度均为20-5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ito导电膜包括第一ito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雁何秀凯曾一鑫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