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互锁的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5496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互锁的拉头,涉及拉链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所述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均包括拉头主体和拉片,所述拉头主体的上底板表面设有钳口,所述第一拉头的第一拉片的中间具有内孔,所述内孔的前端和后端均通过横杆连接,后端横杆的侧边设有后端卡点,所述后端横杆连接于对应拉头主体的钳口中,所述第二拉头的第二拉片的前端具有与所述后端卡点相配合的卡槽,后端具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于对应拉头主体的钳口中,所述第二拉片的宽度小于所述内孔的宽度,所述第二拉片翻转穿入所述内孔中,且所述后端卡点卡入所述卡槽中。该可互锁的拉头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双开拉链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拉链分开空位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拉链,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互锁的拉头


技术介绍

1、拉链是我们日常的各式服装及家纺用品的常用产品,在服装上需要达到环装可脱卸的服装款式,例如可脱卸袖子、可脱卸的服装下摆等,需要用到拉链来实现可脱卸的功能,现有拉链使用方式是常规的双开拉链来是实现。家纺、箱包产品,例如床垫1.1、靠垫、背包、旅行箱等需要双开拉链实现拉合功能。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服装箱包上双开拉头的使用细节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家纺箱包上双开拉头的使用细节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箱包拉链上双开拉头的使用细节图。

2、现有拉头虽然有锁力,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容易出现拉链1.2轻微打开,或无意中碰触导致打开,在双头拉头之间留有空隙1.4;现有拉链1.2上的拉片1.3在拉合后再使用过程中一直是随机晃动的状态,会使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拉片顶、戳皮肤的风险。

3、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现有双开拉链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拉链分开空位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互锁的拉头,该可互锁的拉头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双开拉链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拉链分开空位等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互锁的拉头,包括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所述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均包括拉头主体和拉片,所述拉头主体的上底板表面设有钳口,

4、所述第一拉头的第一拉片的中间具有内孔,所述内孔的前端和后端均通过横杆连接,后端横杆的侧边设有后端卡点,所述后端横杆连接于对应拉头主体的钳口中,

5、所述第二拉头的第二拉片的前端具有与所述后端卡点相配合的卡槽,后端具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于对应拉头主体的钳口中,

6、所述第二拉片的宽度小于所述内孔的宽度,所述第二拉片翻转穿入所述内孔中,且所述后端卡点卡入所述卡槽中。

7、可选地,所述后端卡点的长度等于所述卡槽的宽度。

8、可选地,所述卡槽的前端具有朝向槽口一侧的卡钩。

9、可选地,所述第二拉片的前端具有提拉位。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拉片的前端横杆两侧均设有前端卡点,两个所述前端卡点的宽度与所述钳口的宽度相等,所述钳口卡入两个所述前端卡点之间。

11、可选地,所述连接杆的长度与对应拉头主体的钳口的宽度相等。

12、可选地,所述拉头主体的上底板和下底板通过立柱连接,所述拉头的整体形状为矩形。

13、可选地,所述第一拉片和所述第二拉片的整体为方形,所述第一拉片和所述第二拉片扣合后,在第二拉头处的高度相等。

14、可选地,所述第二拉片在所述卡槽处的表面具有凸起。

15、可选地,所述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的材质为金属或塑料;

16、所述拉头主体、拉片、钳口、内孔、卡点或卡槽的边角为圆角。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互锁的拉头包括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第一拉头包括拉头主体和第一拉片,第二拉头包括拉头主体和第二拉片,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的拉头主体可以相同,可以不同。拉头主体的上底板表面设有钳口,上底板和钳口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连接。

18、第一拉头的第一拉片的中间具有内孔,内孔的形状不受限限制,可选地,内孔的形状为矩形。内孔的前端和后端均通过横杆连接,后端横杆与钳口相配合,后端横杆连接于对应拉头主体的钳口中,实现第一拉片与拉头主体的连接。后端横杆的侧边设有后端卡点,即中间为横杆,横杆的两侧为卡点。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后指的是与拉头主体连接的一端,远离拉头主体的一端为远。

19、第二拉头的第二拉片的前端具有卡槽,卡槽与后端卡点相配合,后端卡点卡入卡槽中,后端卡点与卡槽卡接配合,实现第一拉片和第二拉片互锁。第二拉头的第二拉片的后端具有连接杆,连接杆与钳口相配合,连接杆连接于对应拉头主体的钳口中,实现第二拉片与拉头主体的连接。第二拉片的宽度小于第一拉头的内孔的宽度,方便翻转时第二拉片可以从第一拉片中间内孔穿过。

20、在组装时,第一拉片的后端横杆用于组装拉头主体,后端卡点在第一拉片和第二拉片相互扣合后与第二拉片的卡槽进行扣合。未与拉头主体组装的前端则在翻转过后与第二拉头的钳口部分扣合。即当翻转按压后第二拉片处的卡槽卡在第一拉片的后端卡点上,通过第二拉片的卡钩以及第一拉片上的后端卡点的长度与第二拉片上的卡槽的宽度关系,达到互锁的功能。

21、本技术所提供的可互锁的拉头,应用在双开拉链中,互锁后两个拉片以及拉头相对固定,不晃动,双拉头连接处不会出现拉链分开空位,使用更加贴合拉链,拉片不会顶、戳皮肤,可以减少对使用者造成的伤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互锁的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所述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均包括拉头主体(4)和拉片,所述拉头主体(4)的上底板(4.2)表面设有钳口(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互锁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卡点的长度(2.4)等于所述卡槽的宽度(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互锁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2)的前端具有朝向槽口一侧的卡钩(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互锁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片(3)的前端具有提拉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互锁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片(2)的前端横杆两侧均设有前端卡点(2.6),两个所述前端卡点的宽度(2.3)与所述钳口的宽度(4.5)相等,所述钳口(4.1)卡入两个所述前端卡点(2.6)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互锁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长度与对应拉头主体(4)的钳口的宽度(4.5)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互锁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主体(4)的上底板(4.2)和下底板(4.4)通过立柱(4.3)连接,所述拉头的整体形状为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互锁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片(2)和所述第二拉片(3)的整体为方形,所述第一拉片(2)和所述第二拉片(3)扣合后,在第二拉头处的高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互锁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片(3)在所述卡槽(3.2)处的表面具有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互锁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的材质为金属或塑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互锁的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所述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均包括拉头主体(4)和拉片,所述拉头主体(4)的上底板(4.2)表面设有钳口(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互锁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卡点的长度(2.4)等于所述卡槽的宽度(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互锁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2)的前端具有朝向槽口一侧的卡钩(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互锁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片(3)的前端具有提拉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互锁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片(2)的前端横杆两侧均设有前端卡点(2.6),两个所述前端卡点的宽度(2.3)与所述钳口的宽度(4.5)相等,所述钳口(4.1)卡入两个所述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丽郑宇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