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生良专利>正文

一种嵌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598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冷挤压工艺加工成型的嵌件,它包括呈圆柱型筒状的嵌件本体,嵌件本体底部设有通孔,附件的杆件经该通孔穿出,附件的挡块抵靠在嵌件的内底壁,所述通孔为台阶状,该台阶状通孔前部孔段的孔径大于后部孔段的孔径,前部孔段用于容纳附件的挡块,其孔径与所述挡块的宽度相匹配,深度与所述挡块的高度相匹配,后部孔段与杆件相匹配,杆件由后部孔段穿出。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嵌件,其与附件的配合能更加密封、稳固,且通过在嵌件底部设计倒圆角,能使其与配套附件进行更好的密封配合和圆滑过渡,使嵌件金属性能达到最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高压配电系统中的嵌件冷挤压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对结 构进行改进的嵌件。
技术介绍
在现有高压配电系统中与嵌件配合的附件常有多种款式。图1所示为一种常见的 纵剖面呈u型的嵌件10和与该嵌件配合的T型附件20,嵌件10的底部设有供附件的杆件 穿出的通孔11,附件的顶部设有挡块21,当附件的杆件22穿过通孔时,挡块抵靠在嵌件的 内底壁。这种结构的嵌件与附件的配合的缺点是密封性不好,配合不稳固。另外,图1所示的这种嵌件底部倒角部位的角度设计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是否能 与配件密封圆滑过渡以及冷挤压制造过程中的金属流线分布。然而,现有这种嵌件倒角部 位的设计又总是不能很好的起到与配件密封圆滑过渡,金属流线分布不合理,影响金属机 械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件,通过对其结 构进行改进,以解决嵌件与配件不能密封配合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嵌件,包括呈圆柱型筒状的嵌件本体,嵌件本体底部设有通孔,附件的杆件经 该通孔穿出,附件的挡块抵靠在嵌件的内底壁;所述通孔为台阶状,该台阶状通孔前部孔段 的孔径大于后部孔段的孔径;前部孔段用于容纳附件的挡块,该前部孔段的孔径与所述挡 块的宽度相匹配,前部孔段的深度与所述挡块的高度相匹配;后部孔段与杆件相匹配,杆件 由后部孔段穿出。进一步,所述嵌件底部的外侧壁沿水平方向向内凹进形成一个圆柱形凸台,该圆 柱形凸台的上、下两个平面与嵌件侧壁的交界处分别设有第一倒圆角和第二倒圆角。该圆 柱形凸台是由后部孔段起始位置处至嵌件底平面这一段的外侧壁内凹形成。所述第一倒圆 角的半径为0. 48mm,第二倒圆角的半径为0. 68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在嵌件底部开设可容纳附件挡块的台阶状通 孔,可使得附件与嵌件的配合更加密封、稳固;2、通过在嵌件底部设置圆柱型凸台,以及设 计两个R0. 48mm和R0. 68mm倒圆角,能使得嵌件与配套附件进行更好的密封配合和圆滑过 渡,使冷挤压工艺成型后的嵌件金属性能达到最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嵌件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嵌件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种嵌件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嵌件30整体呈圆柱型筒状,纵剖面呈U型,该圆柱型筒状 嵌件的底部设有圆柱形台阶状通孔,其前部孔段31的孔径大于后部孔段32的孔径。前部 孔段31能够完全容纳附件20的挡块21并与之紧密配合,其中,孔段31的孔径与挡块21 的宽度相匹配,孔段31的深度与挡块21的高度相匹配;后部孔段32与杆件22相匹配,杆 件22可由孔段32穿出。在后部孔段32起始位置处至嵌件底平面这一段的外侧壁,沿水平方向向内凹进, 形成一个圆柱形凸台33,在外形上呈大圆柱体底部设有小圆柱凸起,关键在于大小圆柱体 在过渡时,既要考虑与配件的密封性能,又要考虑其圆滑的过渡,所以过渡圆角R的设计尤 为重要。为使嵌件外侧底部与配件配合时能更好地进行密封配合且圆滑过渡,在圆柱形凸 台33上、下两个平面与侧壁的交界处,分别设有第一倒圆角331和第二倒圆角332,第一倒 圆角331的半径为0. 48mm,第二倒圆角332的半径为0. 68mm。本实施例的嵌件是由冷挤 压工艺加工成型,为使加工成型的嵌件中金属性能更稳定、优良,本专利技术人经反复测算与实 践,得到当嵌件底部该两个倒圆角的半径分别为0. 48mm和0. 68mm时,其与配合附件配合的 密封性和圆滑过渡的效果优于现有技术。图3为另一种实施例的嵌件剖视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嵌件30底部设有单个 倒圆角33,该倒圆角的半径为8. 2mm。虽然通过实施实例描述了本技术,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知道,在不脱 离本技术核心思想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嵌件结构还具有多种变形和变化,如可以 根据附件的尺寸来设计台阶孔的大小,以及将台阶孔的前部孔段的横截面设计成圆形、方 形、多边形,本技术的申请文件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权利要求一种嵌件,包括呈圆柱型筒状的嵌件本体,嵌件本体底部设有通孔,附件(20)的杆件经该通孔穿出,附件的挡块抵靠在嵌件的内底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台阶状,该台阶状通孔前部孔段(31)的孔径大于后部孔段(32)的孔径;前部孔段(31)用于容纳附件(20)的挡块(21),该前部孔段的孔径与所述挡块的宽度相匹配,前部孔段的深度与所述挡块的高度相匹配;后部孔段(32)与杆件相匹配,杆件由后部孔段(32)穿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件,其特征在于嵌件底部的外侧壁沿水平方向向内凹进形 成一个圆柱形凸台(33),所述圆柱形凸台(33)上、下两个平面与嵌件侧壁的交界处分别设 有第一倒圆角(331)和第二倒圆角(33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凸台(33)由后部孔段(32)起 始位置处至嵌件底平面这一段的外侧壁内凹形成。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嵌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倒圆角(331)的半径为0.48mm,第 二倒圆角(332)的半径为0.68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件,其特征在于嵌件(30)底部设有倒圆角(33)。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圆角(33)的半径为8.2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冷挤压工艺加工成型的嵌件,它包括呈圆柱型筒状的嵌件本体,嵌件本体底部设有通孔,附件的杆件经该通孔穿出,附件的挡块抵靠在嵌件的内底壁,所述通孔为台阶状,该台阶状通孔前部孔段的孔径大于后部孔段的孔径,前部孔段用于容纳附件的挡块,其孔径与所述挡块的宽度相匹配,深度与所述挡块的高度相匹配,后部孔段与杆件相匹配,杆件由后部孔段穿出。采用本技术的嵌件,其与附件的配合能更加密封、稳固,且通过在嵌件底部设计倒圆角,能使其与配套附件进行更好的密封配合和圆滑过渡,使嵌件金属性能达到最优。文档编号H02B1/26GK201616600SQ200920202170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1日专利技术者刘生良 申请人:刘生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嵌件,包括呈圆柱型筒状的嵌件本体,嵌件本体底部设有通孔,附件(20)的杆件经该通孔穿出,附件的挡块抵靠在嵌件的内底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台阶状,该台阶状通孔前部孔段(31)的孔径大于后部孔段(32)的孔径;前部孔段(31)用于容纳附件(20)的挡块(21),该前部孔段的孔径与所述挡块的宽度相匹配,前部孔段的深度与所述挡块的高度相匹配;后部孔段(32)与杆件相匹配,杆件由后部孔段(32)穿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生良
申请(专利权)人:刘生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